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豪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10 d内换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应用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植皮优良率分别为(14.59±3.29)d、(14.11±1.78)cm2、(9.34±1.28)次、(2 102±125)元、(29.43±1.57)d及70.00%,觀察组分别为(9.02±1.38)d、(10.22±1.54)cm2、(1.78±0.36)次、(1 688±101)元、(16.27±0.89)d及9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之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118-02
骨科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难治性急慢性损伤[1]。由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面积较大且损伤部位深,往往伴随骨质外露,易引起创面发生感染。传统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方法为换药治疗,但是该方法疗效不显著,且创面很难愈合,特别是老年患者[2,3]。对污染较为严重以及部分复合组织缺损而暂时无法进行Ⅰ期皮瓣以及植皮修复的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该方法经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其效果显著,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的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22~71岁,平均(54.01±6.89)岁;创伤至入院时间为6 h~20 d,平均(5.59±0.22)d;创面面积范围为5 cm×7 cm~25 cm×34 cm;车祸致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砸压致伤15例,机械绞伤26例;上肢创伤21例,下肢创伤45例,躯干创伤14例。按照抽签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将创面进行清理,骨折复位,修复需要进行重建的血管、神经以及肌腱等,骨质裸露部位尽量采用邻近肌瓣转移覆盖,引流、换药等。
1.2.2 观察组 采用VSD治疗,清创,修复需要进行重建的血管、神经以及肌腱,骨质裸露部位尽量采用邻近肌瓣转移覆盖,待创面完全地止血之后,尽量将创面之中的坏死组织以及异物清除;骨折复位之后采用钢板、髓内钉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按照引流区的长度、深度以及形状剪切VSD材料,对于面积较大的创面,则采用多块VSD材料,修剪时需要注意VSD多侧引流管的端孔以及所有侧孔均位于VSD材料之中,使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创面之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便于后期封闭处理[4];将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置入被引流区域,以确保VSD材料与所有需要引流的创面进行充分地接触,不要留有任何空隙,将创面进行封闭。使用75%的酒精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周围创面皮肤擦干,然后用半透明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覆盖范围应该在创缘3 cm以上[5];将引流管与负压装置相连接,并将负压进行开放。若引流管非常多,则使用“Y”型接头,并将多根引流管串联成并联线,最后接通负压装置。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负压吸引装置维持负压值在-0.017 MPa~-0.060 MPa[6];持续采用负压吸引,直到肉芽新鲜,生长旺盛,则可自体植皮,并进行全身支持与抗炎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以(x±s)及[n(%)]的形式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比较
两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比较[n(%)]
2.2 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x±s)
表3 两组住院时间及植皮疗效比较[n(%)]
3 讨论
大面积骨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不易对组织损伤发生的边界加以判断,且清创一般不彻底,因此不适合采用局部或者游离皮瓣修复,而且受到创伤的组织在行Ⅰ期修复之后,组织创伤面污染更为严重,感染率较高,失败之后再次修复难度会更大[7]。因此,应该将创面渗液完全进行清理,以最大程度地将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加以排出,以防止受损组织创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还应最大限度地缓解换药人员的工作量,这样能够很好地对受伤软骨组织加以修复。因此,应该注重上述环节。大量临床研究证实[8,9],VSD技术能够比较彻底地对骨创伤面所渗出来的液体进行清除,能够很好地将坏死骨组织液化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排出。此外,还能够使骨创伤创面与外界之间相隔离,以防创面受到污染,充当人工皮的作用。VSD材料具有非常理想的通透性以及透湿性,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创伤骨组织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很好地对受损神经系统以及肌腱组织等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修复。将VSD材料拆除的较长一段时间范围之内,不要对敷料进行更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多次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病痛及二次创伤,同时也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VSD技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
按照本研究对患者治疗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在临床上采用VSD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尽量使得肉芽组织能够很好地生长及发育;(2)VAS材料需要贴于经过清创之后且血液循环状况良好的软组织表面位置处,还应该注意创面应该充分地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3)VSD材料覆盖的范围应该超过边缘的2 cm以上,且注意保持密封状态;(4)预防创面的感染;(5)术后对创面进行严密观察,并通过吸引导管创造负压环境。只有做到如上几点,才能够真正地使得VSD技术的效果能够更好地表达,减轻患者的病痛,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缪霜霜,徐小群,沈斌.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63-464.
[2] 全秋艳. V S D 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学,2010,5(36):201-202.
[3] 沈翠霞. 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傷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48-49.
[4] 黄春育,梁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7(19):52.
[5] 李艳会,佟影. 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皮肤损伤22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5(14):3439.
[6] 周鸿雁,郑小敏,杨志明,等. VSD负压引流敷料治疗重大毁损创伤患者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8(3):320.
[7] 刘国荣. 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98-899.
[8] 刘丽梅,杨元娇,刘健仪.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刨面的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25):116-118.
[9] 李彬,汪永泉,彭晓蓉,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Ⅱ期创面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0):912-914.
[10] 郭锦丽,房碧玉,祁蕊.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116例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108-1011.
(收稿日期: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