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医疗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19 14:26:39高晨光马宝英
卫生软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基层医院医务人员

高晨光,马宝英

(牡丹江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偏远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很严重,要实现患者享有平等的医疗难度较大,而远程医疗能够增加基层医务人员获得医学教育及农村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可能性[1],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对2008年嫩江县中医院98例远程医疗会诊案例的统计和分析[2],患者在驻地通过远程医疗得到大、中城市医院专家诊断的同时可以节省差旅宿费、医疗诊断费用750~1900元,并且该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我国的部分省、市级医院大都开通了远程医疗系统或建成了远程医疗中心,针对广大偏远农村患者,远程医疗虽然已经在一些中心医院实施,但仍未得到广泛普及,并且远程医疗开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3],导致诊断效果不理想,这极大制约了农村远程医疗的发展。因此探索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1 农村远程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沟通不顺畅

与实际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不同,远程医疗通过视频模拟面对面交流来达到一定的沟通效果。虽然远程医疗的运用可解决部分问题,但与传统的患者就医模式相比,存在沟通问题。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需要异地会诊双方医生针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专家对基层医生的指导及最终的诊断过程,而异地医生在会诊前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患者病历资料采集过程中,基层医生通常会忽略一些他们认为并不关键的内容,如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对诊断有辅助作用的一些检查[4],这导致双方会诊医生间出现沟通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

1.2 医患双方的认识程度不高

远程医疗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农村医务人员及患者尚对这项技术的认识程度不高。由于缺乏一定的宣传指导和培训,很多基层医务人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远程医疗的意义所在。部分医生不愿接受这项新技术、不愿意向中心医院的专家请教,对远程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而对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如何操作、如何诊断、如何与上级医院沟通更是不知,并且基层医院有许多不规范的流程,有的甚至缺乏患者的病历。而广大农村患者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信赖于医患面对面的就医模式,加上远程医疗的宣传少,患者本身并不清楚远程医疗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这导致农村患者在申请远程医疗服务时有较大的顾虑甚至抵制这种新的服务模式[5]。

1.3 医疗仪器设备匮乏

在实际的远程医疗实施过程中,基层医院往往由于缺乏先进的基础医疗设备,在远程会诊开展前,很难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而在整理和传输会诊资料过程中,所应用设备的显示器标准的差异、分辨率受限以及远程通信传输质量不高等原因会导致医疗影像的不清晰,进而影响影像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会直接影响专家对影像的诊断。此外,远程医疗系统通信不兼容达不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1.4 带宽不够,图像卡壳比较严重

先进的远程医疗往往需要网络通讯技术、音视频压缩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支撑。我国很多偏远农村由于没有合适的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无法顺利开展远程医疗,开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带宽,即使采用专线接入方式,其最高的传输速率也达不到要求质量的一半。当患者一方的图像、声音通过非同步、不连续、不清晰的方式传给异地会诊专家时,无疑会影响专家的诊断,进而影响远程会诊的质量,大大挫伤了医患双方的工作积极性。

1.5 远程医疗人才缺乏

随着远程医疗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组织一定的人力共同完成,而多数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计算机、网络通讯的经验,多数信息技术人员又缺乏医疗方面的经验,即远程医疗网络的建设往往缺乏既懂医疗又可以操作和维护远程医疗系统的人才,基层医院更是如此。这导致了各类人员间信息交流不准确、不及时,有时还会产生误解。

2 解决对策

2.1 采取措施,提高沟通效率

沟通的目的是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沟通与人员数量、沟通技巧以及使用的语言息息相关。为了实现远程会诊实施时双方医生的有效沟通,在会诊前,基层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要求患者做的相关医疗检查结果、患者病史等),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远程专家进行备案,一旦发现缺少信息,由异地专家指出并由基层医生继续准备,直到达到会诊的条件为止,从而保证在充分了解患者信息的情况下实施远程会诊,提高沟通效率。

2.2 组织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医患双方对于远程医疗这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应鼓励基层的管理者参与进来,以身作则;此外,可以加大远程医疗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如可以由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直接与基层医院连接进行宣传、到基层亲自面授培训等方式,使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农村患者主动接受这一新的医疗模式,让医务人员得到指导,让入院患者能更好地理解远程医疗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患者的主动接受度,享受这一技术带来的成果。

2.3 购买基础设备,促进硬件达标

由于边远农村筹资渠道窄,而建立远程医疗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无疑对资金薄弱的基层医院雪上加霜。政府部门应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帮助[6],根据基层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过程中对设备、设施的基本需求,逐步购买CT、造影、核磁共振等设备,进而促进硬件达标,为远程医疗系统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4 加强系统建设,推进技术成熟

开展远程医疗要有足够的带宽来承载业务。远程医疗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网络通信系统以及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前者可以是无线通信信息网、卫星通信、电话通信信息网以及宽带网络,在农村应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目前在农村使用较多的电话以及宽带网,进而在硬件满足的条件下采用卫星或互联网PSTN、ISDN、ADSL等远程医学接入模式进入标准化平台,与中心医院建立远程联网,满足带宽的需要。

2.5 加强教育,培养信息化人才

为了推进远程医疗在农村的逐步应用,在实施前应着手解决远程医疗的人才需求。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从基层医院本身的医务人员入手,可以通过选用年轻的医生,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浓厚、接受快,并愿意尝试,对这些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远程医疗的理解及对实施过程的掌握。

远程医疗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因地区、种族、贫富差异带来的医疗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其实施对广大偏远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推进农村远程医疗的发展,要创造条件,落实基层医院基本设备、设施的建立,培养基层远程医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技术的成熟,最终实现真正的医疗平等。

[1]金新政,陈 敏.医院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李 艳,邹卿云,尹传东,等.农村边远地区远程医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12):53-54.

[3]丁 磊.科技日报[EB/OL][2012-01-17].http://www.iiyi.com/d-17-23074.html.

[4]马明辉.远程医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

[5]刘 翔,朱士俊,李信春.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04,8(6):8-11.

[6]赵英良,朱 敏,查正科,等.边疆医院远程医学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11-312.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基层医院医务人员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可穿戴家居医疗系统研究
电子测试(2017年11期)2017-12-15 08:57:19
黑客频繁入侵医疗系统 警惕!医疗健康遭遇安全威胁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