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门诊输血患者输血反应分析及风险管理

2014-03-15 22:25蒋慧王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5期

蒋慧 王芳

[摘要] 目的 通过整理郑州地区门诊输血患者的输血资料,分析门诊输血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处理方法及疗效,旨在探讨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输血反应,确保门诊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 方法 统计分析本门诊部2010~2012年共计430名门诊输血患者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及处理情况。 结果 根据统计,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区别,在门诊患者范围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冷沉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比例最低。结论 门诊输血为需要长期输血,经济条件受限的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由于医疗硬件不如医院,尤其是输血反应的存在要求必须加强门诊输血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门诊输血安全。

[关键词] 门诊输血;输血反应分析;输血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109-02

血液病患者因为部分血液成分的减少、缺失或异常改变,出现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输血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治疗手段。但是输血同时也会引起输血反应,轻者引起患者不适,重者可危及生命。门诊部自1998年成立以来开始收治血液病患者,依托血液中心的用血和科研优势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输血服务,随着输血人数和输血量的日益增多,输血反应也时有发生,我们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至今无一例安全事故。下面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门诊部就诊的430例血液病患者门诊输血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门诊输血风险管理,有效避免和处理输血反应,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门诊部2010年1月~2012年1月430例门诊输血患者,主要包括急性出血(消化道出血、月经出血过多及外伤出血)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慢性血液病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幼粒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白血病等),血友病患者及癌症患者的对症治疗。共有效申请输血4212例次,实际发放并输注悬浮红细胞195200 mL、血小板52个治疗量、新鲜冰冻血浆81600mL、冷沉淀6060 U,血小板52个治疗量,除血小板和个别时期血液制品短缺而造成患者预约等候,患者基本都在当天输血完毕,共发生输血反应39例,输血反应率0.93%。

1.2 实验室检查

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操作,对所有申请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1.3 输血反应诊断标准

依据《输血治疗学》[1]的标准诊断,即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免疫性不良反应和非免疫性不良反应两大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溶血反应及低血钙症状等。

1.4 方法

根据2000年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和2012年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密觀察和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期间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处理办法及处理后恢复情况。一旦发生输血反应,立即中断输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通路,积极治疗抢救,最后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

1.5 血液制品来源

门诊部所用血液制品均来源于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2结果

2.1 用血情况

本次调查共采用病历430例,其中男298例,女132例,首次输血者41例,两次及多次输血者389例。见表1。

表1 用血患者人数及用血量

注:输血患者可以一次性输注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

2.2 输注各种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门诊输血患者共430例,申请输血4212例次,发生不良反应39例,占0.93%。患者以慢性贫血患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和血友病患者居多,其中慢性贫血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根据医嘱长期口服中西药治疗,辅以输血治疗,大多都输注悬浮红细胞,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及连续两次以上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给予输注洗涤红细胞,部分化疗患者使用辐照红细胞。血友病患者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根据统计,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区别,在门诊患者范围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冷沉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比例最低。见表2。

2.3各种血液病患者输血次数及输血反应率

各种血液疾病输注血液成分不同,输血频率不同,发生输血反应率也不同。血友病甲患者一般输注冷沉淀,有些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或输注冷沉淀效果差输注冰浆治疗。血友病乙患者通常输注冰浆治疗,严重时输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大多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有过严重输血反应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放化疗患者一般选择辐照红细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各种血液病患者输血次数及输血反应率见表3。

表3 各种血液病患者输血次数及输血反应率[n(%)]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本门诊部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93%,低于相关文献的1%~10%[3]。反应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门诊输血给需要长期输血,经济条件受限的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但医疗条件还和医院存在一定差距,输血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根据门诊部10余年输血及输血反应的病历分析,本人将避免和处理输血反应以及加强门诊输血风险管的经验理总结如下。

4.1 加强输血服务质量,优化门诊输血流程

(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熟悉各种血液制品的种类、应用及注意事项,优化门诊输血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合理用血,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每次输血前详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结合患者具体身体情况和血常规进行合理输血[4]。

(2)严格执行每人每次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如有异常嘱患者暂缓输血。

(3)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悉心总结护理经验,如将刚从冰箱中取出的血液用毛巾缓慢捂热,减少患者输入过冷血液引起的不适反应;冷沉淀,冰浆等冷冻制品放入全自动融浆机中化冻15~20 min后,拿出后用毛巾擦干水分,对着光线好的地方轻轻晃动血袋,如有较大和较多的沉淀物或液体浑浊时立即向药房反映并更换,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

4.2 完善门诊输血病历,实行信息化管理

门诊部自2007年开始建立血液病病历档案,对患者一般情况,诊断过程及在门诊输血过程均进行详细记载。从2012年9月开始启用门诊输血信息系统,对门诊输血病历进行更全面、更完善的管理,尤其强调记录输血反应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对于曾经反复发生过敏反应或上次发生较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如嘱其使用洗涤红细胞,提前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对经常发生较严重输血反应(通常为输注冰浆的血友病患者)的患者采取静脉穿刺两路给药,一路输注血液制品,另一路给予葡萄糖酸钙加入高糖液体防止过敏反应。

4.3 输注过程中反复巡视,严密观察

医护人员在患者输注血液制品过程中必须反复巡视,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将管路中存血排除,输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给予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加入管中,对过敏反应一般有迅速的疗效。对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和解热镇痛药的同时进行物理降温,边降温边观察,直至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如大量快速输血后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等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立即中止输血,嘱其端坐位,双腿下垂,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综上,输血能为患者带来明显疗效,也同样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时刻本着为患者负责,减少患者痛苦的原则,充分认识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兆嵩. 临床输血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265.

[2] 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 卫医发[2000]184号.

[3] 石坚,王淑容,邓克非.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3):219-220.

[4] 江欣. 加强输血质量控制保证输血安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85-187.

[5] 乐道利,张青,饶神宗. 283例临床输血反应的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12):655-656.

[6] 杨向萍,陈姬妙,冯飞. 建设和谐的血液生态:中心辐照型采供血网络在海南省的建立、实践与创新[J].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8-10.

[7] 安万新. 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J]. 中国输血杂志,2008, 5(21):229-230.

[8] Gu JY,Shi XL,Zhang Y,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porcine primary hepatocyte culture in vitro[J].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09,17(11):867-871.

[9] Hohberger C,Davis R,Briggs L,et al. Applying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 in transfusion medicine[J]. Biologicals,2012,40(3):230-231.

[10] 胡立功. 血站信息化建設的几点思考[J]. 血液管理,2006, (9):58-60.

(收稿日期: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