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习作例文运用策略

2014-03-18 16:55黄元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花猫例文习作

黄元虎

习作例文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运用例文指导小学生习作,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材中,一般都会编排一定数量的习作例文。这些例文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结构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习作水平,其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议到写、由仿到创,逐步培养独立的习作能力。但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习作例文的功能定位不准、运用时机不适、指导方法不当等原因,常常导致习作例文的运用陷入误区,甚至出现与生本教育理念相悖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习作例文运用中的“非生本”现象扫描

1.习作例文=习作模板,束缚了学生个性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习作例文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学生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的习作结构模型。这样的“认知图式”,常常被教师误解为指导学生习作的最佳“捷径”。于是,习作例文被师生当成了习作模板。学生即使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见所闻恰当地表达出来,而是生搬硬套习作例文的结构、句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导致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个性受到束缚,习作情趣也逐步消退了。

2. 习作例文=阅读文本,缺失了导写功能

习作教学中的例文与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各自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两者又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的。因此,不少教师未能将两者的教学策略加以区分,常常将习作例文当作阅读文本来解读,造成习作例文导写功能的缺失。以叙事性例文为例,教师常常引导学生讨论:例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你从这件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文本理解的维度之上,对学生习作知识的建构和习作能力的形成并没有现实意义,其结果是学生对例文内容理解了,但是自己的习作写什么、怎么写依然一筹莫展。

3. 习作例文=优秀美文,增加了学习难度

习作例文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选择怎样的例文提供给学生学习非常重要。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目的,所选择的例文也应是不一样的,可以选自名家名作,也可以选自儿童读物,可以是学生习作,也可以是教师下水文。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根据个人偏好,选择优秀美文,认为这样的例文文质兼美,“营养价值高”。其实不然,教师选择这样的例文往往未能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容易拉大学生与例文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学习难度,甚至会造成“李白效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彰显生本教育理念的习作例文运用策略

习作例文是一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现素材,习得技法;反之若运用不当,就可能造成习作思路被堵塞、习作个性被束缚等负面效应。我认为,习作例文的运用应彰显生本教育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习作例文的运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习作过程中的创造者,教师是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合理把握习作例文的运用时机,培养学生的主动习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有机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习作教学真正彰显主体发展。

1.例文前置,在感知中激发习作情趣

爱因斯坦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习作情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学生就有可能学得“最好”。习作例文的内容具有情趣性。一篇优秀的习作例文,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感召力的情趣场。怕写作文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心理。教师依据学生需要,在新课初始阶段,将例文前置,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有利于激发习作情趣,把握习作主旨,唤起习作欲望,从而淡化教学痕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案例】三年级习作《奇妙的圆》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圆形图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圆。

生:零。

师:你看到了数字零,思考与众不同。

生:我看到了一个鸭蛋。

师:你的思维还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生:我看到了一个太阳。

师:看着圆想到了太阳,心里什么感觉?

生:想到了太阳,我觉得很温暖。

师:奇妙的圆,奇妙的想象,奇妙的感受。有个同学说,圆是快乐的,你猜,为什么?

生:因为圆可以变成很多东西,比如乒乓球、篮球等等,都是好玩的。

生:因为人开口大笑的时候像个圆,所以圆是快乐的。

生:圆表示团团圆圆,所以我觉得它是快乐的。

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来读一读这个同学的习作。

(出示例文,生自由读)

快乐的“O”

小时候,我喜欢吹肥皂泡,大大小小、圆圆的肥皂泡泡满天飞。泡泡们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天空玩耍!现在,我喜欢抱着圆圆的篮球,和同学们在操场上你追我赶地开展篮球赛,每一次进球我们都会高兴地欢呼:“耶!”我更喜欢试卷上的“100”分。当那两个小小的圆并排躺在我的试卷上的时候,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O”,给我带来了欢笑和喜悦!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肥皂泡、篮球、“100”分中的两个小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说圆是快乐的。

生:当你看到圆,想象到快乐的东西,你就会快乐。

师:这些快乐都是圆圆的东西带给他的,所以他说圆是快乐的。在你的心里,圆是怎样的呢?

(学生兴趣浓厚,跃跃欲试,答案丰富多彩:神奇的、有趣的、可怕的、幸福的、忧伤的、神秘的、诡异的、喜悦的、郁闷的……)

师:我们也来像这位同学一样,写写圆在自己心中的奇特感受吧!

【反思】图形想象习作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创新的源头正是奇思妙想。儿童天生具备这种想象潜能,因此,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定位于激发他们大胆想象的情趣和欲望。教学伊始,教师充分把握图形特点与联想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运用肯定性评价,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紧接着出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在自读例文中感知图形想象习作的情趣,同时为学生铺垫了表达的阶梯,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见闻与体验去想象,具体描述由图形联想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觉,习作指导无痕而有效。endprint

2. 例文穿插,在研读中探究习作方法

习作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更要通过习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方法的获得不能依靠教师简单的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方法。这里的“例文穿插”,是指当学生面对习作中的困惑,需要习作方法帮助的时候,教师及时施予援手,通过穿插例文,给予引导。习作例文穿插,可以用同一例文反复出现,以强调引领方向,或者在必要时再揭示先前并未触及的语言现象;也可以用不同的例文在一个递进的梯度上依次出现,凸显主题或渐次提升开掘。

【案例】三年级习作《编写童话故事·培养良好习惯》教学片段

师:当你们有不良习惯时,爸爸妈妈是怎么教育你们的?

生:他们会严厉地批评我,命令我赶快改正。

生:妈妈每天都会叮嘱我,要我改正。

师:他们这样教育你,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知道爸爸妈妈是为我好,我也想改,可总是记不住。

生:他们每天说,我都觉得有点烦了,耳朵都要生出老茧了。

师:经常讲大道理,小朋友会觉得有点烦,听不进去,那我们可得想个好办法,让小朋友尽快养成良好习惯。有个小朋友叫耿新华,可爱动脑筋了。他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教师出示例文,并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肚子再也不疼了

小花猫不讲卫生,手上、脸上经常脏兮兮的,别人送给它一个外号“脏咪咪”。

一天,小花猫满头大汗地从外面跑进来,叫着:“妈妈,我饿极了!有吃的吗?”它一见盘子里放着鲜鱼,抓起一条就往嘴里送。妈妈一把将鱼夺下来,拉着小花猫到卫生间洗手。小花猫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嘟嚷着说:“我饿了嘛,我饿了嘛……”

一天晚上,小花猫的肚子忽然疼了起来,疼得它在床上直打滚儿。猫医生一检查,是寄生虫在作怪。医生对小花猫说:“病从口入。这都是你吃东西不讲卫生造成的。吃了药,虫子排出来就好了。今后,不许吃脏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小花猫按照猫医生说的去做了。从此,它的肚子再也没疼过,身体也结实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如果吃了脏东西,会闹肚子的。我们一定要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生:人们常说“病从口入”。我们不能吃脏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师:看来,编童话故事还真能帮助小朋友养成好习惯!这篇童话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他写得很有条理。开头先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再用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小猫有什么坏习惯,接着写坏习惯带来的后果,最后写了小猫后来是怎么做的。

师:这篇童话写得很有条理,你说得也很有条理。

(板书:条理清楚)

生:他的童话写得特别生动有趣。“小花猫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嘟囔着说:‘我饿了嘛,我饿了嘛……”这句话抓住神态和语言,写出了小花猫饥饿时迫不及待想吃的样子。

师:说得真棒!这就叫饥不择食。

生:我补充一下,小花猫的动作写得也很有趣:“它一见盘子里放着鲜鱼,抓起一条就往嘴里送。”“抓”和“送”写出了小花猫不管鱼是脏的还是干净的,只想到填饱肚子。

生:我也补充一句,“妈妈一把将鱼夺下来,拉着小花猫到卫生间洗手。”“夺”和“拉”写出了妈妈急切的心情和对孩子的关爱。

师:动作描写多传神哪!这些生动的描写都来自小作者丰富的想象。

(板书:想象丰富)

师:条理清楚、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童话,小朋友们才爱读,才会在读中明白道理。

【反思】教师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切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回忆父母说教式教育的不足之处,引发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感受,从而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穿插习作例文,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例文,让学生既体验到写童话是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良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又感悟到写童话的基本思路和表达方法。在对习作例文的研读中,学生不但增强了“我要写”的主动性,而且获得了习作方法,提高了“我能写”的自信心。这样的习作方法是学生在研读例文中生成的,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因此能外化为习作行为,内化为言语素养。

3. 例文后置,在鉴赏中揣摩习作语言

学生作为成长与发展中的人,拥有自己的话语方式。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例文后置是在保证学生充分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运用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在鉴赏习作例文的语言中,揣摩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加妥帖、鲜活和有个性,从而将学生的语言表达再往上顶一下,往前推一步,以达到更高的言语水准。穿插例文前,教师应把握学生习作需要,确定指导的着力点,可以出示整篇例文,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几句话。

【案例】六年级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片段

师:几位同学交流的草稿,都能结合具体事例,倾诉自己的烦恼,条理很清楚,但语言还不够鲜活。如何让文字表达更加精彩生动呢?这成了我们习作中的烦恼事。为了消除烦恼,老师就来教你们几招。

(课件出示:第一招——表述增趣

1.双休日排得满满的,没空玩。

2.周末不再属于我。电视好像悬挂在天上,电脑设置了密码,公园仿佛在天涯,在海角。)

师:你觉得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生:第一句直白、简单。第二句通过电视、电脑、公园这些事物几乎与我绝缘来写烦恼,读起来更让人心酸。

师:作者将无奈和烦恼寓于事物的描写之中,也就是寓情于物。这样写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课件出示:第二招——细节生辉

曾几何时,我光滑的脸上突然冒出了一群“美丽”的青春痘。那一颗颗红色的小痘子呼朋唤友,繁殖后代;没几天,可怜的脸就红一块白一块了,用手一摸,更是高低起伏。到了教室,同学们发出惊恐的叫声,甚至有人指着我狂笑不止:“哈哈!你的脸真像黄土高坡呀!”)

师: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是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那一颗颗红色的小痘子呼朋唤友,繁殖后代”,写出了青春痘的多。

生:“不几天,可怜的脸就红一块白一块的了,用手一摸,更是高低起伏。”写出了我的触觉。

生:“到了教室,同学们发出惊恐的叫声,甚至有人指着我狂笑不止:‘哈哈!你的脸真像黄土高坡呀!”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青春痘带给我的苦恼。

师:这些细节描写,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课件出示:第三招——修辞添彩

☆我与眼镜交上了朋友。看,这个小家伙的双脚搁在我的耳朵上,身子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鼻子上。

☆当我考试失败的时候,听不到爸妈鼓励的话语;当我拿着“三好生”奖状的时候,看不到他们欣慰的笑脸;当我灰心失意的时候,满肚子的心里话只能在日记中倾诉。)

师:这两句话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眼镜带给我的烦恼。

生:第二句通过排比写出了我的孤独。

师:语言浅白直露,往往通俗易懂。但有时候,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语言往往更有个性,更加充满活力,妙趣横生。现在,就请大家适当运用表达技巧,修改自己的习作。

【反思】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自主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习作草稿的语言不够鲜活这一问题,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出示习作例文的三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揣摩“表述增趣”“细节生辉”“修辞添彩”这些“招术”的表达效果,领悟语言表达的技巧,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的习作例文后置,既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又坚持了必要引导,让学生学会规范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谓正中学生的下怀,恰到好处。

文无定法,法无定式,例文引路,贵在适宜。只有立足学生实情,明确习作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精心选择,合理运用,才能通过习作例文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花猫例文习作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花猫
小花猫
习作展示
小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