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维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在传统社会的城市里,各商帮、行业组织行会,建有会馆、公所,作为全帮口、全行业会聚之所。会馆、公所的传统功能主要包括祭祀、互助、集会、订约和娱乐等几个方面。清末民初,汉剧艺人崇奉老郎神,并建立了传统的行会性质的老郎庙。老郎庙的功能首先是祭祀,其次是对艺人的扶助。
旧时各行业,都供奉有本行的祖师爷。如中医行业祖师为华佗,木匠业祖师为鲁班等等。在戏曲行业,则尊老郎神为祖师爷。艺人对老郎神顶礼膜拜,并坚信“祖师爷赏饭吃”,如若开罪老郎神,就没有饭吃。民国《汉口导报》即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内行有“祖师爷赏饭吃”与“祖师爷不赏饭吃”之谬。迷信之深不或动曳。早年有谭派须生孟小茹者。原工衫子,后改唱生。浸浸有谭派之目,一日台上出错,为顾曲者报以恶声。小茹愤不欲生,迁怒祖师爷。乃将以“不赏饭吃”之祖师爷泥像掷碎在地,余怒犹未消。且誓以永不复立。未几小茹嗓音喑不成声,不复能登台演唱矣。小茹后改业文场,终其生落拓不已。十年前余尝在贯大元处见其孙某,其孙时正为大元操胡琴调嗓,未便询以真情。然老伶时慧宝的确言之以为此系小茹侮辱祖师爷之报。余则信事濡之,未敢武断。盖鬼神之有无,赛先生且难言之,余又何言哉。又。小茹原名小如,原四大徽班之一中之春台班花旦台柱孟金喜之子。以金喜号如秘乃名小如。小如唱(左山右昆)且当时无两。光绪戊戌菊榜。小如得状元第一。及年长不喜唱旦。改唱生。拜陈福胜为师。天乐园时代与梅兰芳跨刀。尚以谭路花腔享名。后以嗓收。不复出。湮没以殁。惜哉。
汉剧艺人尊老郎神为祖师爷,并建造老郎庙供奉。清代至民国年间,湖北汉剧四大河派共建造有三个半老郎庙:襄河派的在樊城河街;荆河派的在沙市便河东岸;汉河派的在汉口戏子街楚班巷;府河派的在德安府城山华寺内西侧附设偏殿,称为半个老郎庙。从沙市所存1844年“重修老郎庙碑文”可见老郎庙在艺人心目中是一个酬神求福所在,是艺人的精神寄托场所。
重修沙市老郎庙碑文
盖闻圣贤之学,礼乐为先;百艺之首,出之上古流传之业,周公演礼乐,列国贤人先儒孟施效之为始□。我等后辈,尊现实而立庙祭焉。先辈建老郎神庙,春秋设祭,庙貌一新,爱□公所公同议事□□,持奉供立先师圣像求福之地,皆先辈建业之艰苦。及今年□月□风雨摧残,围墙倒塌,砖石一空,不但酬神无所,而壮观□且无颜,我等难以求福。今各班各行出厘金,踊跃重建老郎神庙,以壮大观。
关于老郎神的确指,历来说法不一,有老郎王爷、唐太宗之子、魏徵之子、唐明皇、优孟等等传说。
传说之一是唐明皇所指老郎王爷。唐明皇御园内有一丽山,山侧有一梨园,每日有子弟集合在此排戏。有一少年经常为子弟们教戏,但唐明皇一来,他就消失了。唐明皇得知后,吩咐子弟不要声张。次日,他不带侍从,便装去梨园,果然见一少年在此教戏。那少年一见唐明皇,立即离开。唐明皇追赶过去,见那少年钻进假山洞中。明皇坐在洞外连声呼唤,却见少年变成白须白发的老人出洞见驾。唐明皇惊奇地说:“你可称为老郎王爷呀!”少年即谢恩而去,老郎王爷即被称为戏曲祖师。亦有传说称唐明皇即老郎神。
传说之二是魏徴之子。唐太宗登基大典,君臣歌舞演戏庆贺,皇帝皇后,大臣夫人、官娥太监都参加演出。丞相魏徵怕丑,穿着服装、脸带面具,不能说话,拿着写好的贺词“天官赐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后人称为加官条子),向外一亮表示他唱了台词,然后用手一招要夫人出场,魏夫人慌忙将自己的小孩放在衣台上,出场随魏徵演出。戏完之后,魏夫人到衣台找孩子,发现服装堆满了衣台,小孩被戏衣压得窒息而亡。唐太宗即封魏徵之子为戏行业的“老郎神”。
传说之三是唐太宗之子。此传说除了故事中的人物以外,情节都与上相同。即轮到皇后出场时,她正抱着太子,看到众人忙乱无人接抱,她把戏衣箱当做“摇篮”,将太子放在里面睡觉。皇后戏毕,到衣箱内抱太子,发现太子面朝箱内,窒息而亡。皇后痛苦不已,唐太宗封太子为“老郎王爷”,又名“太子菩萨”,作为优伶的祖师。
第二、三两种传说至今在汉剧戏班中仍留有痕迹。汉剧开场跳加官、脸带面具,手拿加官条,表演不说话,类似魏徵演出的形式。在汉剧戏具中,有砌末(彩头)称为“喜神”,是演戏用的小婴孩,规定放在大衣箱内,身向内扑不许仰面。一副衣箱只能做一个彩头,若有戏中需用三个彩头,临时用罗帽包扎代替。戏班出外演戏,没有老郎神龛时,可用“喜神”代替老郎爷。
传说四:战国时期楚庄王宫廷艺人优孟。传说优孟受庄王器重,死后被封为老郎神。
无论哪种传说,艺人祖师的地位都是较高的,这与传统社会中艺人地位低有关。旧时艺人地位低下,为四大贱民“隶卒倡优”之一。但艺人所尊奉的祖师爷地位却不低,有借祖师抬高艺人自身地位的用意。不仅如此,艺人还称自己的宿舍为“官店”,大门口两边排立“肃静、回避”站牌,厨房人员称为伙房“老爷”。一般乞丐不上门求讨,应到后门按江湖礼节,道恭喜后吃饭。传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秀才,上门乞讨。伙房人不准他在此讨饭,还问:“你不懂这是什么地方?”罗文不屑的说:“我懂,你这个地方是戏子的假衙门,我怎么讨不得饭呢?”伙房人听到“戏子”二字,更加恼怒,将罗文推倒在地。罗文爬起来指着艺人们大骂:“日做嚎天犬,夜思万人妻,丝棉抱穷骨,一伙讨饭的。”惹得大家一顿拳打脚踢,罗文被打不过,说了一句求饶的恭敬话:“你们是富贵门前客。”实际上,这句话仍是讥讽艺人,有钱人才能接你们去唱戏,只不过是一时的假客人。罗文的骂语,真实道出了艺人地位的低下。
汉口供奉老郎神的老郎庙,即原戏子街(今人和街)楚班巷“楚班会所”,辛亥革命时期被焚,老郎爷神像被毁坏。民国八年(1919)重建“楚班会所”,改名“汉剧公会”,汉剧艺人重新雕刻金色盘龙边的牌位,长丈余,上写“敕封老郎先师之神位”,左右牌位“琴音童子,鼓板郎君”。
汉剧艺人对老郎神相当敬畏,票友亦是如此,如票友韩瑞庭,“对于老郎神,极其崇拜,除自己恭而敬之顶礼外,必嘱其他社友,诚心向戏神叩首。” 在汉剧界,每到老郎神诞辰、忌辰,汉剧艺人必然举行隆重仪式,祭祀老郎神。“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老郎爷生辰,七月二十三日忌辰,每逢这两天要举行隆重祭祀活动,十八日头一天,当家旦角用檀香木烧水为戏神沐浴换新龙蟒,晚上摆出好的服装,象征‘皇宫’。此时,大戏班班主要请全班艺人吃十大碗酒席,小戏班则是艺人以自己两天演出的收入为老郎祝寿、同乐。”
这两天的戏,是观众最喜看的,戏价高也无妨,因为艺人们为自己的祖师爷祝寿,都卖力的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老郎神的诞辰、忌辰,为春秋两季插秧割稻的农忙时节,看戏人少,为戏班的淡季,正好做老郎会。祭祀老郎神日期,不能随意改变,钱多大做、钱少小做,但绝不能不做,否则就是忘师败道。演员不管大角小角,不能不到场磕头。《汉口导报》载:
今天是古历三月十八日,是老郎爷的诞辰日,梨园子弟对老郎神素极崇敬备至,所以剧人在今天,都有一番隆重的庆祝仪式。
汉剧公会,今天也有一场热烈而隆重祝寿表示,由该会唐庸三理事长领导全体汉剧艺人,在公会内给老郎爷“拜寿”,那么?今天不管你是大王也好,跑龙套的小伙计也好,平时睡得十二点钟起床的坤伶小姐们也好,老郎爷的寿辰,都得要虔心诚意的去到公会给老郎爷叩头,以示尊敬!
祭祀老郎神的布置相当讲究,《戏世界》载:“摆设全副小銮驾,如小模型之旗伞仪仗等物”,这也从侧面指明了老郎神的皇家身份。
汉口梨园界祭祀老郎神的情形:梨园行中祀神之布置,神位列于净室,或厅堂之中。外插黑龙旗,上供喜神龛(即后台供奉之神龛),其左另有一神龛,中供翼宿星君,即所谓中国之音乐神是也。以黄表纸书立牌位,或加供关帝、财神、灵官以及梨园行之老郎神、清音童子、鼓板郎君等神位。祭祀之前,龛前供馒首五盘、素菜五盘、水果五盘、面供五盘(面供系以面制成鸡鱼各类之模型),两边并摆设全副小銮驾,如小模型之旗伞仪仗等物,及其他之香烛、元宝、冥洋之类。在神之左右,摆之演戏所用之兵器,如关公之青龙偃月刀、二郎神杨戬之三尖两刃刀、张飞之矛、吕布之戟,上挂黄钱等物。内供有武昌兵马大元帅之神位,即武行信仰之神,桌案上亦供有各式供品,中横以一著。据云,五位武神系每位一份,大概如此之布置,可谓麻烦。
除了祭祀仪式,还有大型的娱乐活动,各戏班名伶演出各自的拿手好戏,艺人们大摆酒席,喜庆热闹,甚至还有趁此赌博的娱乐。这不仅是给老郎神祝寿,也是艺人放松的一个机会。署名“实探”的文章载:“法租界天声舞台,前晚因做老郎神盛会(老郎神为梨园行中供奉者,亦称祖师),是夕邀集同道中人,在该台大摆筵席,欢呼畅饮。席终男女演员二十余人,乘兴在后台大开赌场。牌九,单双呼雉喝庐之声达于户外。”
老郎庙不仅是旧时戏班供奉祖师爷的场所,也是戏班艺人的组织机构。汉剧艺人行业组织,早期有楚班公所,设立在汉剧老郎庙中。汉剧老艺人刘小中回忆:“清代时期,汉剧艺人的行业组织楚班公所就设立在汉口的老郎庙内。此庙座落在汉口戏子街(今改人和街)楚班巷内,辛亥革命时,该庙被一场大火焚毁。” 因此,老郎庙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的所在,更是艺人有所依赖的行会组织。从老郎庙的作为来看,其行会组织的性质相当明显。昔日汉剧重地赊旗镇有座老郎庙,堪称艺人之家,不仅为艺人提供住所,还为贫困艺人提供饮食。刘小中在《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中记载:
赊旗店昔日有座郎神庙,亦称老庙(老郎庙),它比当地的乾隆年间开建的“山陕会馆”还要早(此庙民国十八年被土匪王太等破坏)。老郎庙面积大,大殿正房九间,东西两侧建有平房三十余间,可住艺人上千人,最多时曾容纳十七个戏班,它纯属艺人之家。其中二黄班在庙里的地位最高,大殿正房九间一般都归二黄的艺人居住(有时别剧种的艺人住了,只要二黄班一到就得让房),两侧属于梆子、罗戏、越调等剧种的艺人住房。此庙不仅是六腊艺人散班成班的集中驻地,而且是丧失了演出能力的老艺人的养老院。
此外,老庙周围有十二亩地供庙内艺人耕种。每年麦忙季节,南阳周围的艺人都随戏班之聚于此,艺人们来后,勿需带碗筷,庙中免费供吃管住。此庙既无香火,又未修建戏楼,纯属艺人之家。每年元月二十一日,以前住庙的各个剧种的艺人在此重新组班。成班后,首先庙外设台轮流献演,所得收入交庙作生活酬谢,腊月封箱再回庙过年。
樊城老郎庙,俗称襄河老郎庙,“为襄河一带汉调艺人祀神,组班和散班时艺人住宿的场所。据老艺人贺鸣鹏说:该庙相当于商贾行帮公所的规模,进庙门有戏台,正殿供老郎神像,两旁站立‘琴音童子’,‘鼓板郎君’的雕塑像,庙内两边有二十个厢房。供给六、腊月散班艺人和过路的艺人住宿。”
老郎庙不仅为艺人提供食宿,还掌管戏班演出资格。戏班演出,须到老郎庙挂牌上会、交了入庙钱才能演出。各戏班还要缴纳各种会钱、茶钱,对不遵守者,老郎庙还有惩罚的权力。《中国戏曲志·湖北卷》载:
一议有外来客班卦(挂)牌上会入庙钱三十六串
一议恐有行箱转主上会十二串
一议中山会商会钱四串六
一议恐有接来师友得班银上会钱每□□
一议吉祥会钱二串四佰
一议如意会上会钱一串六佰
一议长生会钱五串六佰
一议恐有上庙讲话派茶钱一串六佰
一议敬神香钱四佰
一议卦(挂)牌总寓先生开笔资钱四佰
一议恐有外班卦(挂)牌讲话酒席二桌
一议新班卦(挂)牌各班而筹一佰银
以上各条交钱上庙准其生理
一议恐有不遵者罚钱五串
道光二十四年菊月一日
除戏班要交会钱,各汉剧艺人亦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刘小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资料:“(老郎庙)的主持和尚到各汉剧戏园收提头钱(会费),男演员问和尚,你只收我们的会费,为什么不收坤角的会费?” 我们从中可得知,老郎庙也有征收艺人会费的职能。
汉剧艺人的老郎神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一是希望达成所愿,一旦愿望不能达成,老郎神甚至会受到惩罚,如前述的“小茹怒砸老郎神像”;二是通过共同信仰在艺人中形成一种信仰权威,增强团体的力量和凝聚力,并借神灵的力量来规范秩序;三是通过尊奉地位较高的祖师爷,借以抬高艺人自身地位。老郎庙作为汉剧艺人的行会性质组织,发挥着祭祀、互助、集会、娱乐等功能。
注释:
[1]育德:《侮辱戏班的祖师爷》,《汉口导报》1948年3月23日。
[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北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484页。
[3]人情:《汉票题名录》,《汉口导报》1946年8月5日。邓家祺主编:《汉剧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页。
[4]姓乔:《汉剧公会今日祝寿》,《汉口导报》1947年5月8日。
[5]惠民:《梨园祀神之布置》,《戏世界》1934年6月15日。
[6]实探:《天声老郎会乐极生悲》,《戏世界》1934年5月3日。
[7]刘小中,郭贤栋:《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汉河派》,(内部刊印),1986年,第3页。
[8]刘小中,郭贤栋:《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襄河派》,(内部刊印),1986年,第8页。
[9]刘小中,郭贤栋:《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汉河派》,(内部刊印),1986年,第36页。
[10]刘小中,郭贤栋:《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襄河派》,(内部刊印),1986年。
[1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北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484页。
[12]刘小中,郭贤栋:《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汉剧女艺人兴起》,(内部刊印)1986年,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