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刺激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那么,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蒋介石为什么既要反共又不敢与共产党彻底决裂?而在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为何就敢于叛变革命呢?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就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营造呢?一是营造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这样就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合理设置了相关的问题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思维会更主动、更积极。三是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
三、加强课堂思维训练,突破思维定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
教师要突破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加强课堂思维训练,要做到:一是培养多角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对同一问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角度思考。例如,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时,可以这样提问:“老子、孔子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哪些主张对你有启发的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的内容涉及辩证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社会改革、法制建设及人生观、世界观等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活泼,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广开思路,突破常规,培养创造性思维。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审视的眼光敢于对课文观点提出异议。例如,讲“意大利统一”时,有的学生对教材中有关加里波第把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暴露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提出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课外读物的自学,结合教材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知道了加里波第参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他把政权交给撒丁国王与他的参战目的并不矛盾,相反,如果他与撒丁王国再继续开战则是不利于意大利统一的。从这一点来说,加里波第应该得到肯定而不是被批评。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加里波第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了。三是培养发散思维。授课时教师若能提出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多种途径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有所提升。例如,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这样提问:你应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既可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精选材料,讲授知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充分必要的信息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不能一味地满堂灌,这样学生会精疲力竭,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去处理教材,讲授知识。“有所为”,是指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详讲、精讲,并通过精心设计,找准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切入点。“有所不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讲授做到在数量上要适度,在质量上要精华,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教师不只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戚继光抗倭斗争”时,对于如何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教材中介绍他的有关内容很少,于是我组织学生就近参观了抗倭城堡——惠安崇武古城等,并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等去搜集历史资料,让学生从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引导、推动学生去积极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