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507)
消费主义思潮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化
李淑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507)
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战略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以自我社会价值为表征的消费主义思潮,其深入传播对当今大学生产生多元化的负面冲击,催生了精神领域的信仰困惑,导致了行为模式的审美盲目,滋生了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以应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必须继承崇俭传统,倡导绿色消费新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良好的理论环境;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化模式。
消费主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使我们逐步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扮演着消费的角色,但另一方面,为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一直以来,西方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尤其是消费主义下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由于我国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意识和思想建设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一些错误思想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甄别能力,因此容易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诱导,从而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面。因此探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下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提出新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的构建举措,对引领当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社会思潮,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反映出一个阶级或者是一个利益群体的利益以及要求的,以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和文化诉求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的潮流[1]。因此,其本身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也就是说,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作为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要与一定的社会心理发生互动的。
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的购买欲望。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消费主义思潮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2]。消费主义的内核是尽可能多地赚钱,赚更多的钱,尽情地享乐才拥有幸福。其产生的根源是资本的内在逻辑,是与西方流行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密不可分的。这种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文化意识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深远。一方面消费主义思潮为当今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吸取外来文化营养的窗口,拓展了其思维视野;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思潮使大学生中出现了排斥传统的倾向,撼动了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因此,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会导致高职学生价值观功利化、价值取向分化以及行为模式异类。
消费主义主张时尚消费、超前消费,这是它外在的表现形式,从其内在上看宣扬的是一种享乐主义的非理性价值观念。目前,很多高职学生无法摆脱这种思潮的影响,导致其忽视精神消费,注重物质消费,逐渐产生异化,过分追求物质消费导致人生观扭曲。保守主义哲学家欧内斯特·哈格指出:“产品和媒体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听不到灵魂对真正有意义活动的渴求。”[3]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他们会过多地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寻求“金钱”,占用自由时间去充当物质的奴隶,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升华。
虽然目前高职学生普遍来说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实际消费还在理性范畴,大多数学生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消费,但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如同思想的毒品,容易派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思潮的泛滥正无时无刻不在慢慢侵蚀着高职学生的心灵,阻碍着他们的成才。高职生人际交往中的消费盲目攀比、职业选择中的急功近利等现象都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受到这些思潮的强烈冲击。我们的生活理念和人性本身追求精神价值的提高,摆脱物的束缚,而消费主义却与之背道而驰。它从物的享受方面鼓励人们去消费,从毫无底线的消费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消费主义的这种影响之下,很多高职学生一方面膨胀了自身的消费心理,在不断变换的时尚面前追求物质享受但又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另一方面滋长了自身的精神空虚,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又导致无心在学业上、能力上提高自己,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如何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上。
消费主义思潮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对社会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4]。当代高职学生正处于多元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传统与现代、后现代杂糅相生,权威性价值体系日益凸显,多元价值取向齐头并进。对高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难以面对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不懂得用马克思主义来衡量善恶美丑。同时消费主义思潮崇尚“我消费,我快乐”,把人生价值定位放在对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和物质的追求上,并吹捧煽动即时性消费,这无形中颠覆了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被具有快餐性质的大众消费文化所取代。当前,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经典观念和美的定位被戏谑式地解读,使原来只属于少数人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变成了大众可以消费的对象,催生一批批消费和思想崇尚自由的新一代,彰显消费主义思潮的强大魔力,使得大众消费文化缺乏严肃性,埋没了经典,肆意泛滥甚至出现了各种滑稽的无厘头式的搞笑。消费主义思潮的肆虐,使得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变得庸俗,显得肤浅,使得经典传统丧失其历史厚度,这是人文意识缺失的一大悲哀,文化情趣的灾难[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要求就是要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其走向社会、适应现代社会必须的基础。现实一再表明,一个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经常会吃不了苦,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缺乏毅力,在社会生活中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当困难摆在面前时,往往惊慌失措,这不是合格的大学生,国家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认为,消费主义直接加剧了人与商品之间关系的异化。商品是人们制造出来的,其价值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又满足别人需要的异己物,但在消费主义没有得到合理控制的情况之下,商品反过来开始控制人,演化成为人们生活不断追求的目标,造成了“人为物役”的异化倾向,背离了商品生产的初衷。此外,高职学生爱慕虚荣的人格特征的养成与消费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扭曲了高职学生的人格倾向,有专家在对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较以前大幅升高的现象研究后认为,享受欲望强烈、攀比意识膨胀是他们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种种人格的异化都打上了消费主义思潮错误倾向的印记,非主流价值观的出现,也与消费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在经济全面繁荣的当今时代,节俭同样是应该推崇和继承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应该树立崇尚节俭、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高校校园里盛行的消费主义,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追求新奇,崇尚金钱,贪图享乐,互相攀比,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加入“月光公主”、“大负翁”的行列。某高校BBS上出现这样的顺口溜:“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才够用,两三千元能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6]“节俭”似乎离高职大学生越来越远了。在消费主义思潮面前,大学生再也不顾“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古训,究其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节俭”教育,没有把节俭的理念进行持续性和深入性的灌输,所以,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应不断加强“节俭”教育,并将之拓展。例如将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融入校风建设范畴中;文化建设中开展有关节俭理念的专题活动,并且持之以恒,把高职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与促进良好生活作风融为一体,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当下,绿色消费观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主张“够用、健康、环保、可持续”,是比过度消费更丰富、更高级的生活结构的一种新消费观念。在这种消费观的指导下,人们会改变自身生活方式的中心,从物的享受中解放出来,转化到一种以提高质量为出发点的生活体验中。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个群体接受进步思想快,有知识有觉悟有素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中,消除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方式就是推崇高职学生切身需要的绿色消费新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建设和谐校园与绿色校园教育,使高职学生亲身参与、体会绿色消费的益处,并通过文化活动渲染氛围,带动校园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个人层面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消费主义思潮从内在本质上腐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高职学生虽然还没有走出社会,但他们也必须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褒荣贬辱的社会风尚,奉行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所要求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庸俗化、诚信意识淡化、人际关系被物质所取代、友善情怀充满满身铜臭,给高职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造成负面影响。
抵御消费主义思潮的关键所在就是不折不扣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现实要求。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才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中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大学生看清消费主义思潮的现实危害,从而在内在的思想层面摆脱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形成合理的内在消费养成机制,从根本上杜绝非理性消费。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而又深刻地论述了消费观。马克思认为,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所谓“生产媒介着消费”是指生产创造出消费品即消费的对象,没有生产,消费没有对象,消费也就无从谈起了。所谓“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是指消费为生产的产品创造出消费者主体。没有消费主体,产品就无所谓产品。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消费要符合人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高职学生有效地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认识到生产与消费辨证统一的关系,端正作为社会个体的消费地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要切合实际,凝练特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高职学生中普及消费知识,使他们加强理财能力,用较少的消费投入,获得最佳的消费效益。从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内化模式,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诚然,消费主义思潮十分具有诱惑力,也魔法百变,但并非不可避免。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构建合理的内化机制,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内核,就要清醒地认识到这股思潮的真实面目和内在顽疾。应对消费主义思潮核心就是要全面构建内化机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来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从根本上摆脱消费主义思潮幽灵对高职学生的缠绕。
[1]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2]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45.
[3]华玉丹.论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33.
[4]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5.
[5]王亚南.消费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4(5):55.
[6]陈丽芬,蒙冰峰.消费主义语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教育探索,2013(10):110.
(责任编校:马余平)
Internal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nsumption
LI Shu-yu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507)
During the history of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ideological globalization,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nsumption with self-community value is formed and its deep spreading has a wide range of negative impacts o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It has given birth to belief confusion in the spiritual realm,has induced a blind aesthetic behavior patterns,and has spawned the ideology of non-mainstream.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 effects of consumerism,we must inherit the"Chong thrift"tradition and advocate a new concept of green consumption; strengthe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build good theoretical environment;and build internalized mode with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guided by the Marxism consumptive views.
Consumerism;high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nalization
G 711
A
1672-738X(2014)06-0020-04
2014-09-04
2012年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课题“消费主义文化思潮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要求研究”(xyyb1201)。
李淑云(1981—),女,湖北仙桃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