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晨冰 耶基盛
商业银行 如何定位客户
谢晨冰 耶基盛
这是为什么,你想过了没有?在一家商业银行不论办理任何业务,你都不需要自己前往,而是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应约上门,为你提供一揽子服务。这是因为在此之前,你已经被这家银行完成了基本分类与排名。这样做不为别的,因为银行必须能够为你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设计所需要的产品,才能使你成为它的忠实客户。可以这么说在成为这家银行的客户之前,银行已经对你进行基本定位。
——对所有客户进行甄别,确定其的利润贡献率和潜在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进行产品与服务开发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才能成为具备竞争实力,盈利能力领先的银行。
凡是在金融市场具有交易主体的资格,均可成为商业银行的客户。他们可以是个人、法人,也可以是企业、社团,还可以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业银行开发产品与服务,需要掌握客户的需求与实力,对他们实行定位与分类。
(一)按金融需求定位
商业银行应当注意到,越来越多走进银行的客户,在认识到与银行互利平等的关系之后,不可避免就会考虑作为客户,自己对银行的贡献有多大?算不算银行的贵宾类客户?能够享受到那些优惠?银行对此显然不会视而不见,他们一般会根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客户分为了三大类:
资金的供给者。以投资、投机、保值、保险为目的。银行通过负债的形式,向他们提供存款类金融产品,将他们培育成为提供资金来源的客户;供给者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盈余者,他们出让资金的使用权、保留资金的拥有权,以获取利息等报偿,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资金供给者包括各种存单凭证的持有者,债券的持有者,股票、基金的持有者等等。供给者的另一重身份就是投资者,因所得到的回报率不同,承受的风险也不同。对他们还可以进行保值者、套利者和投保者的区分:保值者并不以获取资金回报为目的,只求自己的资金不贬值即可,因此保值者会持有具有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如政府金边债券、国库券、保值储蓄等等。套利者也是供给资金获取回报的资金供给者,套利者以投机为主要目的,往往可以获取比投资更高的资金回报率,但是风险也会更高。因套利形成的投机行为泛滥,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混乱,阻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监管部门往往通过管理和监督,抑制过度的套利投机,维持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还有部分特殊的供给者就是投保者,他们是商业银行试行混业经营的保险受益凭证的持有者。在投保者支付了保费并签订了保险合约后,就有权要求按照保险凭证的条款,对其保险标的物履行保险责任。
资金的需求者。以获取资金的使用权为目的。银行通过资产的形式,向他们提供贷款类金融产品,银行将他们培育成为使用信贷资金的客户。资金的需求者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短缺者,通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但是对信贷资金只具备有条件使用权,不具备所有权。对商业银行而言,只有符合贷款条件的资金短缺者,才能成为通过银行成为间接金融市场的筹资者,例如向银行借款必须满足相应的信用条件。
中介服务提供者。资金需求者除了在商业银行间接获取资金,还会通过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帮助完成发行上市条件,通过审核程序。中介服务提供者是既不提供资金也不使用资金的中间人,主要指具有证券发行代理、承销、经纪和咨询等作用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信息咨询公司等。他们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发挥信用保证作用,弥补信息不对称,促使其实现投资。他们当中还包括获取佣金的中介机构,通过商业银行成为以获取佣金为目的的客户,主要的中介形式是为银行提供会计审核、信息咨询、法律事务等业务,以获取佣金、手续费、代理费为目的为银行提供中介服务。
(二)按散户、大户划分
商业银行通常还会从资金规模、交易数量、个人与法人将客户分成散户和大户两类,从中发现与培养优质客户。但是不论属于哪一类,要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客户,需要接受的衡量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率:
散户。现阶段有了新的两分法:一是指交易相对分散且交易量小的客户,如一些小企业、小机构等,普通个人客户。散户一般是资金的供给者,一般投资者,由于交易次数不多而且交易量较小,需要银行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率较低。但是从总体看来由于散户数量众多,其创造的利润也是可观的,因此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开发出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吸引大部分的散户,就能获取相应的利润。二是散户中一部分来自富人阶层的私人银行客户,他们可能是资金的供给者,也可能是资金的需求者。散户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私人银行客户,正在成为银行间激烈竞争的对象,在商业银行利润构成中,正在壮大成为重要的支柱。
大户。主要是指资金交易量较大的客户。又特指来自于政府、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正在成长起来的各类企业公司(集团)等法人客户等。大户可能是资金的供给者也可能是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中获取较高利润。如何吸引大户的“眼球”,是商业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对象。
客户是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者。银行开发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需要研究了解客户的需求。而需求很大程度受到文化因素、家庭社会、职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文化、社会诸因素对普通个人客户的影响,从而促成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做出决策——最终形成购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行为,购买金融产品与服务将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文化因素 影响深远 变亦不变
文化因素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客户的购买行为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文化因素既包含人们的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风俗习惯,也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文化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最基本的因素。金融产品开发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客户所处文化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时刻注意其内在因素的转换变化。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保险意识薄弱已经是经久之后形成的社会现象,那么在这类地区大力营销不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就会成为不明智的举动。比如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一般处在50-60岁年龄段的人很少主动购买人寿保险,因为当地求吉利、避凶险、信风水的习俗浓厚,形成了这个年龄的人不买人寿保险的习惯,妨碍着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造成了该年龄段保险消费不足。囿于这样的文化影响,即使是保险开发人员动足脑筋也未必拿得出有效办法。开发适当的金融产品填补空白,还需要结合分析亚文化、社会阶层与等级特点,更新思路另辟蹊径。
文化因素包括亚文化和人们所处社会阶层带来的影响:亚文化影响无处不在。每种文化都包含着更具特征的亚文化,如不同的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等。亚文化群体共分多种类型:主要有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种族群体和地理区域群体。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保险意识薄弱已经是经久之后形成的社会现象,在这类地区大力营销不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就会成为不明智的举动。在一些普遍认为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同样存在部分富有的人,他们出身贫寒却善于创业精打细算,完全能够成为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他们对某些高规格的金融产品具有旺盛的需求,针对他们开发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同样能够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的需要,这就是对亚文化深入研究的结果。
阶层不同决定需求不同。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范围内依照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等级,不同的阶层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产品与服务开发,需要对不同阶层的需求进行分析,将需求差别体现于使用金融产品的品种上。处在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喜好。一般认为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由于收入相对偏低,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对新型的理财储蓄方式要求不多;处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不仅需要对丰厚的收入积累做出投资理财的安排,还会有其他需求借入资金的需求,如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规划子女未来的信贷需求等,他们对贷款、信用卡的需求比其他人更加积极。通过对社会阶层的分析,可以帮助产品与服务开发人员了解客户不同的价值观、消费观,需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对市场潜在需求进行细分,对客户行为做出预测与掌握。
(二)社会因素 家庭社会 相互作用
影响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社会因素,包括知名投资银行、新闻财经媒体、经济学者专家及知名企业家、实业家、银行家的评论与投资行为;家庭理财消费传统等。社会因素持续向客户传递信息,起到诱导和带动作用。在此前提之下,家庭成分构成和社会角色地位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家庭影响深远。家庭对客户的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例如父母会对未成年子女开立不同账户产生的影响,子女为父母选择金融产品产生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在子女较小的家庭中,有关教育类的金融产品会受到青睐;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消费信贷具有广阔的市场。有的家庭需要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有的家庭倾向于对稳定收入的金融产品的购买。
地位决定购买。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将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一种社会地位。一个人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其担当的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转换角色的同时,贯穿、生命周期的客户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而购买决定也会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必须细分特定的市场区域,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区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职业 生活方式决定需求
个人因所处年龄段不同,对购买金融产品与服务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段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有不同的需要。年龄因素对客户金融产品消费的影响可以细分为多种层次,简单划分主要有两类:进入老龄阶段的客户,因风险偏好逐步降低,对存款类理财的保值更为看重,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储蓄投资类服务;处于年轻阶段的客户,因孩子年龄较小,一般则选择消费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还需要挑选教育类的金融产品。此外客户所从事的职业与生活方式,也会带来对产品与服务需求一定的影响。
职业决定收入 职业影响个人的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方式。经济状况是客户个人购买能力的决定因素。收入高的人生活水平比较高,一般都会将富余的资金拿出来投资,而且可能会为提高生活质量,尝试参与消费信贷;而收入低的人在满足和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没有过多资金积累,一般会将积蓄储蓄起来,为将来储备资金。另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思维方式会有所相同,对金融产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职业的人,会对保险理财投资的需求更大。
生活方式决定风险偏好 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喜欢追赶潮流的人会大胆尝试对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和尝试;因循守旧的人,习惯于购买具有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了解不同客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金融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
(四)心理因素 动机知觉……
客户的购买行为除了受到上述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心理因素的驱动。心理驱动因素包括动机、知觉、信念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要了解客户购买行为的动机,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过程——动机引起人们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动机是人的行为直接原因,能够及时引导人们探求需要的目标。需要未被满足,才会形成动机。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者只有深入研究客户的不同动机,才能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知觉是个体通过感官,对外在刺激和被感知对象形成印象的过程。商业银行秉承主动的经营策略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般都注意到以下环节:开发新产品要符合本机构一贯形象,符合长期发展战略;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消除各种疑虑;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产品与服务在客户心中的疑惑,培养客户对银行良好的形象知觉、产品知觉和风险知觉。
客户的信念和态度,影响其购买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的行为。信念是顾客对某刺激物的信任程度。例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3年和5年的债券,客户可能认为3年期的债券期限适中,利息收益合理,因此就会购买3年期的债券。银行关注客户对金融产品形成的信念,将期限的因素加入到金融产品当中,产品才能与客户的购买行为相适应。态度是客户对产品服务的倾向性评价和行为。例如客户认为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就可能会投资于国债类的金融产品,有的人认为收益性重要,就可能投资于风险较高但利润也高的期货类金融产品。
栏目主持:邵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