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山东服务业

2014-03-17 00:02宋鑫陶
商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服务业山东经济

宋鑫陶

策划前言

山东从来就不是以服务业立足的。

与浙江一带形成的低而散的“小狗经济”不同,人们将山东经济形象地称为“大象经济”,这早已是业界的共识。共识的背后,是山东服务业的相对落后,是经济大省中的服务业小省。的确,相对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服务业的发展与之不相匹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习惯称山东为经济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

大象也能跳舞,还能带着“镣铐”跳舞,这固然说明山东的工业有一定的灵活性,还不是那么笨重。但对于一头大象来说,华丽地转身固然优雅,却也不乏难度,至少它为此而付诸的努力要比一只小狗困难得多。

这是山东经济的症结。长期以来,山东经济国企“当道”,工业主导,服务业比重偏低。虽然GDP排在广东和江苏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但若论民富,山东显然还不及广东和江苏等省,这也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和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造就的不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看。服务业逐步取代第一、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在当下中国的转型时期,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依赖资源禀赋的城市而言。这一需求就更为迫切,比如山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对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来说,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桀、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

山东要凤凰涅槃,服务业显然是要弥补的“短板”,山东也只有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占比,把过去“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红利”。才能寻到新的经济增长活力,让经济大省变身经济强省。

“改变永远不会晚”,只是如何去变,山东还需要在经验中摸索,在试验中前行。

因此,本刊特别组织策划了这期关于山东服务业调查的报道,希冀从山东近期在服务业所做的“文章”中,窥见山东经济未来的走向。

2014年的第一天,济南深陷雾霾之中,灰尘漫天。如同笼罩在城市上空的这片雾霾,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的产业结构也已然成为了国内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雾霾”。

这场雾霾随着第二天的降温逐渐散去,降温加剧了济南的严寒,却驱散不了这座城市洋溢着的产业调整的热情。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同一股浓浓的热气,正欲从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躯体”中汩汩冒出。

聚集区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在济南,想要找到特别有影响力的服务业聚集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试图“挖掘”出一两个案例,但被提及的仍脱不开“齐鲁软件园”、“盖世物流园”等名字。这座城市虽然有着近20家银行总部,却难觅一条知名的金融街。提起服务业聚集区,即使在这里生活多年的人,表示也是一头雾水。

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则很容易找到产业集聚的“标识”。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苏虹路,因为云集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而被称为“500强一条街”。这条路上一半的企业都与IT产业相关,所以苏虹路还被人形象地称为IT产业走廊。业界有句话叫“长三角高速路堵车,全球笔记本电脑涨价”,如今人们又为其加上了这么一句:“苏虹路塞车,长三角IT企业打喷嚏”。

大连软件园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成为国内软件产业最好的集聚区之一。截至2012年底,已汇聚了包括HP、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AVAYA、NEC等48家世界500强企业。这里没有制造业的轰鸣,没有重工业的污染排放,有的是安静的办公环境和优美的园区景色。正是借助于这片软件园,从1998年园区破土动工至今,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超千亿元规模,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传统产业,不断优化着城市的产业结构。

苏虹路和大连软件园只是城市服务业的一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端服务业产业聚集区,比如浦东的金融聚集区、中关村的科技园区、杭州的电商产业集群、深圳的文化创意园、横店的影视基地等等。从南到北,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都有着很好的产业集聚。但在山东,类似这样有名的服务业聚集区域并不多见。即使是在山东要着力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济南和青岛,也难觅在某个行业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性集聚区。

以软件产业的发展来说,山东的确因为起步晚等原因,落在了大连等城市的后面,但意欲奋起直追的山东软件行业,却总给外界规模小、布局散、影响力弱的印象。济南的齐鲁软件园汇集了近600家服务业企业,其中80%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但2012年创造的产值也仅为289.5亿元;在青岛,大大小小的软件园遍布各市区,但散而小的现状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青岛软件业务收入仅为深圳的14%,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创造的税收也要比南方城市低20%以上。

山东省发改委服务业协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山东搞过四大载体,其中一个就是园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集聚区,但由于当时什么都往里装,所以发展得并不好。”正是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去年4月山东省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特别提及要“打造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性集聚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将示范区打造成我省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和创新试验区。”

先发力的金融业和大而不强的物流业

世界最知名的金融街,是美国的华尔街。全长约五六百米,宽11米,却聚集着全球2000多家金融机构,号称美国和世界的金融中心。拥有这样一条街道,应该是所有城市的梦想。

青岛的金融街是香港中路,虽然只有1家银行总部落户于此,但金融楼宇在这里却很聚集。青岛要建财富管理中心,香港中路的地位举足轻重。

事实上,金融一直是山东的软肋,被认为拖了山东经济的后腿。2012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3%,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则已超过了6%。以青岛为例,其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9%,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3位。“在经济大省里,都至少有一两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但迄今为止山东省内还没有一家,山东金融的发育程度和山东经济在全国发展的位次水平是不相称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晋鸿认为。endprint

意欲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山东,在2013年8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则要达到12%以上。

山东一直以来并没有忽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近几年的发展也可以用快速来形容。“十一五”期间,山东金融业年均增速为18.8%。2012年增长19%,为GDP的两倍。

金融机构一贯倾向于向大企业放贷,所以山东“大象经济”的特征又成为了外界问责山东金融行业落后的指向所在。此外,山东金融业中,银行业“一业独大”,实体经济的融资过度依赖银行。在山东,银行业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4%,从银行业融资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80%以上。所以,在该意见中,关于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内容便成了一大亮点。正如山东金融办主任李永健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所言,股权交易中心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增加了投资平台,是山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此外,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也为业界所关注。因为,一个省有两个中心的做法似乎并不多见。对此,黄晋鸿向本刊记者解读说,这恰恰体现了山东错位发展的思路,省会城市一般都会是区域性金融中心,而青岛的重点在于吸引,成为资金汇聚的中心,进行财富管理。

金融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业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黄晋鸿说,“经济与金融要匹配,既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也不能超前。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不再会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了‘狼和羊的关系。”

对于山东每个地市将配备一位懂金融的副市长的做法,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金改的执行和落实。懂金融的省长与急需金融改革的山东,无疑是“一拍即合”,也许这会让山东的“金改”变得更“如鱼得水”,让山东金融业实现与山东经济的快速匹配。

除了金融业,物流业也是山东加速发展服务业确立的“十个主攻方向”之一。另外的八个是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研发设计业、旅游业、养老服务业、医疗健康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果蔬占了全国的45%,良好的工农业产业基础,使得物流业发展的一直不错。山东的道路交通网也是发展物流业的重大优势,最好的是河南,其次就是山东。”尽管如此,相对于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宁波、重庆和上海,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信息统计部主任范志强觉得“山东还只是物流业大省,而不是强省。”

临沂小商品批发城的繁荣景象堪比浙江义乌,有“南义乌,北临沂”之称。但山东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认为,“临沂物流号称江北第一,但至今没有形成品牌;山东物流这么大规模,但没有一家像样的全国性电商;全省没有一个服务业中心城市,现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太差。”

目前山东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有3000余家。2012年,山东物流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社会商品零售额居第二位,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9%。所以,山东物流业近几年的加速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范志强认为,“未来,山东物流业应向综合性、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发展综合性物流、专业性物流、行业性物流和特色性物流。”

经济大省和服务业小省

如今的山东经历着“成长的烦恼”,烦恼之一就是“大而不强”。5万亿元的GDP可以保证坐上“第三把交椅”,但明显的“二三一”的三产排序显示的则是,亟需优化的产业结构。

山东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了。若论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山东也排在全国第三位,但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4.6个百分点,与广东、浙江和江苏相比,则分别低了6.2、5.1和3.5个百分点。

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高,让山东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很难“提速”。2012年,山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近50%。所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也坦言,山东的服务业发展“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并力主将发展服务业确立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山东服务业的发展,也缺少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2012年,山东最大的服务业企业是鲁商集团,当时的年营业收入虽突破600亿元,但却只排在全国第68位。江苏、浙江和广东都有过千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但山东没有。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中,广东有28家,山东仅有9家。在山东100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也只有13家。

就上述数据来看,山东服务业的确是一块“短板”,但这两年的发展却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2012年,山东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995,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山东省发改委服务业协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提高了6.5个百分点,40%的占比也使山东排在了全国第13位,比2007年前移了16位。

如果以五年这个时间段来看,2007年山东三产占比是9.7:57,1:33.2,2012年则调整为8.6:51.4:40.0,所以,比较之下不难看出,山东这几年在服务业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效,也意在不断减少工业占比,提升服务业。

但对于“短板”一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的看法是,“就山东产业结构的比重来说,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反映,不应过大放大‘短板的说法。”

事实上,服务业不仅是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360美元后,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发达经济的阶段。当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该达到47%以上,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则应该达到35%左右。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早已超过4000美元,但此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达到45%,为44.6%。而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2%,美国、欧洲、日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了79%、72%、72%。endprint

在世界产业结构进一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现代服务业已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今天,相形之下,不难看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足,而这无疑将会影响到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将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为“三二一”,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包括山东在内的诸多城市未来发展的转型依据。

借鉴“他山之石”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常会提到“木桶效应”: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效应”,也因此被称作“短板效应”。事实上,“短板效应”也同样适用于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的省市。弱势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意味着潜力。找到产业短板,也就等于是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结山东服务业发展“短板”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虽是工农业大省,但工业结构低度化以及资源消耗型和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上下游带动力不足,压缩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城镇化水平低,以及缺乏在全国、全省影响较大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服务业发展更好的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对外开放不均衡,大部分服务业较为封闭,管理落后,竞争力弱。

蔺栋华认为,山东服务业发展滞后,还与山东“重农轻商”、“重工轻商”和“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观念,以及山东整体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虽有很好的政策,但却总不能很好的落实等因素有关,这也是业界很多人一致的看法。

此外,山东大企业垂直化的发展方式,与南方省份遍地小企业采取的扁平化发展不同,也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冠霖就曾举例说,“山东有一家全国有名的企业,它自己什么都能做,不需要别人服务,而广东‘美的一家企业有1000多家企业为它配套,为它服务,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观察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等服务业发展更好的省市,它们都在发展服务业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应该借鉴它们好的做法和经验。

这些省份都特别注重强化服务业考核机制,将完成相关目标与领导干部升迁、考核相挂钩,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借助节会提升自身服务业的影响力。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都成立了服务业联合会,针对性解决企业难题。自2005年以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就每年举办“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合作论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业在不同区域和产业间的相互合作。

高含金量的政策激励,也是这些省份用来助推服务业发展的“法宝”。浙江对各市县营业税新增上缴部分予以全额返还,近三年来已返还48亿元;将营业税起征点调至2万元,扩大差额征税的惠及面;实行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商业企业每年因此减少电费支出10亿元以上;在土地政策上,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对特别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则采取省级土地点供方式。

浙江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5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2011年增加到1亿元,以用来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江苏的扶持力度更大,每年设立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为5.5亿元,其中近2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现代金融集聚发展。南京市正是借助于分拨的5000万元引导资金,并从中切割2000万元专项用于电子商务发展,使南京在该行业领域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在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和抢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这些省份也有着比山东更大的力度和成效。目前,南京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杭州的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都已初步形成了很好的规模集聚的优势,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然,山东在近几年的服务业发展上,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并注重政策的落实。不断健全服务业领导和工作机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以优化发展环境;设立并安排了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近12亿元,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550亿元;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行服务业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并轨”;2010年至2012年,省财政对各市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超过15%部分给予返还,三年返还资金约30亿元,这些举措都在不断助推着山东服务业的发展。

结语

“如此高调强调服务业的价值,如此高规格地为加快发展服务业造势,是比较罕见的。”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于吉海看来,这次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山东,终于选准了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2013年11月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30条,提出从加强引导、增加投入、简政放权、优化环境、激励创业、推动创新、强化考核等一系列层面的举措,来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对于《意见》提到的“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蔺栋华认为,郭树清是一个懂服务业的省长,“特别是他将服务业提高到实体经济的高度,这在以前也是没有过的。”

很多观点都把山东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归因于山东的资源优势和重工业占主导,认为是大企业的挤出效应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原因显然并不全在此。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第二产业的依托,如果山东能把工业发展的优势转移到服务业的发展上,通过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合,无疑会极大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服务业的发展。正如黄晋鸿对记者所阐释的,“发展服务业不是抛弃了制造业,而是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并促进现代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耦合发展。”

事实上,对比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数字,说山东服务业是“短板”,并不是说山东的服务业有多差,而是说相对于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山东的发展相对较慢,占比相对较低,与其经济总量不匹配,而且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高,所以才说是发展的弱处和“短板”。但至少当下,山东在认清这块“短板”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服务业的提速和“求变”。

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以总量增长为主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转变的阶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新的区域经济地理也将会加速重构。正如蔺栋华所说,“山东经济要再上一个台阶,只有发展服务业。”目前,山东服务业的发展虽还处在起始阶段,但“求变”后的山东服务业的未来则让人们充满期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业山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