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丹
(1.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2.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 200232)
第一阶段(1995—1999年):以居住区生活垃圾物质特性分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玻璃。第二阶段(2000—2006年):以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要求,焚烧区域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区域分为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第三阶段(2007—2009年):以“大分流、小分类”管理思路首先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一次性塑料饭盒等实施专项收运、专项处置。居住区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公共场所分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第四阶段(2010至今):以生活垃圾减量为最终目的垃圾分类,改推“干湿”2类垃圾分类法,全市1 080个居住小区试点实行垃圾分类,2012年垃圾分类场所计划再新增1 050个试点场所。
2012年抽查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小区、黄浦区黄浦新苑、闸北区杨波小区、浦东新区临沂小区干湿垃圾分类情况。具体干垃圾检测指标为密度、组分、含水率、低位发热量,湿垃圾指标为有机质、脂肪、蛋白质。其中干垃圾组分分为纸类、塑料、竹木、布类、厨余、果类、金属、玻璃、渣石、煤灰、有害、其它共12类;湿垃圾组分分为厨果类、其他类共2类。
密度、含水率、低位发热量调查结果见表1~2。
表1 干垃圾密度、含水率、发热量指标
表2 湿垃圾密度、含水率、发热量指标
表1显示杨波小区干垃圾密度、含水率数值最小,低位发热量最高达到9 486 kJ/kg。根据联合国环境组织(UNEP)的规定,当垃圾的低位热值为3 350 kJ/kg~7 100 kJ/kg时适合焚烧处理。显然4个分类小区均符合焚烧处理的要求,尤其杨波小区超出上限值33.6%。表2显示杨波小区湿垃圾密度、含水率数值最大,4个分类小区低位发热量均小于3 350 kJ/kg,杨波小区最低仅为559 kJ/kg。显然分类湿垃圾已不适用焚烧处置。
生活垃圾组分依照末端处理处置方式可分为可回收物(纸类、塑料、竹木、布类、金属、玻璃)、可燃物(纸类、塑料、竹木、布类)、有机物(厨余、果类)。表3显示4个分类小区中杨波小区干垃圾有机物含量最低16.44%,可回收物最高达到75.30%,可燃物同样最高68.39%。4个分类小区可燃物的大小排序:杨波小区、黄浦新苑、虹储小区、临沂新村,与低位发热量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相关性。表4显示杨波小区分类湿垃圾厨果类(即有机物) 含量达到100%,表明干湿垃圾分类程度高,湿垃圾中基本无其它物质干扰,非常有益于湿垃圾的末端生化处置。
表3 干垃圾组分含量 %
表4 湿垃圾组分含量 %
生化指标的高低表明湿垃圾可生化处置能力。一般来讲有机质、蛋白质、脂肪这3类生化指标预示垃圾堆肥中肥力的优劣。表5显示杨波小区湿垃圾蛋白质最高,临沂新村有机质和脂肪含量最高。
表5 湿垃圾生化指标汇总(干基%)
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干垃圾中可回收物、可燃物含量提升,更有利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焚烧处理;湿垃圾中以有机物含量为主,减少垃圾混合收运导致各组分间的污染因素,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价值和前景。上海市长宁区的虹储小区、黄浦区的黄浦新苑、闸北区的杨波小区、浦东新区的临沂小区4个分类小区检测指标综合比较,杨波小区干湿垃圾分类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小区,同样开始试点的小区,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各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的效果参差不齐。
实地考察比较杨波小区各方面举措具有以下特点:①小区分类由业主委员会牵头,实时监督垃圾分类工作进程;②每位业主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及重要性,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基本达到100%;③有“热爱家园”等环保公益社团协助定期宣传科普等工作;④小区配备垃圾分类设备,还包括便民设施,诸如在垃圾厢房专门安装热水装置可供居民清洗分类垃圾桶等。
可见,城市垃圾分类需要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提供必要的垃圾分类收集的设备条件,居民积极主动将垃圾分类存放,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地组织分类收集工作,才可使垃圾分类有效地发展下去。
城市垃圾分类需依靠有效的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明白垃圾分类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良好氛围,使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不断深入。
垃圾分类的标准划分是否合理,设施配置是否规范,也是影响分类成效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处于起步阶段,合理简单的垃圾分类标准有利于广大民众接受,进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生活垃圾行业建设、管理、运行一体化,避免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否则垃圾分类投放至专门垃圾筒中,但是收运部门却未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收运,造成前期的分类成果荡然无存,严重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经过分类的垃圾无法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成为资源,那它们仍然只能还是占用空间、污染环境的废物,垃圾分类也就失去意义,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更是无从谈起。
[1]王晓红,阮星,邢霏霏.上海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瓶颈及对策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24-27.
[2]许碧君.城市垃圾分类进展概述[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4):31-33.
[3]张发训.垃圾分类现状分析[J].科技传播,2013(1):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