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2014-03-19 12:38高秀娟
微创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针刺

高秀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南宁市 530022)

临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高秀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南宁市 530022)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其会造成皮肤深层损伤和出血,引起潜在的致病感染,为增加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以及防护状况的了解,本文就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做一综述。

针刺伤;护士;危险因素;防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是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会造成皮肤深层损伤和出血。临床护士被针刺伤后,可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或潜在的致病感染[1]。针刺伤给临床护士带来的危险和安全防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的重视。本文就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综述如下。

1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主要危害

1.1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操作是各种注射、输液、采血等。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但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相当高。针刺伤主要来自一些护理工作量大、侵入性治疗较多或是比较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在美国,医务人员每年约发生60~80万次针刺伤[2]。Hanafi等[3]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超过2/3的医务人员在近一年内至少受过一次针刺伤,其中受过一次针刺伤者占到33%,受过2次针刺伤者为18%,受过3次针刺伤者为12%,受过3次以上针刺伤占5%。国内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陈火美[4]随机对医院13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护士中有118名在近1年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0.8%,其中有67.9%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6.0%被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而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输液完毕拔针、药物配制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分别达到41.1%、21.7%和21.7%;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仅为13.6%,在刺伤后向上级报告的占39.8%。轰艳芳等[5]对54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有82.08%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且主要发生在针头套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及注射等操作环节上。

1.2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已有研究证实,针刺伤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病原体的职业传播有密切联系,针刺伤不仅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感染病原体,同时针刺伤对受伤者心理也会产生影响。通过针刺伤传播的病原体超过20种,其中HIV、HBV和HCV危害最大。秦小平等[6]研究报道,一旦锐器伤时,只需 0.004 mL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感染受伤者,被带血的空心针头刺伤而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约在6%~30%,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性约在1.8%~10%,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约在0.13%~0.4%。可见,针刺伤已经对护士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5~2007年的30 945名职业暴露者分析显示,有12.6%的人感染了HBV(1.4%)、HCV(8.4%)或HIV(4.5%),1.7%的人同时有 HIV 和 HCV 的感染[7]。针刺伤还有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遭受针刺伤害后,由于伤者担心自己感染上某种血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大多数伤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暴露源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会加重针刺伤者的心理压力,并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有人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8]。郭萍等[9]对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状况调查发现,担心感染疾病占51.72%,说明针刺伤对受伤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2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原因

2.1 临床护士的工作性质、特点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因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医疗锐器物机会较多,故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比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要高,成为医院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也成为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据文献报道[10],医疗机构约80%以上的医生平均每年被利器刺伤1.07次,而护士平均每年被刺伤2.88次,护士被锐器伤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生。罗红等[11]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8名护士中有380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达82.97%。在1年中共发生针刺伤1 286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70.0%,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极高。

2.2 临床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 针刺伤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也有关系。许翠娴[12]调查78名护士发生的327次针刺伤的诸环节中,78名针刺伤护士习惯于操作后经常回套针帽的有31名,而不回套针帽的仅有 21名;习惯于通过双手回套针帽的有35名,而单手回套针帽的有22名,说明经常回套针帽与双手回套针帽均是针刺伤的高发因素,也说明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临床护士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很大的关系。轰艳芳等[13]调查发现,有58.32%的护士每次或经常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针头回套帽动作发生的针刺伤占针刺伤总数的31.87%。宋桂花[14]的调查结果显示,操作中针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的占15.1%。

2.3 护士对针刺伤危险性认识不足,标准预防意识淡漠 由于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淡漠,护理操作中多粗心大意,容易发生针刺伤。调查结果显示[15],有21.1%的护士对被针刺后感到无所谓,可能与护士缺少职业防护教育,从业后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模糊及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刘杰等[16]随机对67例护士进行调查,针刺伤发生率为79.1%,其中护士防护意识淡薄居发生针刺伤原因前3位。护士在注射、静脉采血及输液操作时不按规定戴手套。林焕阁等[17]对56名发生过针刺伤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注射、输液、采血操作中经常戴手套的人数为0,偶尔戴的仅有8人,占14.3%;不戴手套的原因中有64.3%的人认为不方便,12.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12.5%的人担心病人抱怨,10.7%的人认为未提供手套。许多临床护士针刺伤后未及时上报,对伤后的处理流程不熟悉。陈瑛等[18]调查发现,只有7.8%的护士能及时报告上级和追踪患者化验结果,有5.2%的护士能及时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有13.7%的护士不做任何处理。

2.4 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在护理操作过程如护理对象不合作常可导致针刺伤发生,对意识不清、婴幼儿、老年痴呆和一些情绪不稳定患者进行注射、输液、输血及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时,由于患者反抗和突发运动等极易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吴朝晖等[19]调查结果显示,因病人不配合、反抗和突发运动导致针刺伤者约占6.5%。

2.5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工作紧张繁忙 一些医院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紧张繁忙,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临床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操作精确率降低,这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调查结果显示,因工作量大、紧张繁忙导致护士针刺伤占68.3%,尤其在夜班或处理病情急、变化快的危重病人,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心情紧张,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会增加。

2.6 与针刺伤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 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针类和其他锐器的类型有多种,但与针刺伤相关的针类及锐器类只有少数,发生针刺伤主要与器械的设计和所涉及的操作过程相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无安全装置注射器或其他医疗锐器而造成护士损伤几率比医务人员不小心所造成的损伤几率要大得多[20]。

3 针刺伤的防护

3.1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执行安全操作标准 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和规范预防针刺伤的操作行为,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和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21,22]:①禁止操作者双手回套针帽,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要做到忙而不乱,互相配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②处理针头时不可匆忙,手持针头时不能让针尖对向自己和他人,以免刺伤;③拿针时不能做与操作无关动作;④禁止将针、剪刀等锐器物徒手传递;⑤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⑥所有操作结束后应由操作者自行处理、收拾物品。

3.2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在多数国家已被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比如在美国己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23]。有研究报道,定期在职教育以及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24]。因此,各级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性伤害的危害性,应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护士针刺伤的特殊教育,以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学校应加强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医院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知识定期培训,教育培训包括以下内容:①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②普及预防的概念及措施,包括污染锐器的处理、血液体液标本处理、防护用物的选用、洗手、医疗垃圾处理、接种乙肝疫苗等;③职业感染的途径和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④护理工作中减少被针头刺伤的措施;⑤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流程;⑥皮肤黏膜意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处理措施等。尤其是新上岗的护理工作人员、实习生,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作为岗前培训及考核内容,以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不安全行为,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3.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改善护患比例失调状况 由于医院护士不足,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临床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操作精确率降低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王焕强等[25]报道,临床护士职业性针刺伤发生率与护士年人均门诊量呈正相关。崔素芬等[26]调查结果显示,在护士自评发生针刺伤原因中,有93.07%的护士选择因工作太忙,认为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过于疲惫,致使护士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而操作不慎,是导致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因此,医院应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科学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努力改善护患比例,为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人员,避免护士因人力不足而长期超负荷工作下发生针刺伤。

3.4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各级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规范管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基础[27]。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制度,改善医院护理人员的防护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防护[28],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完善伤后支持系统[29]。将预防针刺伤的管理纳入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免费为护理人员提供乙肝疫苗注射,对受针刺伤的护士进行跟踪检测等。

3.5 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应大力提倡使用安全型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以降低针刺伤害的危险。医院管理者应积极改善医疗条件,为临床护士提供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30]。目前国内外已研发了不少此类器材。常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器械,如可以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和带保护性针头护套注射器等[31],其特点是针头在使用时或是使用后与操作者处于隔离状态,能有效地避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另一类是无针头器械的使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安全型输液器、安全型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等,这类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因为减少了针头使用频率,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正确处理废弃物也十分重要,医院管理者应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并且安全耐刺、防渗漏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在各处有污染针头产生的地点均配备锐器盒,要求护士注射后及时将针头丢弃入锐器盒,以减少刺伤的机会[32]。

随着输液、输血、注射、抽血等治疗工作和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增多,针刺伤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刺伤也作为一种职业性损伤受到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的重视,但临床针刺伤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仍相当高。各级医院管理层应重视职业防护管理及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对于职业安全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的技术操作习惯和行为,对低年资护士应加强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学校应增加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内容,培养护士职业防护的意识。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也应给予重视,努力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害的发生。

[1] 陆连芳,孙惠娟,杨国真,等.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7,18(11):506.

[2] Gabriel J.Reducing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Nurs Stand,2009,23(22):41-44.

[3] Hanafi MI,Mohamed AM,Kassem MS,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of University of Alexandria Hospitals[J].East Mediterr Health J,2011,17(1):26-35.

[4] 陈火美.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41-1843.

[5] 轰艳芳,文 艳,李菊珍.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4-35.

[6] 秦小平,王兰英,李爱萍.271 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53-54.

[7] MacCannell T,Laramie AK,Gomaa A,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health care personnel to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prevention and surveillance strategies[J].Clin Liver Dis,2010,14(1):23-36.

[8] 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护理人员锐器伤后心理状态与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9):1-2.

[9] 郭 萍,钟小英.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与应对[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690-691.

[10]李素英,黄 晶.HIV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20-22.

[11]罗 红,朱红艳.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4-2415.

[12]许翠娴.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探讨[J].全科护理,2013,11(12):3249-3250.

[13]轰艳芳,文 艳,李菊珍.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4-35.

[14]宋桂花.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0,8(12):3275-3276.

[15]王广枚.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职业防护对策[J].中医药导报,2009,15(11):50-51.

[16]刘 杰,张素香. 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2年解放军313医院医学论文专刊,71-72.

[17]林焕阁,王 侠.门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114-115.

[18]陈 瑛,刘 萍,万雪梅.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现状的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9(4):478.

[19]吴朝晖,周红卫,胡 梅,等.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37-1038.

[20]王秀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13-115.

[21]张丽华,董巧怡,熊彩娟.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害因素及其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0):104-105.

[22]陈 萍.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和控制[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5(1):462.

[23]张 帆,周 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8,5(1):36-38.

[24]金小慧,余继芳,石 娜.分离输液针头导致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2-1744.

[25]王焕强,张 敏,李 涛,等.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伤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65.

[26]崔素芬,何 剑.加强临床锐器伤防护管理的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2,9(5):46.

[27]钱正荣.护理人员面临的传染病危机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9):89-91.

[28]邹 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74-275.

[29]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关于在临床推荐应用《医疗锐器伤害登记表》的建议[J].中国医院,2007,7(2):60-62.

[30]罗小萌.506名实习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118-2120.

[31]黄先华.护士职业性伤害-针刺伤及其防护[J].大家健康,2013,7(12):261-262.

[32]李 栗.护理人员针刺伤感染的防护及处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119-120.

Researchadvancesonriskfactorsandpreventivemeasuresofneedle-stickandsharp-relatedinjuriesamongclinicalnurses

GAOXiujuan

(XinghuOutpatientdepartment,People’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2,China)

As common occupational injuries among medical nurses in nursing work, needle-stick and sharp-related injuries may cause deep skin damage and bleeding, resulting in potentially pathogenic infe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nurses’ understanding about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Needle stick injuries; Nurse; Risk factor; Prevention

高秀娟(197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R 472.4

A

1673-6575(2014)06-0770-04

10.11864/j.issn.1673.2014.06.31

2014-09-10

2014-11-06)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针刺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报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