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禄苑敬翠华区国端 李校原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肇庆 526020)
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林禄苑敬翠华区国端 李校原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肇庆 5260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培养高职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交替”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升高职生的实践能力是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走出一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难题。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于2009年开始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找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工学交替”实践取得的成果
1.教学计划完善,师资水平提高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自设立之初到现在,教学计划得以修改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更贴近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为保证双证融通的课程置换准确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比例趋于合理化、情境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更突出、工学结合的专项能力训练标准化,2009年开始,引进有企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专业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双师、中级职称教师都达到80%以上,75%以上教师进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有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经验,注重校外专业培训学习和自身学历的提升。
2.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
近年来,本院电子商务专业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本位,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和技能竞赛活动。经过4年的实践,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动手能力逐年加强(表1)。
表1 2007-2011级专业学生的主要实践形式及成果
图1 电子商务2011-2013届就业率
3.学生毕业就业率、专业对口比例提高
数据显示(图1),近3年电子商务高职生的就业率平均高达97%。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性逐步提升,2014届毕业生实习岗位专业对口率高达90%。
(二)“工学交替”实践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的岗位专业对口程度及培养规范性有待提高
目前专业实习的单位主要提供网络营销方面的岗位,不能覆盖整个专业所有同学,一些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不匹配。
另外,专业校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规范,培养计划欠缺或与教学计划产生冲突[1]。历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把顶岗实习写入,甚至没有具体的执行时间,同时也没有完善顶岗实习的实施方案。
2.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单位欠缺
目前本院校外实训基地有:华工信元、一呼百应等企业,为培养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提供了保证,但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单位欠缺。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优秀的院校,都有完善的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单位,学校与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合作单位提供实习岗位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甚至提供工作岗位。
(一)规范顶岗实习
为了提高实践的效果,在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中应注意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还可考虑一些能让高职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后,在学校利用互联网完成企业工作的实习单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程实践项目比例,可增设学年学期项目,工学结合开发课程,顶岗实习环节要体现在其中。
(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从2009年至今已建设完善专业实训室,实训室配有专业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习软件,含电子商务运营、网站建设等业务环节,为学生提供仿真度高的电子商务业务模拟实训平台。通过实训项目(表2),让学生直接感受并由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商业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
表2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开设的主要实训项目
(三)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群
现阶段专业“工学交替”实践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单位有限。为使学生的校外实习得以保障,必须积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应主动与企业沟通,形成友好合作的企业群[2]。可有效地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时间、数量上等不稳定性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和守岗能力。
(一)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式
一是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推行“探索—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行“精讲多练”、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活动。三是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对一些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构建四方联动的校内实训基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让高职生到企业实习外,还可把企业的工作室引进校内。在校内开展网络市场调研、网络产品推广、网店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推广等全真项目。在实践中形成以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管理、以学生操作为主的四级管理和运行机制。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使企业在项目中获益[3]。从而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提早进入“员工”角色。
2.建立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采取如下方式:1)与行业公司(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按照行业公司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组织学生定期分批到行业公司见习与实行操作。3)聘请行业实践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到校兼职上课。4)外接订单,让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如网络运营、产品推广等。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技能过硬、行业实践能力强的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譬如,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给教师及学生讲课,让他们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知道其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4]。另外,定期组织教师到行业公司进行实践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丰富其行业教学案例[5]。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考取资格证书,定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以提升教师的能力。
(四)依托网络资源和本院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鼓励和发动学生利用免费的CT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开展淘宝创业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经营、承接项目、学会经营与管理[6]。专业教师(或“系部电子商务协会”)定期组织“淘宝”创业实战交流会,邀请历届“淘宝”创业成功的学生回校作经验介绍;开展“淘宝”创业业绩竞赛活动等,以点带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1]李静.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273-274.
[2]缪朝东,徐志方.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12(10):3-5.
[3]王国玲.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的探索[J].电子商务,2011[10]:75.
[4]陈海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祖国,2013(4)上:73-74.
[5]陈章余.五年高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协论坛,2012(11)下:182-183.
[6]王慧.“顶岗实习”为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36.
(责任编校:马余平)
Research on“Working and Learning A ltern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E-commerce M jor——Taking E-commerce Major of Zhao Qi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Business for example
LIN Lu-yuan JING Cui-hua OU Guo-duan LIXiao-yuan
(DepartmentofEconomicManagement,ZhaoQingPolytechnicof Industryand Business, Zhaoqing,Guangdong526020)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it is worthy studying how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practice of E-commercemajor of Zhao Qi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Business at present,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s to it, so as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on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commercemajor;“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talents trainingmodel
G 710
A
1672-738X(2014)04-0025-03
2014-05-09
2013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重点课题(GDJY-2013-B-a001)。
林禄苑(1983—),女,广东阳江人,电子商务讲师,项目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