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纲
在这个暖暖的冬日有“湖南首届文人书画邀请展”这样一个文化活动,对于文化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机遇;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机遇。因为曹隽平用《艺术中国》这个平台出面组织这个活动,我想其立意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赞美、肯定的。
第一,当代的中国需要文化,文化这个词很简单,但是真要说下去也不容易。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上,中共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的讲话中间用了这样两句话,我觉得是讲得非常好,就是要“文以化人,文以育人”。这两句话咱们老祖宗们讲过很多次,但这个几十年来,讲这种话的人已经不多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瞩目,文化的发展如何呢?这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的,当代中国呼唤着文化,那么作为各级、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这点是首先应该肯定的。
他们考虑这个活动之二呢?要取一个角度,文化很大,概念、内涵、外延都很大,从哪个角度入手?他们还是找到了中华文化最传统的东西,就是绘画和书法。我以为这个角度的选取,既与《艺术中国》这个杂志的定位相符合,也与当代中国一部分文化人的思维、方向相契合,因为它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当代有许许多多人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书家或画家。《艺术中国》从这个角度入手,渴望用他们的微薄力量,唤醒更多的人来热爱、欣赏、把玩这些传统的艺术,这应当是给予肯定的。
第三,作为一个文人书画的邀请展,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文人,二书画,三是邀请。做到这三个关键词,我想他们很难。我相信当代中国湖南的文人远远不止这么多,当代中国湖南的书画家也远远不止这么多,当代湖南的文人书画家也不止这么多。但是作为《艺术中国》不可避免地有他的局限,要么他不能够掌握那么多的资讯,不可能邀请到那么多文人书画家来;要么他已经邀请过了,有些文人书画家对于这个《艺术中国》搞的展览不屑一顾,所以不愿意来;要么已经被邀请到了,可能有些文人书画家的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准备作品,因而没有参加。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想不止是这一次被邀请到的已经参加这个展览的,还是被邀请到没参加这个展览的,或者说没被邀请到的每一位文人书画家们,咱们都别着急,只要我们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话,那么任何一个场合,任何一次机会,都是有价值的。
作为文化厅长,我是感到责任十分的重大,过去我长期做出版工作,我的面窄一点,我总是说我们如果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面,能够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作为一个出版家,我们曾经努力过,也有过一些成就。到了文化厅长,换了岗位以后,我一直在琢磨着,一个民族他呼唤文化,他需要文化,那这个文化厅长能做什么呢,他所对应的这种文化责任究竟有多大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非常清晰的结论。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根。亲情是用血缘来联系的,而民族是用文化来维系的,当一个民族没有了他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肯定要消亡。我们跟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东亚这些人,外型上差不多,都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但为什么我们是不同的民族呢?区别在哪啊?用什么东西去量啊?就是用文化取量。当代中国在呼唤着文化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非常要命的、非常关键的词,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如果不够站在共同的文化传承上,哪来的核心价值观呢?因此我以为,一个民族繁衍、兴旺、发达,特别是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必须依赖于文化的发达和兴旺,同时对于一个地方、一个社区来说,如果没有文化,这个地区、这个社区肯定是躁动不安的。文化能够为一个地方带来宁静,带来幸福,我以为一个地区、一个社区的最高境界,生存的最高状态就是宁静。如果你走到哪里,脚步是那么的匆忙,心情是那样的浮躁,你能够考量他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吗?很难得,因此我们的很多艺术家们在后湖那里搞后湖艺术高地,选择一个地势稍高的地方,选择了那边一片较大的水边,他在选什么,他在选宁静,他希望寻求一个宁静的环境。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肯定是一个浮躁的人,肯定是一个步履匆匆的人,肯定是一个难以融入社会的人。
我很感谢各位书家、画家、作家能够提供优秀的作品热情地应邀参加这个展览,同时也呼吁更多的湖南人,让我们共同承担起传承湖湘文化的重担,把我们的每一份努力融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为了湖南的兴旺发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也愿我们每一位艺术家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为湖湘文化、中华文化灿烂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