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生意人邵逸夫

2014-03-17 13:44
商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邵氏邵逸夫逸夫

1月7日晨6时55分,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邵逸夫的影视王国冠绝亚洲,他本人也是享誉世界的香港影视大亨。不过,邵逸夫这个名字让人们熟悉,并非仅仅因为娱乐,在很多人尤其是内地人眼中,他更是一位慈悲为怀的长者。漫步中国高校,“逸夫楼”早已成为一道别致的人文景观。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的邵逸夫,倾囊相助香港、内地的教育科技事业,成为众人交口称赞的著名慈善家。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哀悼邵逸夫时如此评价:“邵爵士是传媒及电影界一代巨子,也是人所共知的慈善家。”其实,邵逸夫的影响早已超出银幕之外,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完美的中国式生意人的榜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

邵逸夫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按着父亲那一代人的方式做着生意。他脸上带着那股子不松不紧的笑意,低调而精明地扩展着自己的生意帝国。电影时代,他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免费电视。1967年,他与利孝和成立TVB。垄断了五分之四香港人40年的夜晚生活。

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左右各伴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当年港姐。作为这个电视台的创始人,他笑嘻嘻地享受着镜头与众人的欢呼,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精灵古怪”,他也就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毕竟,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100岁了。

邵逸夫几乎经历过所有的娱乐“世代”,也几乎影响了所有的时代;从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时装到古装;由黄梅到武侠;由电影到电视;由电影摄影师到影院老板再到制片人……他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他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个省的高校里都有他捐助的邵逸夫楼,但他很少露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邵逸夫究竟是谁?

大娱乐家?大慈善家?大富豪……他从来不要这些虚头巴脑的称号,认认真真地说道:“我只是一个生意人。”

邵逸夫,原名叫邵仁楞,在家里兄妹8人中排行老六,所以,在其成名后又被外界尊称为“六叔”。他的父亲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漂染等多种生意。据说,当年邵仁楞初到香港时,因为不通粤语、说话夹杂浓重的江浙口音,在向当时的港英政府申报姓名时把“仁楞”发成了“Run Run”,他由此就有了“Run RunShaw”这个英文名。后来有人略带调侃地总结说,“Run Run”直译过来就是“跑、跑”的意思,这和邵逸夫的人生经历颇为切合,因为他一生操劳奔波、勤奋工作,直至百岁才肯退休。

邵逸夫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按着父亲那一代人的方式做着生意。他脸上带着那股子不松不紧的笑意,低调而精明地扩展着自己的生意帝国。

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他看人选片的眼光极准,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他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免费电视。1967年,他与利孝和成立TVB,垄断了五分之四香港人40年的夜晚生活。TVB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

他天赋异禀会做生意,勤劳过人。他18岁就去哥哥的电影公司帮忙。1927年,他跟着三哥邵仁枚跑到南洋推出流动放映车,跑遍了东南亚的穷乡僻壤。名作家蔡澜回忆当时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工作是他最大的嗜好。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早上5点即起,工作至深夜12点再睡。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最高纪录,一日看过9部电影”。

“我喜欢做事,这样做人才有乐趣。”邵逸夫说,他一生不做赔本的买卖,那不是怕亏钱,而是有关智力。人家问他为何不支持艺术,只拍赚钱的娱乐片,他正色道:“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所以,我宁愿专门向大家都喜欢的娱乐着手!我是在做生意,I amrunmng a Duslness。

生意要赚钱,不代表不支持艺术,他捐钱盖了香港艺术中心。他的想法很商人——如果你中意艺术,你就去艺术中心,不必苛求我拍艺术片。他的公司是出了名的对待员工锱铢必较。他手下的艺人从来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他个人却会赞助有才华的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香港家人的生活。他一生笑口常开,对重要的艺人从来都是亲自交涉安抚,客客气气迎来送往,走的是买卖不成仁义在的路数。走了的人都念邵老板的好,和气的邵老板却娶了厉害的拍档方小姐。

“全世界那么多制片家,我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不过是幸运一点。”和所有老派的生意人一样,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得。他说过,“成功,当然要努力苦干,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但是,运气也很重要!”命运鬼使神差让他在一毛钱一块地的时节买下许多的荒地,在经济起飞的上世纪80年代,他本可以大赚特赚,但他宁愿把地荒着。他淡然地说:“我不想挣这么多钱,我的钱就算到孙子辈也吃不完。挣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呢?所以我不做地产。”

关于人生,他有许多独特的看法,“我不赌钱,也不想lead a wild life(拥有狂野的人生)。”他将之简单地归结为“不做不正常的事”。他人生里最爱的也许就是美女。盛年时他也曾名花簇拥,但从来也不见有什么荒唐的事被爆出来。他老实承认盛年时爱和女明星逛街吃饭跳舞,但他一定说明:“我liketo风流!But never下流!”他总将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对于宽容自己的黄氏夫人,他人前人后都称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也不曾亏待跟随他一生打下江山的红颜知己方小姐,哪怕90岁了也要跟她正式结婚,因为他欠她一个名分。endprint

邵逸夫辞世后,大江南北的网友们都纷纷感慨自己都是伴随着逸夫楼长大的。全国各地的逸夫楼有6013座,新浪微博发起的“随手拍校内逸夫楼”话题,就引来很多网友的参加,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位为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香港慈善家。

香港中文大学的副研究员贺志勇曾说,“六叔”生前拍摄过1000部电影,但这个数字也仅是他在内地捐建学校的六分之一。更让人称奇的是,邵逸夫发起这项“宏大工程”竟是在他年逾八旬之时。

习惯炒作的香港媒体把这项义举解读为“捐钱延寿”。一些人不情愿彻底相信“六叔”乐善好施,源于他的“铁公鸡”形象。坊间有许多邵逸夫为人抠门的轶事,甚至还流传他曾向拍电影的导演要求,给予薪金再“打折”,影人张键,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甚至写道:“六叔古寒天下皆知。”

然而,六叔到底为何钟情于慈善,特别是教育发展,似乎是一个谜。曾三次与邵逸夫会面的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施正铿回忆,在前往香港邵家别墅时,邵逸夫兴致盎然地邀请他在家中观看电影放映,但对于兴办教育的“兴趣”,邵逸夫却从未提及半句。

2011年,已经百岁的邵逸夫委托妻子邵方逸华来到山东泰安、青岛,参观逸夫项目。而对于逸夫楼的建设,六叔只有一个个人愿望,就是用铜字冠名“逸夫”,除此之外便只是对项目条件的要求了。

“一个慈善家不需要告诉别人他为什么捐款,只要他想做一件事,那钱与动机就都是他的自由。”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评价说。

有人评价,邵逸夫在支持中国十年校改上的努力,早已超出慈善范畴,而是有中国教育需要的地方,就会有邵逸夫。

在邵逸夫捐资助学的20年间,中国教育经历了“校改”、“占GDP4%”两个节点,“逸夫楼”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作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落后面貌”的发言,随后中国教育经历了“十年校改”。

该会议举行的几个月前,在宁波考察的邓小平曾专门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宁波帮”大哥、世界船王包玉刚率先捐资5000万元创办宁波大学,而身为宁波镇海人的邵逸夫当年便捐资建设了宁波逸夫职业高级中学和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当时百废俱兴,到处都没有钱,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仍然是‘普九、‘扫盲,邵逸夫就是在那时响应国家教育号召,带头捐款的。”山师附中原副校长朱立新回忆说。

1989年,邵逸夫向13所高校捐建了逸夫楼,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而《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评价:1985年到1992年,短短7年间,社会各方面集资办教育就达1062亿元,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的破旧危房。其间,邵氏基金的捐款已超10亿港元。

在2000年,国家制定教育投入不低于GDP4%的目标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除了自己家乡附近的浙江和江苏,邵氏捐赠也悄然转向中西部地区。

虽然山东为人口大省,但“逸夫”项目仅为71个,而内蒙古和重庆的邵氏项目则达到了100多个。汶川和雅安地震后,邵氏基金更直接捐助1亿元港币,用于校舍修建。

教育部港澳台办邵氏基金项目的一位主管证实,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多年来一直配合国家政策的调整。从1989年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接到第一笔邵氏基金捐款开始,山东省20多年来已接收捐款超过亿元港币。而邵逸夫在全国教育事业上的捐款累计超过47亿元港币。

2011年,邵逸夫以86亿元卖掉他一生创立的TVB,做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笔生意。3年之后,1月7日的早上,他终于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里驾鹤西去。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一处不合于礼仪规范,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完美的中国式生意人的榜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安安逸逸咪好咯”。

他的离去,在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人们之所以震动莫名,大约因为他的离去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那种焚香静坐、安闲丰农的旧式生活真的就此渐行渐远……是的,台庆夜永远地没有了邵爵士,人间也永远地没有了SirRun Run(邵逸夫爵士)。斯人远去,告诉我们天荒地老总有尽时,此时此刻也就只余惘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邵氏邵逸夫逸夫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邵氏“五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阳光下的冰雪运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小学特色教育
灌水取球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夏雨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还剩下几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