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记者 罗 乐
杨元庆剑指苹果三星
《支点》记者 罗 乐
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竞争依然是全价值链的竞争。如今,联想的雄心是“全产业拥抱互联网”,下一个对手是苹果和三星。
20年来,联想PC销量从2万台到5000多万台,有爬山的愉悦。当然,要登上更高的山,可能要先下山然后再上山。
对于联想而言,马年的头件大事,莫过于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而就在这笔收购之前的一个月,联想成功收购了IBM的低端服务器业务。加之联想刚刚成立了“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团队,不难看出,联想正在全面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领导的联想PC+战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不过,正如杨元庆所说,联想的PC+战略并非一帆风顺,联想几乎经历了一次从内到外的大规模改革,而这场改革的源起,正是始于10年前的IBM并购案。
在PC行业内,大家对这起并购仍然记忆犹新。2004年底,联想斥资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这也是杨元庆上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当时的联想,自身的PC业务规模还不及被收购的IBM。虽然面临着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不过在起初的几年,这项并购显得非常成功,迅速帮助联想提升了PC业务全球地位。然而,就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联想净亏损9700万美元。
这是联想的挫折,也是杨元庆的挫折。曾经因为这起并购案风光无限的杨元庆黯然退场,重新出任CEO,而已经隐退的柳传志则重新出山,主持联想大局。
后来,柳传志评价说,“杨元庆是业务感觉特别好的人,他真正擅长的是做CEO,组织企业的战略制定、执行、带队伍冲锋陷阵。但是做董事长本身更多的是要协调关系,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另外跟现有CEO的关系。这些事也许对我很轻松,对他可能就是困难。但恰恰就是在这磕磕碰碰之中,人就成熟了。”柳传志的评价很中肯,杨元庆出任CEO之后的两个月内,联想集团扭亏为盈。
2011年底,杨元庆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这次,他有备而来。一场酝酿已久的PC+变革,在联想内部被推向前沿。
2012年的联想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正式将PC+战略摆上了台面。他说:“传统的PC不会被取代,因为它依然具有创新的空间,但是从传统PC拓展到电视、手机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消费化的趋势也已经显而易见,联想必须很好地顺应这些变化,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领域快速突破,建立起新的竞争力。”
这场变革,让联想开始了传统PC厂商的转型, 智能电视、联想乐phone、Yoga平板……联想的转型很成功。在过去的2013年,联想硕果累累。PC业务问鼎全球,智能手机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平板电脑业务也节节高升。而其智能手机和平板业务销售量的总和,已经超越了PC销售量。
联想的成功转型在全球PC厂商中可谓独树一帜。虽然惠普、戴尔和宏基等竞争对手也在几年前开始转型,但远远没有联想顺利,至今仍未突破原有格局。
杨元庆并不敢洋洋自得,他明白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企业在战略和趋势上跟不上节奏,迎来的就只有迅速的退步。
虽然并非IT起家,但杨元庆深知互联网在企业转型中的功效。在给新组建的数字营销团队的内部邮件中,杨元庆写道:“全面向互联网转型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目标。我们需要快速建立起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产品有更好的互联网应用体验,销售有更强的互联网通道,市场营销要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和手段。”
不过,杨元庆似乎对雷军的“互联网思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认为互联网可以取代一切,这种思维肯定也是不对的。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也得有人做生产制造,只有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做精了,这样的企业才能够最终胜出。”
其实,联想并不缺乏互联网思维。10多年前,联想就投资做了一家叫做FM365.COM的网站,以页面访问量计算,这个网站当时排在全国第四。但当时的互联网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给联想带来新的机遇,所以联想选择了放弃。甚至于联想的手机业务,也是做起来之后,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出,而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花2亿美元买了回来。
可能正是在互联网的尝试上面走过弯路,杨元庆坚信,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竞争依然是全价值链的竞争。虽然在企业转型中,互联网必不可少,但是杨元庆依然力推硬件业务。盖特纳(Gartner)的分析师们预测,2014年全球将出货25亿台PC、平板电脑和移动手机。而如此庞大的硬件业务,带来的必然是庞大的软件市场。而在硬件制造方面,联想更是斥资50亿元在武汉建立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智能手机。杨元庆说,减少代工、自己生产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也能保护创新专利。
杨元庆的“全产业链拥抱互联网”,换言之,则是将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带到各个产业链环节上,衍生出新的价值。他说:“生产制造的价值应该被重新看待,它不是落后和廉价的代名词,而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产品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之外,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中,他们的创新趋势、技术趋势,也为联想的创新提供了原动力。”
杨元庆深知互联网公司的一大特质,即每个员工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有着无限的创新活力。杨元庆说联想要向小米学习,而学习的根本则是创新,这其中既需要营销手段的创新,更需要企业经营每个环节的创新。
不得不说的是,杨元庆本身就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在他刚刚进入联想集团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销售员,三年如一日地奔波在销售岗位上。而“分销”概念的提出,让杨元庆所在的部门迅速取得了销售的成功。正是他的创新思维,让他得到了柳传志的青睐,被一路提携成为联想的合格掌门人。
杨元庆给了联想创新部门最大的权力,“公司经常有人提要求说,要查清楚拨给研发部门的经费去向,我说只要搞清楚个大概就行,给研发部门最大限度的花钱权利。”的确,联想集团创新的背后是人力财力的无条件支持,仅2013财年研发投入就超过5亿美元,在拥有的11000余项全球专利中,中国业务产生的专利超过7000项,海外业务产生的专利超过4000项。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PC+战略要站稳脚跟,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杨元庆经常把“茄子快传”挂在嘴边。这是一款传输软件应用,可以在没有网络和WiFi的情况下,在手机、平板电脑和PC间,以高于蓝牙50倍的速度传输图片、文字和音频视频。而这个绝佳的应用,正是出自联想之手。杨元庆对联想创新的概念很明确,那就是要“软硬通吃”。他说:“我们的长处在设备方面,但未来的设备跟过去不一样,一定是硬件、软件、应用融合在一起的设备,与云密不可分。”
带领PC行业走向新时代的联想,已经不再满足在自己的地盘上画圈,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苹果和三星。早在2012年,联想为了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就收购了美国软件公司Stoneware。全球并购,是联想迅速提升自己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法宝,通过并购迅速学习新技术,并整合自有资源,进军新市场。
联想会定期评估PC和智能手机领域的一系列并购机会。在这个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并购机会杨元庆都不会错过,PC+时代的联想,正在经历整合期。
如今,联想的PC业务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PC和平板电脑业务之和排名全球第二,次于苹果。杨元庆说,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惠普、戴尔等PC厂商,而是苹果和三星。
在包括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三种设备的全球智能终端市场中,三星和苹果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20%,联想排在第三,份额为6%。杨元庆坦承联想与三星、苹果的差距。他说,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在合并的领域里面力争全球冠军,但不希望仅仅是数量上面的领导者,更希望是创新和创造方面的领导者。
杨元庆对联想的期望并非纸上谈兵。2014年初,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确保了联想在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第三的位置,同时也缩短了与三星、苹果在整体智能终端市场的份额差距。
步入“而立之年”的联想,正在攀越发展的另一座高峰。杨元庆说,“我从1994年负责PC业务,20年了,从2万台到5000多万台,有爬山的愉悦。当然,登上了这个山还有更高的山,可能要先下山然后再上山。”这个上山下山的过程,正是联想不断转型,实现新突破的过程,而杨元庆,已经成为联想名副其实的“创新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