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
摘 要:充分结合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筑市场的形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论述了市场开发对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现实出发,明确分析了企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规划、缺乏统一组织、缺乏完善制度、缺乏宣传推广、缺乏后期维护,最后就企业市场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市场;企业现状;市场开发;调整结构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1-0117-02
作为一个已经生存了60多年的老牌施工企业,在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企业改革中,它一直在努力发展,勇夺市场。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钢铁建设有限公司在经济大发展的市场浪潮中,凭借着过硬的生产能力和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几十年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越发激烈、市场份额逐渐压缩、利润逐渐缩减的环境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充分地研究市场对企业的影响,充分把握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市场的把握和对市场的占有份额,充分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上升空间。企业依赖市场生存,如何更好地拓展市场,是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的一项内容。
1 市场分析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发育、壮大。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来自于社会的需求,还是竟争对手的压力,都使得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要想不被淘汰,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对市场环境进行不断的分析。
作为施工企业,有时为了能够获取项目,可能会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比如依靠低价中标、围标、陪标、幕后交易等灰色手段。这种不良的大环境,不仅伤害了建筑行业内同行的利益,更是伤害了国家的利益。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市场,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2009-10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筑工程合同法》等就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能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2 企业优势
我单位始建于1953-01-01,成立60多年来,在经济大潮中经历多次变革,是一家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多项大规模的工程建筑,并获得了诸多荣誉:2007年北京西站1~8站台无柱雨棚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火车头一等奖”;2008年大秦铁路2×108 t扩能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9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5年北京西站无站台柱雨棚改造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005年大同古店油库改造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007年大秦线2×108 t扩能改造湖东机务配套中修库及边跨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007年山西大同大学体育馆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009年京津城际铁路跨北京四环连续梁钢管拱工程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009年济南北园大街高架桥荣获“中国市政金杯示范优质工程奖”;2006年天津铁路枢纽东疏解南仓特大桥荣获“火车头二等奖”; 2008年大秦2×108 t扩能湖东站改造工程荣获“火车头一等奖”;2008年新疆克拉玛依至榆树沟段公路改建第七合同段工程荣获“火车头二等奖”;2009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荣获“火车头一等奖”;2009年山西大同大学体育馆荣获“山西省优良工程奖”。
多年来,公司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在建筑施工领域拥有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此外,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策略,强化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特别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对于现今建筑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如何把握市场机遇,迅速做大做强,就成了企业关注的焦点。
3 缺陷浅析
企业要想在市场大潮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就必须清醒地认清环境,认清自身。通过分析可知,企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急需改进。
3.1 市场开发缺乏系统规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缺乏系统的规划,将严重阻碍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由于企业对市场开发缺乏较长远的战略规划,因此对下一步的市场运作便没有明确的计划,对市场的开发常常是走一步、看一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不能客观地看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干什么,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确定开发路线和重点开发区域,完全被市场牵着走,这样常常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3.2 市场开发缺乏统一组织
自2012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影响,国家控制信贷规模,紧缩银根,项目批复放缓,拟开工项目融资困难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这种瓶颈时期,完善的组织就显得更加重要。可往往现实情况却是,开发工作仅仅靠领导单打独斗,依靠领导的个人关系获取市场信息,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渠道不畅,项目盯控不到位,项目策划运作深度浅;很多参与投标的项目也是发了公告以后才“临时抱佛脚”,而没有提前进行实实在在的深度跟踪和策划运作,最终导致无法中标——即使中标,利润点也上不去。
3.3 市场开发制度不完善
“急需人才的企业一定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企业开发工作常常是一个项目一个样,一个人一个样,投标结束后不管中标与否,从来不进行工作总结。另外就是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流程,同市场开发相关的奖优惩劣制度不明确,大锅饭的局面很难打破,员工热情不能得到充分调动。企业必须完全打破以岗定薪的“大锅饭”分配模式,让所有参与开发工作的人感受到责任和压力,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开发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广大员工参与到市场开发中来。
3.4 市场开发缺乏宣传推广
宣传是一座桥梁,把企业与社会、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的宣传是促进企业生产和销售并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利手段。通过宣传推广树立自己的品牌,一个成功的企业形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利用好宣传推广这个平台,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市场宣传推广,就好比别人坐着飞机,自己步行,这样就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结果可想而知。endprint
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对于施工企业的市场开发至关重要,仅靠老客户的口碑和业绩宣传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借助宣传推广的平台和手段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企业,为潜在客户认识企业打下良好基础。专业杂志、网站和企业内刊都可以成为企业市场宣传的窗口,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充分展示企业动态和员工精神风貌,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心。
3.5 市场开发缺乏后期维护
很多施工企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都会忽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后期维护,也就是所谓的客户管理。常见的现象往往是,企业很重视项目的前期开发,前期的沟通、拜访、情感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会做详细的策划,下一番苦功。可一旦项目开标以后,无论是否中标,后续的关系维护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会明显降低。忽视了与业主长期的情感沟通,则不能及时了解业主的需求和变化。由于缺乏沟通,业主也不能很好地了解施工单位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工期延误、工程款回收不到位等现象。
4 改进对策
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2013年基建市场环境和公司的现状,决定武装自己,做强做大,这样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公司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4.1 更新营销理念,提高开发意识
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以及国有大企业成立办事处或经营机构,多布经营点,联成覆盖面,保证市场数量足够大。此外还加大了项目部的开发职能,公司现有的项目部目前在潜意识里就没有开发意识,“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不具备滚动、延伸开发的能力。公司要尽快部署项目部开发职能,激活项目部这个开发点。改变过去仅仅通过标前决算来确定竟争策略和项目取舍的做法,把中标后的收益纳入目标范筹,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评估,以项目的整体综合效益为评价标准,将标前标后统一起来,使决策更科学理性。最后还要号召全员重视公司信誉,树立品牌意识,强化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的意识。
4.2 调整开发结构,转移市场重点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依靠铁路市场,侧重路内承揽,分公司专注路外市场经营,这样的经营理念遭遇了铁路建设市场的“寒流”。因此,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跟踪路内项目的同时,将开发的重心向路外转移,对地方铁路、市政、公路、城轨、房建等市场加大开发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彻底改变过去靠路内市场支撑的局面。
4.3 探索开发新模式,实现开发新格局
2012年,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公司实施“校企”合作的典范。我们要学习市场先进的经营模式,积极探讨“校企”“政企”“企企”合作,探索“EPC”“BOT”“BT”等开发模式,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拓宽市场开发领域,提高经营层次,获取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份额。
4.4 加强开发管理,激发开发积极性
加强市场开发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各层次的开发职能。充分调动全体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广大员工参与市场开发的积极性。
4.5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从目前来看,市场开发工作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投标领域逐步扩大,投标区域更趋广泛,投标数量持续增加,技术方案要求更加合理,报价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只有拥有那些具有丰富商务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人际关系协调和组织能力极强的经营人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客户的认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有目的地培养、开发人才,不断提高现有开发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最终成为一支能攻坚克难、能吃苦耐劳、全面多能且优质高效的开发队伍。
5 结束语
建筑市场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将再一次进入春天,项目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在2013—2015年期间,铁路建设投资需求规模为1.8万亿元,其中,2013年需要完成投资6 000~6 5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正在逐渐回暖。同时,公路市场、市政市场也掀起了建设的大浪潮。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及早谋划,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把握市场、把握机会,使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编辑:曹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