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荣亲问题新探

2014-03-19 03:56李超云
丝绸之路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官敦煌

李超云

[摘要]关于敦煌荣亲问题,相关学者已做过一些研究,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敦煌荣亲文书涉及很多官职名称及社会称谓,通过对这些名词进行归纳分析,既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也可从中管窥敦煌的婚姻民俗、敦煌职官制度甚至归义军政权的霸王心态。

[关键词]敦煌;荣亲;归义军;职官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27-02

《甲午年(994)五月十五日阴家婢子小娘子荣亲课目》文书散见于S.4700、S.4121、S.4643、北图新1450号中。北宋初年的敦煌处于曹氏归义军统治的晚期,通过这篇文书我们试图还原那个时代若干历史事实真相。这篇文书蕴含信息丰富,对于研究敦煌的礼俗、职官、民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曹延禄担任节度使时间是976~1002年,大致是宋太宗在位时期。因此可以确定上述敦煌文书为北宋初年敦煌大族的一份请客名单记录。

荣亲,《汉语词典》解释:“旧指登科及第,使父母光荣。”明代汪廷讷《种玉记·登隽》记载:“会看荣亲在这回。难兄难弟,纬武经文,双双凤飞。”唐耕耦认为:“所谓荣亲客目,是指荣亲设宴时邀请客人参加的名单。”①由此判断,荣亲应该是结婚请客的意思。

一 、主人的身份

“婢子”一词,有很多种解释,但结合文书语言环境来看,这里当取古时妇人谦称的意思。

“小娘子”一词,蕴含意义颇多:其一,少女通称。通常用以称他人之女,亦可称己女。 唐代韩愈《祭女挐女文》载:“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 其二,称年轻妇人。据《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载:“僧儿道:‘只是殿直一箇小娘子,一箇小养娘。”其三,称妾。《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载:“贵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后因没有子嗣,娶下一个小娘子,姓陈。”阴氏作为敦煌当地大族不可能为人做妾,因而第三种解释应该不对。又第一种解释少女显然也不符合情况。“小娘子”应该是年轻妇人的意思。

为什么敦煌当地荣亲活动要在女方家来举行?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身份地位相对较低。其实不然,唐代敦煌地区,女性社会地位并不似宋代理学盛行之后那样低下。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礼节里有一条叫“男拜女不拜”。结婚在青庐里举行仪式。胡同庆《从敦煌壁画看唐代民间婚俗》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历代画家, 对人生重要的婚嫁礼仪作过许多描绘,例如12 窟里展现的唐代婚礼场面, 就非常有意思:人们在庭院里搭起名曰‘青庐 的布幕。‘青庐里,贺喜的男宾女客,盘腿坐在摆满丰盛食物的案几两旁。幕帐前的地毯上立一三脚架,上立一大镜,地毯中还放满装有丝织衣物筐箱。地毯外一群人正围着一对青年男女在举行婚礼, 而这婚礼颇为特别,你看那匍匐跪拜在地的居然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 —— 新郎, 而行将出嫁从夫的新娘却矜持地站在一旁, 仅仅是微倾头身便算拜了。这种‘男拜女不拜的唐代婚俗是否平等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从中至少可以知道唐代一般妇女的地位并不卑贱。”

阴氏家族是敦煌地区的大族,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学者讨论过了,此不再赘述。大族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常见的结盟方式,阴氏和当权的曹氏也是姻亲关系。

据统计,参与这次庆贺活动的各色人等将近160家,至少达到647人。因为文书部分地方缺损,我们不可能知道确切的数字,这是仅就文书可以看到的而言。600多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刘进宝《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认为:“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约有6000余户,3万余人,平均每户约有5人。”②这样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即阴氏确是敦煌当地大族。

这次荣亲活动,瓜沙地区的大族似乎都有参与。从姓氏来看,曹氏、慕容氏、罗氏、阎氏、索氏、宋氏、氾氏、张氏、陈氏、李氏等均参与这次盛会。其中,李氏、张氏、索氏等属于旧名族,自魏晋以来在敦煌社会就有很大影响,涌现出很多名人。李氏曾经建立西凉政权,而张氏、索氏则先后都担任过归义军节度使,如张氏的张议潮、索氏的索勋。至于后面几个姓氏应该是后起豪强大族势力的代表。关于曹氏的族属问题,有学者认为其不是汉族,有说是来自昭武九姓,还有人认为是回鹘后裔。其他几个大族均是汉族。因此,曹氏归义军政权可以说是各大族势力妥协的结果。也就是说,不管是张氏上台还是曹氏上台,处理与敦煌当地大族的关系始终是维持政权的关键所在。有些历史事实似乎不言而喻,阴氏在曹氏归义军后期似乎权势相当大。

二、客人的身份

从与会人员的身份来看,有皇后、太子大师、使君、镇使、县令、州司判官、乡官、平水、都衙(都押衙)、押衙、都头、衙前翻头、都知兵马使、马步兵马使、将头、指挥、游弈、营田使、作坊使、草场使、衙推、通引、主客、库官、虞候、都料、录事等,大致27种官职称谓。

参与聚会的人身份不一,举其身份不太容易辨识者为例:

指挥,军职名。唐中叶后有都指挥使,后唐、后周及宋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宋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称呼,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判官,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睿宗以后,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皆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亦由本使选充,非正官而为僚佐。五代州府亦置判官,权位渐重。宋代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签判”;各路经略、宣抚、转运和中央的三央、群牧等使府及州。

营田,掌管屯田诸事宜,唐玄宗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新唐书·宋庆礼传》记载:“以习识边事,拜河东、河北营田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记载:“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以陈恕等为营田使。”营田官是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的官职,掌管农田和水利事宜。

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

乡官,据《周礼·地官》记载,自州长以下有党正、族师、闾胥、比长,县正以下有鄙师、酂长、里宰、邻长。此即乡官之制。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为乡官,佐县之令长治一乡之事。其治事之处亦称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曰:“乡官,乡所治处也。”北魏太和年间(477~499),李冲请依古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均取乡人强谨者任之。北周亦有党、族、闾、里正长之职。隋文帝时始尽罢州郡乡官。顾炎武谓汉乡官多忠信老成之士,贤才往往出于其间,与后世以奸猾之徒充当官府差使者不同。

库官,旧时一种守护官库、府库的小官吏,其职位较低。

由此可见,参与者包括中上层官员和底层佐吏,显示主人的交往范围比较广泛。

三、曹氏的心态

曹氏归义军政权虽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但许多材料却显示曹氏土皇帝的心态。曹氏归义军时期,历任节度使中就有几位称王,如曹议金曾称“托西大王” ,莫高窟第401窟供养人像题记、“大王”曹议金功德窟,莫高窟第98窟俗称为“大王窟” 等可以为证。又曹元忠称“ 敦煌王”(S.2687)、“西平王”,莫高窟第427窟窟檐题记亦可佐证。

这篇文书中出现的太子大师,并不是太子太师的误写。据沙武田考证,“曹氏以‘太子称呼,基本上是节度使长子以外的儿子们和在曹氏归义军政权中无足轻重的人物,而一些重要人物如曹议金长子曹元德、次子曹元深、三子曹元忠和曹元德之子曹延恭、曹元忠之子曹延禄、曹延恭之子曹宗寿等曾任过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后人均没有发现有以“太子”相称者, 他们均以正常官位相称。这也是曹氏与中原王朝一直有关系的见证”。③这也和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跋扈的现实有所联系。“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削弱,一些地方藩镇如河北三镇,又称为河朔三镇,维持了长期的地方割据局面,唐中央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节度使更为跋扈。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安重英)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反映了当时藩帅们普遍心存割据称雄的思想。僻处边地的归义军政权,中央政府对其更是鞭长莫及,在非官方文书中有这种称谓并不稀奇。

这篇客目的行文顺序一般是先写男性姓氏,加上时任职务名称,后面才是小娘子、新妇之类的,但是也有几个例外的地方。如S.4700 第三行“友仙娘子及都头并郎君三人”,这里很明显是女性写在前面,然后才是男性。根据尊者为上的规矩,这个都头身份显然要更低一些。还有S.4121第七行“陈家娘子及县令并小娘子三人”,也是这种情况。女方社会地位都比男方要高,因而书写时排在了前面。

参与这次荣亲活动的手工业行会有金银行、弓行、刺鞍行、皱文行等。关于这一问题,郑炳林《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一文有比较细致的分析,兹不赘述。

除此之外,这篇文书中包含了众多的姓氏信息,对于了解当时姓氏发展的状况、时人取名风尚也颇有价值。

荣亲文书虽然只是结婚宴客的名单记录,但对宴客主人的社会交往情况、归义军节度使占山为王的心态以及归义军时期的官制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注 释]

①唐耕耦:《敦煌研究拾遗补缺二则》,《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②刘进宝:《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③沙武田:《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的太子》,《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职官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金代职官犯罪与刑罚述论
浅析明朝西藏地方的职官制度
隋朝军事机构与职官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