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尽人间景色 道不尽许多愁——浅解唐诗宋词中色彩的灰暗格调的运用

2014-03-18 11:46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名作欣赏 2014年11期
关键词:色彩

⊙王 岩[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作 者:王岩,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文秘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秘书学教学与研究。

色彩在绘画中以其诉诸人的视觉感受的强烈效果激发欣赏者心灵的震撼。作为中国文学高峰的唐诗宋词其色彩艺术的运用不仅借鉴了音乐的节奏、韵律等表现手法,同时在美术绘画的技巧中也获取了一些艺术表现的灵感。本文要谈的并不是色彩中的亮色,而是灰暗的格调,表现为哀怨、离愁、别恨、失意等。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诗仙词圣们通过语言文字的魔方,将大自然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变成了倾诉凄婉缠绵、苍凉悲壮、离愁别恨的感情标签。

一、色彩中蕴含的失意哀愁与离绪之情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倡导的是“天下有道则行,无道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修身之道,当他们在现实中屡遭贬斥,厌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便回归自然,寄失意于山水,疗哀愁于山林。大自然的色彩尽收眼底的同时,他们的隐逸情怀也融入其中。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红白相映的白鹭与桃花为舞,青箬笠,绿蓑衣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相融,通过色彩的完美搭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乡情是诗人词人一生回望的情怀,无论是在外的游子,还是守乡的隐士,思乡的离愁别绪已融入了生命。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茅屋草舍,花木成畦,青山绿水迎面而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寄情田园的自适融汇,情致盎然。蒋捷《一剪梅》中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樱桃、芭蕉的颜色转变,暗示岁月无情,眼见得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怅惘不已。

范仲淹的那首《苏幕遮·怀旧》更是把怀旧的哀伤涂抹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深秋烟水夕阳图:“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蓝天、白云、红叶、秋水、芳草、斜阳,上片的入画写景,为下片的羁旅乡愁、言情见性做好了色彩上的铺垫。以浓墨重彩写难舍离情直接影响了后朝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二、色彩中彰显悲壮苍凉

在中国古代诗人里,最善于营造色彩意象的诗人是以“冷艳”号称的李贺。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对“诗鬼”李贺在诗歌形象、色彩、格调上的神奇风格作了十分准确的评价:“云烟连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昂然,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业……”看他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白昼到黑夜,从守城到出击,从声响到色彩,诗人全方位地描写了一次惨烈而又悲壮的战斗经历。诗中“黑”“紫”等色彩的运用,渲染了战场的严酷气氛;“金”“黄”“红”等词语,又增添了战场的紧张与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造成了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感受,从而营造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

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也极其成功地运用了色彩的综合渲染,我们得将这两句作为画去欣赏才能看到色彩。在一片广袤、昏黄的沙漠上,黑灰色的狼烟矗立在天地之间,一轮紫红的夕阳缓缓地沉向河面,落霞的余晖把黄河的水波皴染成了紫红橙黄,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热烈与微微的惆怅。大漠苍凉和守边将士的悲壮尽收眼底。

同样是写守边将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用冬天单调的色彩描绘送别的场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飞舞白雪喻纷纷白花,白的冰喻白的愁云,又有猎猎红旗相映,装点这样一个很特异的守边将士营中送别的场面,更显得苍凉悲壮。情感随景物的变化,由惊奇喜悦而至苦涩难耐再至愁云凝结,渐次过渡到送别的情景中来。武判官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战斗生活的,更显守边将士的艰苦卓绝。

三、色彩绘就的幽怨凄婉

凄婉缠绵的离情别绪,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主题,诗人们用娴熟高超的语言艺术,写尽了人间不尽的离苦别愁,就连毫无生命和情感的色彩,也被赋予了特有的情致。

写男女相思离别的幽怨凄婉,当推花间词派的温庭筠和韦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温庭筠《望江南》) 白色的水、白色的帆、白色的洲,这苍茫中一个“独”字,写尽了怨妇的孤苦伶仃离绪别愁。“玉勾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温庭筠《菩萨蛮》) 白的帐钩绿的帐幕,在闺中独守,峨眉无心描画,薄薄鬓发越来越稀少。青春孤独中虚度,她也只能顾影自怜。柳永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正是此情。韦庄的《应长天》“:绿槐阴里黄鹂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风舞,寂寞绣屏香一炷。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绿树黄鸟金凤,色彩鲜艳更衬寂寞。把郎君比作蓝天上的白云随风来去,妇人夜夜独听风雨吹打着绿窗,思君断肠,夫君知否?哀婉缠绵令人心痛,道尽了孤独成恨。这里色彩尽显华贵,却让人感到刺眼、刺激,达到了嘲弄或讽刺的艺术效果。

晏几道用色彩演绎了风情,也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彩袖殷勤》) 缪钺先生在分析晏几道这首词时说“:上半阕用了许多漂亮颜色的字面,写得非常绚烂。”(《灵词说》) 彩袖、玉钟、醉红、新月、桃花、银红等所有的色彩与香软,在时光荏苒中闪现,柔情蜜意之中又有一种万艳同悲的感伤。

四、色彩挥洒的兴亡别愁离恨

李清照的《声声慢》历来被看作是表现兴亡别愁的代表作,全词尽写“愁”字。词的下片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给上片铺垫的绵绵愁情增添了气氛:“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女词人不仅选择了最容易引动人愁绪的意象:梧桐、细雨、黄昏,而且在色彩词语的选用上也别具匠心:黄花、梧桐、黄昏,都属于灰暗的冷色调,这就给本来愁不堪言的情绪,又营造了一个强烈、直观的氛围,创作出一种冷寂凄清的别愁之境。再看杜甫在《春望》中以多重色彩表现的国破家亡的离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草木、鲜花、烽火、万金、白发、玉簪,红、绿、白、黄,五颜六色,诸色为衬,为的是表现诗人强烈鲜明的兴亡离恨,这里诗人不单是为了描画而描画,更主要的是要通过色彩来强化意境表现情感,这种深层色彩的描写便蒙上了浓厚的主观情调,从而使读者受到了更强烈的感染。

设色敷彩,表现古今兴亡,让作品既能遮人耳目,又能显露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另外,许多优秀的诗人还善于把他们的思想感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物的色彩中,使景物为情所化。看似色彩斑斓,实则蕴含深刻,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片葱绿的大地,万紫千红的花树,形形色色的酒旗,金碧辉煌的寺庙,雕梁画栋的楼台,真是彩色缤纷,炫人眼目,江南春景美不胜收。在这如烟如云、似梦似幻、迷离扑朔的色彩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如杨慎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一幅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的图画,图画背后体现的是作者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而历史兴亡、古今世事正是在变与不变的交互运动中消逝。

高明的丹青手,运用色调的浓淡、艳雅,能敷彩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以画法为诗法”的唐宋诗词圣手,亦深领其妙,运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将大千世界中绚丽多彩的景物,人类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呈现于诗词之中,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陶冶,而且也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自然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