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慜俐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现象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性别、年龄、容貌、能力、兴趣、爱好、智力、性格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育者只有正视这些差异,才能提高学生素质。下面我就学生智力、兴趣、性格三方面的个性差异,谈谈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依据智力差异,搭建答题平台
多数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代表人物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包含三方面的能力:1.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来源。2.抽象概括能力,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3.创造力,则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据我观察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智力差异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感知、记忆能力差,基础不扎实;第二类记忆力强但不善于表达,语言贫乏;第三类思维敏捷,擅长概括,语言流畅。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必须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来解答。
比如在每周末预复习单的设计上,依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我为他们搭建四个台阶:知识回顾(包括看拼音写汉字、释词、背诵)、分层巩固(包括复习本周课文中的知识点)、思考导学(包括预设下周课文中的问题)、问题疑难(包括学生记下预复习中的模糊点、疑点和问题等)。在这个设计中,我引导第一类学生必须把第一个台阶扎实地做好,剩余的三个台阶可以有选择的去完成。第二类学生在完成前两个台阶的同时,努力向第三个台阶攀登,第三类同学当然有能力完成四个台阶的搭建。这样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到有所得。又如在执教文言文时,我会给学生搭建三个台阶:顺畅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翻译;概括提炼文章内容;总结写作特色或启示。在具体教学中要因人而异,为他们搭建、铺设不同的台阶,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易答的题目,从而品尝到成功的愉悦,感受自身的价值。
当然不能总让学生选择一个台阶,这也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还要让他们尝试跳跃其他台阶。比如在课堂上,我常采用对学或群学互补的方式。推选的小组长一般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带动组员一起研讨难题,一旦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第一类的学生能顺畅地表达意思,我们要及时鼓励。这样,不但使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挥,也让能力差的学生得到启迪,学习的层面台阶就广了、高了,热情也会随之而高涨,真正做到了扬长补短。
二、依据兴趣的差异,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生兴趣的差异表现为: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较强,且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稳定,爱好广泛;有的学生天资虽好,但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成绩忽上忽下,学习兴趣有偏差,但有潜力可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天资虽好,但学习兴趣有偏差的学生爱回答问题,但答不到点上,且语言组织紊乱。而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喜欢钻研,迎难而上,语言组织有条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不会顾此失彼,褒此贬彼,一定想方设法保持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最有价值,回答的最恰当、最有水准,胜出的同学可以在每周的语文学习评价成绩中加3至4分,累计到最后就可以被评为语文学习小标兵。尽管一开始,部分同学提的问题肤浅幼稚,回答得也牵强附会,但他们会乐此不疲。随着训练的进一步加强,学生提的问题质量提高了。
譬如:在学习《黔之驴》一文时,学生就驴和老虎的性格从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有些学生认为,驴子愚蠢,外强中干,老虎聪明,大胆,敢于冒险且能把握时机。因此,该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获得胜利。另一些学生认为,蠢驴的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写照。从文章背景来分析,就讽刺了那些表面强大、实际无能的外强中干的人。还有同学认为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等等。此时的我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等他们充分表达了观点,再进行归纳总结。其实学生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已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课文,达到了古为今用的目的。通过分析比照,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争辩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三、依据性格差异,鼓励踊跃表演
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活动中的意志特征上。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有较稳定的目标,是否能自制,是否表现出主动的精神和毅力,是否表现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性格组合,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独学和合作学习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敢于说”、“勇于说”。据我的观察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主要是课堂上对问题的阐述。有的学生乐于表达,口齿清楚;有的学生羞于启齿,含糊不清。针对这一难题,我平时经常会找一些学生谈心,在交流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怕自身的语言缺陷造成笑话,挨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所以经常怕老师喊到他,甚至连头都不敢抬。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缺乏的是勇气、自信心,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我会有意识地留心那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不急于喊哪位学生回答,先让他们讨论讨论,然后让会说的学生先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时,我会向那些羞于启齿的学生投去一丝微笑,或一个眼神,亦或一个点头,一句赞语。有了我的鼓励,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跃跃欲试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性格、思维的动向,多鼓励、多赞赏,尽量带学生往健全的、完整的人格方向发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奋斗的方向。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孔子说:最成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智力、兴趣、性格、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会尽最大努力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和促进他们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