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爱卫
“我不相信
没有种子
植物也能发芽,
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
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
我等待着奇迹。”
美国的亨利·D·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用如诗的语言写道。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都会因梭罗坚定的声音和他对自然界持久稳固的信仰而平静下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面临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工具性”和“人文性”该如何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怎样权衡“理解”和“运用”尺度更合适?“阅读理解中的写”和“习作教学中的写”该如何把握?……想得越多,发现自己越无所适从;越无所适从,心里就越沮丧;越沮丧,心里就越茫然——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我到底会不会教语文?
茫然中,我扔下了手中关于语文教学的各种书籍,拾起了梭罗的《种子的信仰》,以读故事的心态,放松地、不带任何功利地、纯粹地阅读。这种澄澈心态的阅读,让我有了最初始、最纯洁的体悟。
干瘪的蓟茸在田野上飘荡,因为没有种子的羁绊,它们看上去可以走得很快,走得很远,但是,等最终停下来,却没有一株蓟能够生长出来。它们看上去“经历了一番”,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是跟了一阵风而已。
我的语文教学,是那颗没有生命力的干瘪的蓟茸吗?我年复一年地在学生心田播下怎样的种子?我的职业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被自己的问题怔住了!
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
最终,我明白了:若想焕发职业生命的色彩,我必须要让自己慢一些,再慢一些,稳健些,再稳健些。我决定不再跟风,开始思考自己的语文之路。
“自然总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
“独立于无尽的再生循环的生物才是真正自由的。”
“自然是多么不遗余力地在播种啊!”
“一个人只接受他准备接受的东西,无论是在身体上、智力上还是道德上……我们只聆听和理解我们已经半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这些存在于他所听所读所看所游之中。”
……
梭罗一句句富含哲思的话语,如一束束阳光照亮了我。
对儿童来说,没有什么比故事更有亲切感,没有什么比故事更具教育情怀,也没有什么比故事更能走进他们的心;对我来说,讲故事是我的强项,多变的语音,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把孩子们紧紧地带入故事中。
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吧,用故事温暖儿童的呼吸,用故事激活儿童的想象,用故事荡涤儿童的身心。我相信,当我重拾起一个个句子和情节,我的声音,会赋予它们新的养分。儿童的心里,必然会留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片片温暖的记忆。
故事有光,它会照亮孩子语文学习的路。
于是,我踏上了我的绘本读写课程构建之路,播下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颗种子。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