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 新,卢大雷,马 颖,马 瑞,张效本
(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河南开封 475000)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是引起肠道和肠道外组织或器官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滥用,大肠埃希菌在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发展其耐药机制,已成为日益严重的耐药菌,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及时了解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治疗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自健康从业体检人员分离5 162株大肠埃希菌,对其进行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从而了解其耐药性的变迁及多重耐药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1标本来源 2003~2012年10年中,自开封市健康从业人员粪便中分离获得大肠埃希菌(要求近期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共计5 162株。
1.2方法
1.2.1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鉴定 取新鲜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SS平板,35 ℃孵育18~24 h,挑选红-粉红色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2药敏试验 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2005年标准判定结果,MH琼脂及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采用NCCLS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确证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抗菌药物纸片为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10 μ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 μg)。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较,耐药率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003~2012年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变化 对逐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发现,氨苄青霉素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均高于95.7%,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对稳定,对磷霉素、阿米卡星及呋喃妥因等3种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亚胺培南迄今未发现耐药菌株。见表1。
表1 2003~2012年大肠埃希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示无数据。
2.2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 将同时对3种以上不同类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定义为多重耐药菌(MDR),本文将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均耐药的菌株定义为MDR。自2003~2012年,10年间总检出率为39.9%(2 060/5 162)。经χ2检验,多重耐药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03~2012年健康人群携带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时间(年)多重耐药株数(n)检测总株数(n) 多重耐药率(%)2003~20042291 07621.32005~20063751 03136.42007~20084501 00444.82009~20104701 05644.52011~2012536995 53.9合计2 0605 16239.9
2.3ESBLs检出率 10年间自健康从业人员粪便中共获得大肠埃希菌5 162株,其中ESBLs菌株共计336株,总检出率为6.51%(336/5 162)。10年间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见表3,经χ2检验,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003~2012年3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可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是重要的潜在感染源。由于抗菌药物的放任使用,造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研究发现,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本文结果显示,开封市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0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由原来的低水平发展到现今51.2%~89.4%,可能与本地区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关;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近10年均高于95.7%,与报道相接近[2],已不宜于临床治疗;亚胺培南尚未发现耐药菌株,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与同期文献报道相同[3],可能与其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且使用范围小有关,如果该药物在本地区广泛使用,其耐药率也可能会升高,国内已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14.3%的报道[4];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对稳定,其耐药率分别是40.9%~44.2%、15.1%~16.1%、40.2%~42.0%、9.6%~10.8%;对磷霉素、呋喃妥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由于阿米卡星的肾、耳毒性,呋喃妥因因血药浓度基本上都低于常见致病菌的MIC[5]等原因,可能使它们的适用范围受限,从而使抗菌药物社会压力减小、耐药性下降,因呋喃妥因价格低廉,对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仍有应用前景[6];其中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钱英等报道接近[7]。本调查统计发现,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与报道的[8]本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可能是临床使用或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结果,表明选择性压力是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高的原因之一。
本调查将对三类抗菌药物分别为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同时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定义为MDR。结果显示MDR从2003年的21.3%增加到2012年的53.9%,10年间健康人群携带的MDR比例呈递增趋势。大肠埃希菌产生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能产生各种具有水解活性的β-内酰胺酶,他的产生是广谱β-内酰胺类耐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9]。长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可选择出产ESBLs,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10]。2003~2012年ESBLs检测数据显示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携带ESBLs基因的质粒可以同时携带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呈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基因伴随各种感染途径可造成同种细菌间及异种细菌间的耐药性水平传播。若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携带的MDR造成临床感染,不仅会造成MDR的扩散传播,还将给临床经验用药治疗造成困难。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性提示,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开封市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可能与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有关。细菌产生耐药与抗菌药物在社会适用范围、使用数量所形成的选择压力有直接关系,抗菌药物不仅能杀灭致病菌,也作用于正常菌群,其结果是消灭了敏感菌,保留了耐药菌;另一原因是外源性耐药菌的摄入。自然界的水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天然储存库,也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抗菌药物在农业生产、饲养过程中被广泛用于促生长和预防疾病,在其周围环境中都可存在耐药菌,被耐药菌株污染的食物带进厨房,可通过不洁卫生操作,进入人体消化道定植。继而传播给不同人群,造成耐药菌的扩散传播。
综上所述,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高及呈多重耐药,是社会广泛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选择压力及外源性耐药大肠埃希菌摄入的结果。所以,普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科学知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社会耐药菌的产生已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叶英,李家斌.不同人群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机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2):18-19.
[2] 战榕,陈箐,黄心宏,等.2004~2009年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44(3):205-207.
[3] 邢首行,石苏英.3 40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分析[J].浙江医学,2012,34(10):839-840.
[4] 郑晓澜,万琼,谢忆红,等.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谱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00-102.
[5] 戴自英,刘俗昆,汪复.使用抗菌药物学[M].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8:285,187.
[6] 毕礼明,朱东云.遗忘的药物-呋喃妥因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0,31(3):60-61.
[7] 钱英,裘云庆,俞云松,等.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5,18(5):1-3.
[8] 李峰.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及其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92.
[9]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3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2):4-12.
[10]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