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景婷 安前进
摘 要 万源市地处川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投入不够、宣传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万源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应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打造万源特色的旅游名片,促进万源市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万源市 旅游资源 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Wanyua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edia Resources Use
LAN Jingting, AN Qianji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Wanyuan City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has a wealth of natur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owever, because of poor roads, inadequate investment, lack of publicity and other cau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nyua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should be accelerated, full use of media resources, build Wanyuan unique tourist car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nyuan tourism.
Key words Wnyuan City; tourism resources; media resources
万源市地处川东北,行政区域上属于川东重镇達州市管辖。万源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万源市是中国工农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在第二次国民革命期间爆发了著名的万源保卫战,现存有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一座。万源市位于大巴山腹地,境内高山耸立,沟壑纵横,峡谷瀑布密集,原始苍翠,风景秀丽。有川东第一高山花萼山、八台山、烟霞山等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数座,还有万米漂流河道的龙潭河等大小河流数十条。万源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巨大的垂直性差异导致气候随着海拔的提升会呈现出一天有四季、阴晴各不同的胜景。除此之外万源市还有着丰富的土特产品。有“富硒茶王”美誉的巴山雀舌、万源旧院黑鸡蛋、小土豆等具有源产地特性的绿色食品。但是万源市地处深山腹地,长久以来由于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万源市旅游资源开发严重不足,人民收入水平不高,尤其是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至今都还处于贫困生活状态中,成了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穷人。
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热的逐渐兴起和发展,人们对现有热门旅游线路的新鲜感逐渐丧失,加上长假期间热门线路的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更多的游客转向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万源市作为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偏远落后地区应当积极努力抓住这个发展的大好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打破“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增加旅游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想取得旅游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万源市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要做好景区的开发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仍然要大力有效利用多方媒体资源大力宣传万源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知道万源,了解万源,到万源来。对万源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媒体资源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快景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想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靠着这方山水获得丰厚回报,就必须要把自身收拾妥当。种好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现代的大众旅游十分注重旅游质量,尤其是服务质量。好的旅游服务能让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心情愉悦,身心舒畅,自然就会建立良好的口碑,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景区的投入和建设开发力度。要根据当地条件,多方考察、论证,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作为旅游景点,避免走重复建设的道路,不能千篇一律,打造具有万源地方特色的特色旅游项目。
(1)“要想富,先修路”,建立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景区道路的建设,给游客提供良好交通服务,使其快速有效到达目的地,提高旅游效率。虽然万源地处川东北出川要道,襄渝铁路、210国道穿城而过,但是,旅游景点往往距离市区较远,且交通极为不便,很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点如花萼山,不但前往道路崎岖不平,甚至没有直达的班车。游客前往景点要火车转汽车、最后再包车,劳心费力,极为不便。具有地方民俗色彩的很多古村落也多分散于辖区各个角落,同样难以到达,造成极大的旅游资源浪费。要加快通往景区道路的选址、规划和建设的步伐,在景区规划和开发的同时就要做好道路的规划与施工。保证道路的畅通才能保证旅客的旅游积极性。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旅游质量。要逐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给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感受,完善餐饮、住宿、购物、供水、供电、停车等基础服务项目,避免因游客投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013年夏天就有游客在龙潭河漂流遭遇到宾馆停水,服务态度极差,导致游客与宾馆方发生冲突,最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游客们连夜回到达州市区休息。后来有游客就此事在达州本地知名论坛凤凰山下发帖吐槽,对景点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旅游服务投诉屡见不鲜,宰客、欺诈行为等让游客胆寒。紧跟游客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诚信待客,赚取好的口碑,对于新兴旅游景点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利用現有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扩大旅游知名度。万源地处出川北向要道,与陕西、湖北、重庆交界, 现有国道210线、铁路襄渝线,包茂高速(达陕段)等重要交通线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扩大宣传力度和覆盖面,不仅要面向川内,更要吸引周边省市的游客前来。也可以走出去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和周边兄弟省市及旅游景点合作建设,如建立旅游联票制度,打造川渝陕鄂旅游经济带,以此将万源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2 做好宣传工作,树立品牌,打造城市旅游名片
万源虽然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但是由于长期信息封闭,宣传力度不大,城市知名度较差。不仅在川外城市知名度不高,就是在川内,人们也只是知道有个万源市,但是对万源的众多旅游资源却并不熟悉。更多的人仅仅是通过电视剧《万源保卫战》才知道有万源这个地方。大名鼎鼎的“巴山雀舌”,人们只知为四川名茶,却不知为万源所产。万源的城市知名度可见一斑。因此,要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扩大万源的旅游知名度,打造旅游名片,打开市场,带动产业发展,树立良好口碑,吸引更多川内外游客。
(1)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如今是一个信息交互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渠道日趋多样。万源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加大城市宣传力度。电视虽然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媒体,中国的电视受众群体十分庞大。万源电视台在2012年拍摄了一部万源市的城市宣传片,说明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城市宣传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宣传片的元素要更加丰富,宣传内容要更加诱人,包装要更加精致,凸显城市特点,能充分展示万源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秀美山川。很多省市也都在积极利用不同级别电视媒体宣传地方旅游资源,并提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宣传口号,如“好客山东”、“老家河南”、“魅力常熟”、“殷都安阳”、“老子故里——鹿邑”等,很好地塑造了城市旅游名片,提高了知名度。万源市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应积极应对,提出可行措施。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网络是当今影响最大的互动性媒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相比于电视广告宣传的大投入,往往能带来“低投入,大回报”的宣传效果。除了门户网站的常规宣传之外,论坛,尤其是一些户外旅游论坛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8264、磨坊、517旅游网等。这些论坛有数以百万记万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每天的发帖量和点击量数量惊人。笔者在8264网站搜索引擎中搜索以关键词“万源”搜索,共搜得帖子411个,大部分为民间驴友自觉行为,通过自己图文并茂的描述和与来自全国各地回帖者的互动,让更多的人对这边土地充满向往,无形中也为地方宣传出把力。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网页和知名论坛等网络资源进行宣传。结合自身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举办登山节、帐篷节、茶叶节之类的活动,以活动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如江西武功山,原本只是一个高山草甸,自然景观并不特殊,却因为“武功山帐篷节”的举办而声名大噪,一跃成为全国旅游的聚集和狂欢圣地。每年帐篷节期间,大量旅游和游客的涌入,拉动了住宿、餐饮、购物等一系列经济行为,给当地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并且这些游客会通过自身的网络行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形成宣传的叠加效应。万源附近的广元光雾山,因为每年十月的“光雾山红叶节”的举办也同样打造出了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举措非常值得万源市借鉴。
(3)重视移动媒体宣传。现阶段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崛起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充分利用移动媒体,尤其是利用这两年实力不俗的微博、微信平台,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万源市政府及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相关新闻、旅游信息,进一步扩大万源市的知名度。同时让游客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并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咨询、投诉,提出意见和建议,能做到第一时间的沟通,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
万源市作为新兴旅游市场的一员,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立足自身,加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又能积极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树立自己的旅游品牌,相信万源的旅游经济定会有较大的发展。
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院级课题《万源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媒体资源利用》编号2011R018Y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