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2014-03-18 19:28邵英杰汪秀荣秦晓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卫校护生医德

邵英杰,汪秀荣,秦晓明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邵英杰,汪秀荣,秦晓明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设计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大连铁路卫生学校3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分析医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职卫校加强护生医德教育的措施。

中职卫校;护生;医德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教育是以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为指导,以医德的基本理论和医德医风教育为主要内容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职护生是未来的护理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与质量,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职卫校实施医德教育要顺应和遵循医德养成规律,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积极作为,加强引导,不断强化中职护生的医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医德观。为此,我们开展了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大连铁路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抽取2010级、2011级、2012级护生各100人,共计300人,均为初中毕业考入学生。其中2010级为三年制临床实习阶段护生,2011级为三年制二年级护生,2012级为四年制新生。调查时间为2012年9—12月。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共设16个问题,涵盖了医德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效果、途径等多个层面。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表,共计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率达到100%。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德教育主体

2.1.1 医德教育主体 在“您认为医德教育应由哪些人群实施”调查中,选择“专任医德教师”的占15.6%,选择“专业课教师”的占26.4%,选择“班主任”的占24.3%,选择“医务人员”的占13.6%,选择“亲人”的占11.5%,选择“社会公众”的占8.6%。这表明,当前的医德教育主体必须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医务人员甚至亲人、社会公众都承担着对中职护生实施医德教育的责任。

2.1.2 专任医德教师授课满意度 在“专任医德教师授课风格”调查中,7.3%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45.7%的表示“比较满意”,22.0%的表示“一般”,25.0%的表示“不满意”。在“专任医德教师有什么不足”调查中,19.7%的护生表示教师“缺乏临床护理知识”,11.3%的表示教师“缺乏医德理论知识”,62.0%的表示教师“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7.0%的表示教师“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能有机结合”。这些结果表明,多数护生对目前专任医德教师的授课风格比较认可,但是,认为多数专任医德教师尚不能将“临床护理知识”与“医德理论”有机结合,这对当前专业医德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1.3 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讲解医德知识的频率 在“对于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讲解医德知识的频率”调查中,选择“经常提到”的护生占35.0%,选择“一般提到”的占53.3%,选择“偶尔提到”的占8.0%,选择“从没提到”的占3.7%;在“您对专业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实施医德教育的态度”调查中,41.6%的护生表示“欢迎”,37.7%的表示“比较欢迎”,17.7%的表示“一般、意义不大”,3.0%的表示“没有必要”。这表明,护生对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施医德教育持欢迎态度,提示我们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效医德培育的方式、方法。

2.1.4 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 在“临床带教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调查中,32.3%的护生选择“具备”,56.0%的选择“一般”,8.0%的选择“不具备”,3.7%的选择“不知道”。在“临床带教教师是否注意对护生进行言传身教”调查中,31.3%的护生选择“注意”,36.7%的选择“一般”,12.0%的选择“不注意”,20.0%的选择“不知道”。这些结果表明,中职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临床带教教师需在对护生实施医德教育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2.2 医德教育内容

2.2.1 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您认为当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调查中,认为“教学内容陈旧”的护生占18.0%,认为“教学手段单一”的占26.7%,认为“师生缺乏互动”的占42.3%,选择“不知道”的占13.0%。这表明,护生认为当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上,学校在今后的医德教育中要改进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手段,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

2.2.2 医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您认为当前的医德教育内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18.0%的护生认为“知识陈旧,脱离实际”,10.0%的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33.0%的认为“空洞乏味,帮助不大”,39.0%的认为“不太完善”。这表明,医德教育内容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要与社会发展和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医德教育的时效性,帮助中职护生解决学习与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 医德教育方式

在“您最喜欢哪种医德教育方式”调查中,11.0%的护生选择“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35.7%的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33.0%的选择“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20.3%的选择“社会实践”。这表明,多数护生喜欢的医德教育模式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及“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

2.4 医德教育效果

在“您对当前的医德教育效果满意程度”调查中,7.6%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16.0%的表示“比较满意”,57.7%的表示“不太满意”,18.7%的表示“不满意”。这表明,当前中职卫校的医德教育不能满足护生的现实需求,需根据护生特点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2.5 医德教育途径

2.5.1 医德知识的了解途径 在“医德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中,选择“书本与课堂”者占34.6%,选择“电视、网络、报刊”者占35.2%,选择“生活实践”者占16.7%,选择“医疗情况”者占13.5%。这表明,中职护生了解医德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书本与课堂”、“电视、网络、报刊”等是中职护生了解医德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学校应加大校内网络、校刊等载体的宣传作用,让护生尽早形成对医德的感性认知。

2.5.2 医德教育开展途径 在“您希望学校通过什么途径开展医德教育”调查中,选择“第一课堂”的护生占18.9%,选择“第二课堂”的占23.4%,选择“实践活动”的占42.8%,选择“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占14.9%。这表明,中职护生希望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德教育,其中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是中职护生比较喜欢的途径。

2.5.3 医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多选) 在“您认为影响医德品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调查中,选择“校园文化”的护生占27.4%,选择“课堂教育”的占42.4%,选择“亲人”的占55.1%,选择“医疗风气”的占77.0%,选择“社会风气”的占23.0%。这表明,课堂教育、校园文化、亲人、医疗风气、社会风气都会对护生医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2.5.4 护生参与学校活动情况 在“您是否经常参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调查中,10.0%的护生表示“经常参与”,24.7%的表示“参与较多”,44.3%的表示“参与较少”,21.0%的表示“不参与”。在“您是否满意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科技文化活动”调查中,14.7%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40.0%的表示“比较满意”,39.3%的表示“一般”,6.0%的表示“不满意”。

3 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3.1.1 专业医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专业医德教师是实施医德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医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但由于我国中职卫校人文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目前专业医德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知识欠缺的问题,能将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师尚少。因而在进行医德教育时,大多数教师仅停留在对个人或教材架构的系统知识传授上[1],不能将医德理论教育与临床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护生的道德感受能力难以发展,不能从理论高度上对医德教育知识进行内化,更不能从实践高度上对医德教育知识进行外化,所以中职护生医德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3.1.2 临床带教教师对医德教育重视不足 临床教学医院是对护生进行护理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对护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但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及实习,医院往往只重视传授诊疗知识和技能,忽视对护生的人文道德教育和熏陶,导致产生了“重医轻文”的缺憾。临床带教教师忙于各项基础护理技术工作,亦忽略了对护生的医德教育。而护生多专注于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患者的照顾与帮助,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同时护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辛苦,又受到社会支持系统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护理职业认同感不强,此时更加需要临床带教教师的正确引导。

3.2 医德教育内容滞后

从目前中职卫校所采用的医德教育教材来看,大部分教材知识结构大而全,涉及了护理中各领域的道德问题,系统性强,针对性差,医德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缺少对当前社会医德状况与医德应用的分析与指导,使医德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由于医德教育内容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使得一些新型医德问题在教材中反映甚少,而中职护生更热衷和关心当前社会问题[3],所以落后的医德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护生的需要。

3.3 医德教育方式简单

在对中职护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当前学校的医德教育方式较为简单,仍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沿袭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方式,缺少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气氛沉闷,形式单一,护生普遍感到医德知识乏味抽象,当面临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调查表明,中职护生更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

3.4 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对专任医德教师访谈中,教师认为: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以及护生专业课繁重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课程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门类偏少,医德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程,学时比重偏低,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只好挑选内容讲授,导致护生无法掌握医德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尤其近年来中职卫校多重视护生执业考试的通过率,加大了护生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导致护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对其他课程重视不足。另外,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就中职卫校而言,没有将医德知识融入护理实践教学,医德教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而仅仅是作为护理教学的“文化外衣”。

3.5 医德教育途径单一

调查发现,中职护生希望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德教育,其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隐性课程与文化等都是中职护生比较喜欢的医德教育途径。虽然中职护生普遍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教育对其医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多数护生没有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应该根据中职护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开展符合中职卫校特色的文化及实践活动。

4 加强医德教育的措施

4.1 优化医德教育主体建设

4.1.1 提高专业医德教师的水平 目前从事专业医德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医学专业或人文专业,能将思政理论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知识[4]综合应用的教师尚少。为了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护理伦理学专家,学校应给专业医德教师创造更多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机会,如鼓励教师深入临床、参与护理专业学术研讨,更新知识,活跃学术思想,使专业医德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医德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从护理角度进行医德教育工作。此外,专业医德教师要认真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优秀的教育品质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去同化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4.1.2 强化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职能 临床见习与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医院要强化对护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在医院营造良好的医德医风氛围,为护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教育部门和教学医院要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多角度地开展医德教育工作,并协调好教学工作与临床实践的关系,将对护生的医德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使医德教育深入人心。临床带教教师是护生接触护理实践的启蒙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带教质量。因此,临床带教教师应德才兼备,选择那些医德高、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任务。同时,临床带教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在带教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做到“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素质育人”,用自己的人格品行教育、引导学生。当学生在见习或实习时看到带教教师不怕脏不怕累、对患者如亲人、拒收患者钱物等场面时,就会以带教教师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

4.1.3 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职卫校,因护理专业课课时多,专业课教师与护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并且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威望,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及对护生的关心会对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护生,通过平日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带动护生,使护生“亲其师、信其道”,更好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从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护士”。

注重提升中职卫校班主任队伍的医德教育水平,使其通过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医德教育,也是落实医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职卫校班主任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柱,承担着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中职护生的日常管理者,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在进行医德教育时一定要情理交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导中职护生,用感化教育的方法教育护生,培养护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使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要成为护生的朋友、导师,以其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护生。

此外,中职卫校可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广开门路,以贤者为师,吸纳临床医生、社会学者、成功校友等担任医学人文课程的顾问或兼职教师,开设论坛、讲座等,使他们成为中职卫校重要的人文师资力量和宝贵资源。

4.2 注重医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医德教育课要充满应有的感召力,在教材的选择上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既要运用基本原理阐述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又要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良医德医风现象及热门事件做出及时的回应。中职卫校可将医德教育融于形势政策教学中,在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护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及时分析卫生行业出现的问题,大力弘扬卫生行业涌现的先进事迹,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医德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只要是有助于增进人类健康、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医德新观念,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反之,有碍于医学科学进步与社会和谐进步的传统观念,我们都应坚决摒弃。

4.3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德教育方法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道德规范,只有在职业岗位中才能体会和掌握,才能真正领悟职业道德的内涵,医德教育同样如此。医德教育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等形式,在专业医德教师的指导下,让护生接触一些实例,使其将医德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医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与护生加强交流,提高护生的伦理思考与决策分析能力,培养护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发性。在中职卫校的医德教育中,充分利用护生见习及实习的有利时机进行医德教育,寓医德教育于护理实践教学中,帮助护生通过护理职业体验提升医德修养,促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医德。目前许多中职卫校都深化了护理教学改革,采用“校企合作、护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让护生早期进入临床,在临床教学中对其加强医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如北京协和大学护理学院安排护生每学期利用后两周时间进行临床见习活动,让护生在熟悉医院工作环境,掌握护理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教育,为他们将来走上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4 拓展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途径

医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5]。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对当代护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中职卫校必须结合国情、校情,借鉴自身有益经验,采用多种途径对护生进行医德认知教育,使护生做到医德有知、医德自觉[6]。同时,积极加强学校医德教育与医院、家庭、社会的文化互动,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新途径,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参互管,互帮互促”的德育互动模式,创设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杨乐.关于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理论,2011(4):252-253.

[2]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24-25.

[4]张杨乐.试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7):177-178.

[5]刘延峰,刘小森,王璐.在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40-41.

[6]刘运喜.医学生医德素质形成过程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22):55-56.

G526.5

B

1671-1246(2014)05-0119-04

猜你喜欢
卫校护生医德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职卫校英语课堂常遇问题和应对策略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程序教学法为主线实施中等卫校化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