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发回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文章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现状切入,分析其实现国际化的途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境外流通;货币政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169-03
1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定义作出了非常丰富的诠释,主流观点认为,一种货币的国际化应当具备以下两方面特征:一是突破仅作为一国本币使用范畴,广泛地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和使用;二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中使用,其主要承担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三是上述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使用的人民币应当达到一定规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初始阶段并非国家政策设计的结果,相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人民币走出中国一国经济范畴,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1.1 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的特点在亚洲化
20世纪80年代,资本的跨国流动速度和规模空前,引发的货币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着国际货币体系,西方国家开始积极寻求建立新的治理模式,欧元的诞生和美元的回归正是这一进程的表现。在亚洲,日元在“广场协议”和亚洲金融危机打击后逐渐丧失了地区国家信任。日元国际化失败一是日本的金融体制本质上还是一种“美元金融依存”体制;二是日本政府只注重欧洲日元市场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忽视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时,也没有建设有利于日元国际化的地区环境。从日元失败的教训中不难看出,一国货币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这要求有足够大经济体量作为支撑,并能获得区域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在日元国际化式微的同时,中国崛起并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中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东亚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建立了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努力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更是在地区国家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也为人民币走向亚洲其他国家树立了信誉。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与地区国家密切的合作中受益,也为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国家普遍接受的货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
1.2 人民币向境外流动的主要途径
目前,人民币流向境外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类:一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和探亲带动的境外人民币消费。激增的中国公民出国旅行、消费行为给中国的邻国以及周边国家带来了大量的人民币消费行为;二是边境贸易用于支付进口商品的费用。中国在向周边国家出口大量工业制成品的同时,中国也从周边国家进口工业原料、原件等,而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支付手段,也为周边国家广泛接受;三是由政府项目主导的境外投资以及民营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中国政府及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投入巨大。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人民币作为项目资金、直接投资在项目中得到使用;四是一些非法经济活动也对人民币向境外流动提供了需求。大陆居民在境外参加赌博、贩毒、走私、洗钱等不法活动,使用人民币兑换外币,也使大量的人民币流向境外。
1.3 当前人民币国际流通的特点
由于中国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和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并没有形成太大的空间。人民币的国际流通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流通量较少。由于资本跨境流动有较为严格的监管,加上人民币与外币进行大额自由可兑换受到一定制约,实际上能够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直接投资的人民币数量并不多。
二是流通渠道仍以民间渠道为主。人民币的国际流通仍缺乏有力地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目前主要依赖于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这样的渠道,客观上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
三是仍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挤。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国家联盟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和金融活动仍主要依赖美元、欧元等较成熟的国际货币进行结算。
2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初期成效的取得更多得益于客观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但货币政策本身并未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作出清晰的设想与规划。回顾之前的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内容大致涉及三个方面:
2.1 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并非完全可自由兑换,则由贸易途径流通到境外的人民币无法通过正常的投资模式回流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同样,人民币在境外也没有一个成熟而健全的流通、生息机制和市场。因此,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正是为有相应人民币融入融出需求的企业创造人民币流通的平台,也可以使其持有的人民币获得合理、可预期的收益。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初步尝试在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时才步入正轨。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自此从市场和管理机构的层面,这个十分必要的金融市场才算有了雏形。
2.2 與其他国家开展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是解决的是降低两国贸易企业面临的筹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问题。2008年12月,中国和韩国签订了260亿美元(折合当时汇率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13年底,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增至23个,互换规模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增速和规模都是惊人的。
2.3 海外项目直接投资拉动人民币的国际需求
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影响力和作用的增强,将有效促进国内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业务。一方面,用人民币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从境内银行处获得人民币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使其拥有更为宽松的资金环境;另一方面,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和利润汇回,可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收益。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货币体制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优点在于:首先,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将有助于提升我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其次,将有助于减少我因使用外币造成的财富流失,并获得相应的铸币收入;第三,将减少汇价波动对开展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第四,将有力地带动我边境贸易及旅游业
发展。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将对我国金融稳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人民国际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兑换,这就要求大幅对现行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但目前中国有意识地让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进程,这样可以使政府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可以从金融体系获得铸币收入,同时从金融体系获得比较廉价的贷款,用于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第二,将弱化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逐利行为可能从客观上将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力度,使得货币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对我国现今的管理和监测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后,将有大量人民币在国际市场频繁流动,这就使得人民币的管理和监测变得十分困难,对开展反假币、反洗钱工作带来挑战。
鉴于上述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仍将是当前的主流判断,对于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推进:
第一,立足于人民币的“亚洲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投资及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把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内实现人民币地区化作为近期目标。应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积极探索与有条件的国家开展或扩大双边货币互换。同时,应加大与我邻国边贸力度,创造条件使人民币首先在这些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使用,并逐渐推广。
第二,积极利用香港的便利条件,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市场,其人民币需求是市场化的。香港作为相对独立的金融市场,也能够承担起以较大力度推广人民币金融业务的工作。大胆尝试发行国际化的人民币债券、提供人民币贸易信贷等业务。
第三,加大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开展人民币业务。目前,我国银行系统与发达国家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业务水平上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境外开展业务还停留在数量少、水平低的起步阶段。因此,鼓励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70页)
融业务和竞争,虽然存在较大难度,但仍需大力推动。
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监测监管机制,准确把握人民币跨境流通状况。加强和完善人民币跨境流通监管的手段和机制,不仅有助于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参考,而且为我开展反假币、反洗钱工作带来更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稻葵、刘霖林.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
中国金融,2008,(10).
[2] 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j/kong/
news/2008/08-14/1348059.Shtml,2008,8(14).
[3] 孙红娟.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
cn/360desktop/roll/20131115/023017328106.
Shtml,2013,11(15).
[4] 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
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
题[J].经济研究,2005,(2).
[5] 李晓,李俊久,丁一兵.论人民币的国际化[J].
世界经济,2004,(2).
作者简介:胡博(1984—),男,湖南人,外交部干部司主任科员(外交职级:三等秘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金融学研修班,研究方向: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