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玲
引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差不多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地图来辅助完成。但跟初中学段的地理教学相比较,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远比初中要求要高一些。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又如何充分地运用地理简图攻克高中地理的教学难点呢?本文就此问题,给予展开分析,旨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具体变化进行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节比较重要的地理知识,也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为了阐明这一难点,实际在我们的教学中,教材应用了三副地图来说明这一地理知识难点。但是还不够,其三副地图尽管可以阐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理知识,但不够简洁。是否可以将三副地图综合起来?我们通过整理,将地图简化成以下样子。进而达到攻克地理难点的目的。
图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示意图
(一)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在纬度上的所分布的规律
从以上的简化图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太阳的高度为90度的时候,正好就是太阳直射到赤道的时候。同时我们发现,如果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那么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相对来说就越小。故而可以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在纬度上所分布的这一规律。即,在同一时刻,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依据太阳的直射点为基准,同时向南北这两侧递减。
(二)理解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的直射点,在一年当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有着周期性。即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地移动。由简化地图可以得知,太阳高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范围,完全可以用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给予判断。从简化地图中,我们发现当太阳的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23°26′的时候,这时,23°26′为北回归线的直射点,这时北回归线23°26′的北面达到了一年中的最近。而地球赤道以南的各区域,他们距离直射点就为一年中的最远了。进而可以推断:夏至日的时候,北纬23°26′及其以北的各地区,他们的正午的太阳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相反,而在南半球的太阳高度却达到了最小值。同样的地理,在冬至日的时候,南纬23°26′及其以南的各地区,他们的正午的太阳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相反,而在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却达到了最小值。当然,就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域来说,因为这里是太阳的直射点南北来回移动的区域,这里的区域便有两次的照射的机会。
二、利用垂直地域的分异进行教学
同一个纬度地带,能够造成垂直地域的分异情况,其根源就在于这一地域中的气温以及降水变化而变化。由于山地受水热状况的影响,进而形成垂直的气候。
图2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一)在阳坡以及阴坡和自然带高度各个因素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状况
对于一座山来说,同样的自然带应该是一样。比如图2中,我们从图中就可以轻易地发现,太阳的直射点是有着局限性的,对于南北半球的两座山坡,就北半球的山体而言,在一年中,太阳光绝大部分时间是照射到s坡的,即阳坡。尽管是同海拔,而阳坡的气温相对来说,都要高于阴坡的气温。同样的道理,南半球则反之。
(二)垂直带和纬度以及海拔因素的影响
就垂直带谱跟纬度、高度,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图来阐述。
图3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和纬度、高度之间的关系图
比如图3中的甲乙两图,它们是同高度但是不同纬度,我们根据太阳的辐射,有着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进行判断。乙山体的气温变化就很大,其热量的类型子让就很多了。而甲和丙,它们就属于同纬不同高度。这时,其山体的高度便成了影响水和热的关键因素。很明显,甲的自然带要比丙的自然带要多得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水热组合类型的程度。从上面两层面给予总结,如果山地所在的纬度相对来说很低,但是海拔却很高,那么它们的垂直带就相对就会很多。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说的“无图不地理”,就充分地将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表达出来。在高中地理课堂实际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运用简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其一,要积极地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具体变化进行教学;其二,利用垂直地域的分异进行教学。一方面,理解在阳坡以及阴坡和自然带高度各个因素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状况。另一方面理解垂直带和纬度以及海拔因素的影响。其三,利用黄赤交角以及五带进行教学。进而真正实现图文的转换,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书通.巧用地理简图攻克高中地理教学难点[J].教学与管理,2013,19:58-59.
[2]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张洋.石万凤.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0-07-05B08.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安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