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花
互联网时代不再是一个靠先成功占领就能一统江湖的时代。它是属于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坚守信念者的时代。创新者的路标总在自己心中,不会由别人定义。
春节前和一位转型做电商外包业务的朋友做了一番交谈。他是位思维活跃的85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的他在一家有机农业企业工作,和毕业后并不从事农业的诸多同学不同,他立志在现代农业里有所作为,但互联网的浪潮冲击了年轻的他,他于去年下半年加盟一家电商操盘企业,辅导传统企业互联网盈利。用他的话说,互联网不是一个生意,而是一场革命,作为一个活跃的年轻人他要赶上这波浪潮。他在很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年轻团队,虽然青岛的市场远不如北上广等地理想,但他还是雄心勃勃地制订了2014年度的目标。
这只不过是受互联网冲击的一个小小范例。而这位触网不久的年轻人对互联网的所知也在摸索当中,眼下他的最多理解也还是处于电子商务层面:“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应该利用互联网造势。外地的很多老板都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帮助自己营销和招商,而青岛这边,老板还要普及思想。”
很对,我们都需要被普及互联网思想。即便大家心里没底却人云亦云地喊的声音很大,生怕没有互联网思想就落伍了,可现实依然是又有几人真正懂了互联网思想?
即使是以互联网思想经营“小米”取得成功的雷军,从认为互联网是个工具到理解互联网是个全新的思想,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雷军将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并坚信这就是互联网的颠覆性所在。
网上有关于“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之类的论断,“2014年是最考验企业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谋划转型。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传统企业果然都这般不淡定了吗?急匆匆忙乱中能有怎样的转型呢?路标何在?
董明珠和雷军的那场赌局一直在头脑中萦绕,一家优秀传统企业与一家优秀互联网企业的精彩辩论给人许多启示。
且不管很多人将董明珠定义为传统思维,她和格力的专业专注精神和实业雄心确是缔造一个优秀企业的核心基础所在。虽然董的犀利风格与雷的低调内敛相去甚远,但是格力和小米却有不少相同之处。就如雷军所言,互联网绝不仅仅是电商,“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没有过硬的技术,你是站不住的。你的产品一定要好到用户想说出来。”
而雷军关于互联网思想的总结,很好地回答了争论已久的一道难题:企业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互联网时代给出的答案是只有专注才会极致。小米的确做到了专注,小米手机的成功只用了几款产品,即便涉足了电视,雷军的思维也是“我做电视就只有一个需求,能不能只做一款电视,就是为小米的核心用户做电视”。因为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而且极致地做好几个产品比单纯追求数量推出一堆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徒增选择难度更贴合市场需求。苹果手机就是一个专注与极致的典型。
家电业没有几家企业不搞多元化,格力却把自己定位为专业的空调制造商,在整个业界是一种难得的专注和极致思维。互联网思想也好,传统企业思维也罢,都只不过是一种称谓,谁最接近市场本质谁就有对路的思想。
“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用新模式来做传统的事情,是大势所趋,这是任何企业挡都挡不住的。”雷军的这番话给中国制造业运用互联网思想转型做了很好的注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网是个十分好的助推器。而格力这样的优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总比那些沽名钓誉的企业有着更大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企业重视互联网的紧迫性,眼下的互联网江湖大哥马云说过这样一番话: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而凡客的陈年说,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机会在未来,只要思想对路总会有出路。
传统企业的确应该重视互联网思想,但于惶恐中自乱阵脚或者盲目唱衰提前放弃都是自甘落败,拥抱挑战才是唯一对的姿态。别忘了,互联网时代不再是一个靠先成功占领就能一统江湖的时代,它是属于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坚守信念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思想对路的创新者会层出不穷。创新者的路标总在自己心中,不会由别人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