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间词话》中境界之“真”

2014-03-16 13:00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功利性叶嘉莹

刘 金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浅谈《人间词话》中境界之“真”

刘 金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境界”作为衡量诗词价值的标准,但是境界的内涵历来各家解释不一。本文在参照前代名家的解释基础上,认为境界的核心是“真”,并对“真”含义进行界定,对“真”的性质进行分析概说。

真;现实真;超功利性;真切鲜明

一、“真”在境界中的含义

1..聂振斌先生认为,真指的是主观表现的真情实感,客观描写的如实逼真。真的对立面,就是伪饰与虚假。从创作方面而言,作家唯有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才能有意境美……从(读者)审美方面而言,唯有情真、景真,才能使“读之者但觉亲切动人”、“精力弥漫”(《人间词话》),产生强烈的美感愉悦。

2.佛雏先生认为,“真”即叔本华的“理念”。他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受叔本华的“理念”论影响的产物。“理念”是需要诗人通过“生发”(指诗人的想象、虚构)来使僵固的概念变成活生生的有机体。简言之,“理念”使对象具有了鲜明生动的内在特点。

3.叶嘉莹先生是通过对“境界”的界定来阐释真的概念。她认为“境界”一词来自佛家语,指专以感觉经验之特质为主。叶先生用“鲜明真切”一词来阐释“真”的涵义,并且从作者、读者以及作品表达三方面对“真”做了更加具体的分析。

我们通过表格对三位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王国维的境界之“真”做一个界定:真是创作主体在去掉功利心态的“直观”状态中对审美客体(情与景)得到的一种真切鲜明的形象,同时又通过真切鲜明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同样真切鲜明的形象。

二、“真”在境界中的性质

王国维的境界之“真”,还可以从它的性质上加以把握。这里所谓“真”的“性质”,是指从“真”之含义的属性角度对“真”的理解,所以,“真”的性质与其含义相关。“含义”指具体的内容,而“性质”则是从这种具体内容所属的更为广阔的视域看。

1.真的非现实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第二和第五条中写道了“造境”、“写境”、“自然”,这里所谓的“自然”应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王氏所谓的“造境”更加偏重于艺术创造,强调作者的主观参与性;“写境”则更加偏重于写实,强调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描摹。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含的状态:造境不是纯粹地脱离现实,而应该合于自然规律,也就是“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写境也非摄像机似的照搬现实,而是有所舍取,也就是“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总之,最后的艺术效果达到“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朱光潜先生对诗与现实生活关系有一个精辟的论断,可以作为对此的阐释: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反照……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所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亲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的媾和,结果乃是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自然”就是“现实真”,艺术与自然相媾和后所形成的新宇宙(实际上就是诗所呈现出的境界),就是“艺术真”。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艺术真与现实的关系是“不即不离”的,是相互包含的。但是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显然是超越于现实真之上的,真具有非现实性。艺术真中蕴含着终古与无限,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新鲜的生命与心灵的颤动。相较现实真的杂乱、转瞬即逝,显然是更高级的。

2.真的超功利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南唐李后主有“赤字之心”,是“主观诗人”。这里可以看出,王氏认为李后主因为保有“赤子之心”,阅世浅,所以具有真性情。何为赤子之心?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初生的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亦指纯洁善良如初生婴儿。佛雏认为王氏的“赤子”似是“一个处于自由状态的‘自我’”,有着儿童般的“天真与崇高的单纯”。而所谓的自由、天真、单纯则处处昭示着与功利性相背的内涵。我们就此可以说,“赤子之心”具有非功利性特质。拥有“赤子之心”之人,其人如出生婴儿般纯洁善良,不受尘世污浊空气的熏染。又因为“赤子之心”是真性情的基础,所以我们也可以就此而推论出,真具有超功利性内涵。超功利性(或者反功利性)的文学观点,在王国维早起的杂文中早有论述。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杂文来一窥王氏超功利性的内涵。王国维在《文学小言》十七则中第一则首先就曾提出来,“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然”。从以上所引的话来看,王国维反对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的“哺醊的文学”与“文秀的文学”。叶嘉莹先生对此有这精到的论述,“静安先生一向主张纯文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因而乃极端反对以文学为载道之工具或借之以达成任何政治上之目的,或以之为手段来满足任何求名及求利之欲望。”

3.真的真切性。真情感、真景物的表达并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具有真切内涵的艺术形象给予体现。所以真的“真切性”更多的是从创作上着眼。叶嘉莹先生认为真就是要有“真切鲜明”的形象,但是“真切”与“鲜明”毕竟是两个指向的词。一个侧重内在情感的属性,一个侧重外在形象的表现。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也就“真”要具有真切性加以论述。他认为“真”就是“不隔”。那么什么是“不隔”呢?冯先生概括《词话》中关于“隔与不隔”的论述说:

上边所引的诗词各句都是作者的直观所得,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教条的条条框框,所以作者能不假思索,不加推敲,当下即是,脱口而出,这就是不隔。

冯友兰先生将“真”同“不隔”等同,显然是对王国维“真”内涵的简单化。但是我们在这里也不得不指出,冯先生的观点并非毫无基础空穴来风。“真”与“不隔”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王国维认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不隔”的作品具有“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的审美效果。怎样使作品达到“不隔”的状态呢?王国维在第五十七则中提出不作“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因这则词话是紧接上则“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句而来,所以“此道”当是这种“不隔”的审美状态。五七则词话是从反面来加以说明,要想达到“不隔”,即诗词拥有真切性象,诗人不能做美刺投赠之文,创作时不用典故,不用代字。在第六十二则词话中,王国维的论述更加清楚: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1]王国维.人间词话[М].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评述[М].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3]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М].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5]蒋永青.关于王国维境界之“真”的讨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

[6]朱光潜.诗论[М].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7]朱光潜.诗论[М].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8]辞海(缩印本)[М].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9]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М].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87.

[11]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М].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Discussion on "the true" of the realm in " RenJian Ci comments "

Liu Ji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Wang Gguowei used “Jing Jie” as a measure of the valute of the standard poetry in 〈RenJian Ci comments〉.But there are various interpretation about i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re of the “Jing Jie” is the “true” on the basis of famous explaination. Also defining the meaning of “true”,analysising the nature of the “true”.

true; reality; beyond the utilitarian; truly distinctive

I206

A

1000-9795(2014)03-0133-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08

刘 金(1989-),女,北京人,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功利性叶嘉莹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