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历年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效的调查报告

2014-03-18 07:19更藏卓玛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海南州控制区全州

更藏卓玛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3000)

布鲁氏菌病是有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历史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生早、流行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几十年来,海南州积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布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海南州布病流行防疫情况报告如下:

1 海南州概况

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以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东部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南接果洛藏族自治州,西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东西宽260km,南北长270km,面积为44546km2,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地势边高中低,西南高而东北低。海拔2.168~5.305km之间,地形以山地为主,常年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250~ 450mm,年平均气温-4~7℃。

自治州现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五县,36个乡(镇),411个自然村,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镇,是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治州境内居住着藏、汉、回、蒙为主的多个民族,2007年底全州总人口42.79万人,全州草场面积5430.69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364.00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0.36%。2007年底各类牲畜存栏数为497.56万头只(匹),其中牛71.44万头、羊421.96万只、马属动物4.15匹,骆驼0.01万头,猪2.34万头。农业总产值171207.9 万元,其中牧业总产值102076.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62%。

2 畜间布病防疫情况

海南州自1958年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布病防制工作,先后经历了以检疫为主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免疫、免疫效果考核和监测四个阶段。

2.1 检疫 1958-1983年全州共检疫牛羊524134头(只),检出布病阳性牲畜21202头(只),平均阳性率4.04%;其中:检疫480591 只,阳性18690 只,平均阳性率为3.89%,检疫牛43543头,阳性2512头,阳性率为5.77%;牛的最高阳性率为57%,最低为2.5%;羊最高阳性率为37.13%,最低阳性率为0.13%(历年检疫情况详见表1)。

2.2 免疫 1961~1968年共和县共注射19号菌苗236310头(只),1960~1966年贵德县共免疫羊194516只,兴海县1965~1968年用19号菌苗免疫牛羊51971头(只),由于19号菌苗进行大规模免疫存在一定困难,1970年后对羊陆续堆广了5号苗气雾免疫工作。80年代初对牛应用mB32和S2号苗采取注射、饮水、气雾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免疫。1970~1993年全州共免疫牛羊20126937头(只),其中:共和县免疫牛873329头,羊5300584只;贵德县免疫牛272709头,羊1049155只;兴海县免疫牛858719头,羊3956983只;贵南县免疫牛577905头,羊3365684只;同德县免疫牛467841头,羊3404028只(详见表2)。

表1 牛羊布病历年检疫情况1958~1983年 (头、只、%)

表2 牛羊布病历年免疫情况 (头、只、%)

注:本表免疫数字指用应mB32号和S2号菌苗对牛、羊的免疫数。

2.3 防治效果考核 全州经过免疫、检疫二个阶段后,对已具备考核条件的县按省农牧厅统一规定和要求实施考核,整个考核工作在省地方病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州、县联合组成考核小组,陆续对各县牛羊布病防治效果进行全面考核。1983~1985年全州共血检羊3977只,检出阳性170只,阳性率为0.43%;1990~1993年全州五县22个乡(镇)共抽检牛7913头,检出阳性36头,平均阳性率0.45%(详见表3)。1994年全州五县牛羊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1988)卫地字第2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1992)农(牧)字第43号文规定的“控制区”标准。本州牛羊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以后,根据省、州布病防治规划及安排部署,将布病防制工作的重点放在疫情监测、阳性病畜扑杀等措施方面,逐步向“稳定控制区’迈进。从1994~2004年用血清学试管凝集反应羔羊抽检血清31744只,检出阳性12只,平均阳性率为0.038%;抽检犊牛血清16909头,检出阳性11头,平均阳性率为0.065%(详见附表四),与1994年全州“控制区”标准羊的阳性率0.43%和牛的阳性率0.45%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91.16和85.56%。五县连续3年监测结果:共和县牛布病阳性率由1993年的0.13%下降到1998年的零,羊的阳性率由1985年的0.048%下降为1998年的0.016%,下降幅度分别为100%和66.67%;贵德县牛的阳性率由1992年的0.95%下降到2001年的0.058%,羊的阳性率由1984年的0.41%下降到2004年的0.016%,下降幅度分别为93.89%和96.09%;兴海县牛的阳性率由1992年的0.39%下降到1997年的0.133%,羊的阳性率由1984年的0.44%下降到1997年的0.03%,下降幅度分别为66.67%和93.18%;贵南县牛的阳性率由1991年的0.36%下降到2004年的零,羊的阳性率由1984年的0.26%下降到2004年的0.058%,下降幅度分别为100%和77.69%;同德县牛的阳性率由1991年的0.0.43%下降到2004年的0.119%,羊的阳性率由1984年的0.84%下降到2004年的0.064%,下降幅度分别为72.09%和92.38%。同时,1994~2004年对五县收集的牛羊流产胎儿(或胎衣)833例(牛病料318例、羊病料515例),进行了实验室镜检、培养基人工分离培养和健康动物接种,均为分离出布鲁氏菌(详见表5)。2004年经考核,已达农业部、卫生部(1992)农(牧)字第43号文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表3 牛羊布病“控制区”达标历年检测结果(1983~1993)(头、只、%)

表4 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达标 历年检测结果1995~2003年 (头、只、%)

表5 布病“稳定控制区”考核菌检结果 (头、只、%)

3 人的布病防疫

本州人布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调查、防治到八十年代初已完成布病的“三普”即普查、普治,普种以及普查后复查复治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调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州布病疫情动态和发病趋势,并在布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到1985年底全州共检查人数132094人,感染人数10143人,平均感染率7.60%检出布病病人5594人,平均患病率为4.24%。84、85两年均未发现新发布病病人,有效地控制了布病对牧民群众的危害。

布病的控制,促进了海南州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藏族群众的身心健康,繁荣了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将必为今后高原畜牧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4 加强防疫、净化环境

(1)海南州位于黄河源头,控制和消灭这一地区的布病,对净化环境、下游地区人、畜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海南州布病防疫措施,由以前的“免疫、检疫、监测”,改为“检疫、监测、扑杀”,这对早日净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3)海南州人的布病防疫,要进一步做好稳定现有患病者的疫情,强化治疗,加强科技宣传教育,防止新生儿感染布病,早日消灭布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4)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寻找净化环境的捷径,应用在生产上,早日根除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猜你喜欢
海南州控制区全州
靶向敲除β-珠蛋白基因座控制区增强子HS2对K562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基于OMI的船舶排放控制区SO2减排效益分析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核电厂控制区出入口建筑设计
管好高速建筑控制区
海南州牧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性评价
海南州“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措施调研报告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