杨建秀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兴趣;日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36—01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1.走向生活,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展开细致的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这样能使学生在观察中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激发表达的欲望。
2.写观察日记,注重素材的积累。写观察日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小学生热情敏感,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但是,只观察不记录,那些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和生动感人的场面,很快就会忘记,即便日后能想起来,也只剩下零散的片段。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指导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使生活中的人和物都烂熟于心,写作文时有声有色。
3.提高阅读量,重视阅读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形成质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捷径,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知识积累比较单薄,就很难激发其写作兴趣,没有大量的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学生是很难写好作文的。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教师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和古诗词,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并熟读成诵,以备在今后的习作中有话可说。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有益的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也会大大地减少,其作文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技巧通“法”。我们通常讲“说法”、“做法”、“活法”等,里面说的就是技艺和技巧的问题,只有掌握了“法”,我们才算掌握了尺度。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智慧之门的钥匙,人们在作文的迷宫中穿行,会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彻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1.人中有事,事中有人。初学作文的人,除了要掌握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外,还要知道无论是记人或是记事,都要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都要遵循“人中有事,事中有人”这条准则。“人中有事”说具体点就是在记人的文章中,必须有与这个人相关的事作为陪衬,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事中有人”就是在叙述事情时,要有人物的活动。如,《飞夺泸定桥》是一篇经典的记事文章,作者围绕“抢”时间、“夺”天险这两件事,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所以“人”与“事”相互依托,建树其一个共同的构架。如果我们一味地渲染某一件事,这种写法就显得单薄。
2.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宽题窄做,窄题宽做”这一主张,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大见小,以小见大”。这一尺度的把握是选择材料的前提,题目太大,在行文中无从下手,会导致文章内容漫无边际,无法准确地表达中心。如,作文《我爱祖国》这个题目的范围很宽,我们从历史的视野和祖国的变化来反应这一主题就容易多了。从“窄题宽做”这一类题材来看,以小学课文《书的故事》为例,它描述的画面很小,只是通过一位文学青年买书,鲁迅先生赠书这件小事,反映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学青年对知识的热爱。虽然这类题材的内容很窄,但意义深刻。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作文是我们真实生活的记录,是真情实感的释放,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方法就是写好作文的技能。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写好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由主动学写逐步转变为乐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