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萍,熊鸿燕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20;2.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重庆 400038)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男性人群吸烟率为52.9%,吸烟者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被动吸烟人数高达 7.7 亿[1]。我国医生吸烟率为25.8%, 男性医生吸烟率约 45.8%[2]。卫生部决定自2011年起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3]。重庆市于2010年5月1日开展了医疗机构全面禁烟的活动。医生是健康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宣传者,其自身的健康行为状况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健康行为的选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医生吸烟率的下降,整个国家的人群吸烟率是很难下降的[4]。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其吸烟行为及对烟草的认识将对其本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很好地在本校开展吸烟干预活动,作者对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作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分别从5个系部3个年级中抽取学生1 437名。吸烟行为的定义[4-6]:至少每周吸烟1次,连续3个月以上者。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按系、年级和班级3个因素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首先,按临床医学、护理、医学相关技术、中医及药学5个系分层;然后在上述基础上按年级分层;最后每个年级抽出1~2个班级作为该次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班级。
1.2.2质量控制 问卷设计过程中广泛征集专家的意见,并进行预调查。调查前与相关领导、老师联系沟通,阐述本次学生吸烟行为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最后对随机抽取的调查班级中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统一培训合格后的调查员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目的和意义,在任课教师回避的情况下在班级内统一发放问卷,自填式封闭问卷,集中填写,不记姓名,当场回收。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Epidata 3.1录入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结果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 437名,收回有效问卷1418份,问卷有效率为98.68% ,其中男、女分别为445和973名;一、二、三年级分别为498、457和463名;临床医学274名、中医360名、药学266名、医学相关技术269名、护理249名。
2.2医学生吸烟现状
2.2.1吸烟率 总吸烟率12.69%,95%CI:10.98%~14.44%;尝试吸烟率14.95%,95%CI:13.23%~16.67%。
2.2.2不同性别学生吸烟情况 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32.59%、3.51%;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2.59%、9.18%。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91,P<0.01)。
2.2.3生源地不同的学生中吸烟情况比较 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吸烟率分别为13.07%、10.66%和15.50%。3地区间吸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P>0.05)。
2.2.4各系部学生间吸烟情况比较 临床医学系21.53%,中医系15.56%,药学系9.40%,医学技术系11.15%,护理系4.02%。不同系部学生的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1)。
2.2.5各年级学生间吸烟情况比较 一年级8.84%,二年级14.00%,三年级15.55%。各年级学生间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1)。
2.2.6父母吸烟对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 被调查大学生中,父母都吸烟的大学生吸烟率明显高于无烟家庭的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3.96%(18/53)和12.53%(5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5)。
2.2.7饮酒行为与吸烟伴随情况分析 不同饮酒行为学生中吸烟行为现状不同,吸烟率最高的是经常饮酒学生43.33%(26/60);吸烟率最低为从不饮酒学生4.05%(14/346),且其中88.44%(306/346)从不吸烟。不同饮酒行为学生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
2.2.8健康知识接触频率与吸烟行为 不同“香烟相关知识” 接触频率的学生中,吸烟行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1,P<0.01)。见表1。
表1 健康知识接触频率与吸烟行为[n(%)]
3.1吸烟行为 该医学院校总吸烟率为12.69%,低于黄杏[7]报道的19.9%;接近一些国内报道医学生吸烟率,苏颖[8]报道为14.2%,刘汉波[9]报道为12.57%。但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报道的吸烟率2.3%[10]。
男生吸烟率为32.59%,与国内一些报道[8,11]基本一致;女生吸烟率为3.51%,较黄杏[7]报道的女生吸烟率(7.5%)要明显偏低。该调查显示,医学院校男女生吸烟率间存在明显差异,与我国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的现象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把女性吸烟看做不雅行为的观念有关。然而,近年也有相关证据显示我国女性吸烟率逐渐上升[12],并且女性吸烟开始被社会认同和公开化,因此医学院校控烟工作也应将女生纳入干预对象。
3.2年级 吸烟接触行为随年级升高增加,这一现象与国内一些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14]。吸烟率大一最低为8.84%,且低于刘汉波[9]报道的12.57%。二年级学生较一年级吸烟率上升近1倍,而二、三年级间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黄杏[7]报道的二、三年级间吸烟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可能与随着年级升高接触较多医学知识有关。所以新生阶段是医学院校学生吸烟行为增加的关键期,也应作为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
3.3父母吸烟 有研究报道,家庭、亲友和学习环境是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15-17],提示父母的吸烟行为对学生有诱导效应。与黄杏[7]报道的父母吸烟的学生吸烟率显著高于父、母不吸烟的学生一致。
3.4饮酒 不良的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并存增加了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18]。通常喝酒与吸烟行为常常相伴出现,两者间相互协同,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9]。胡利人等[20]也报道吸烟与饮酒、打架和参与过赌博等危险行为相关,其中吸烟行为与饮酒行为的关联性最大。
3.5健康知识接触频率 接触“吸烟相关知识”的频率不同,吸烟行为发生及强度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接触频率越高,吸烟行为发生越小,所以在医学院校应加大控烟干预活动的强度。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该校处于中等吸烟水平,但男生吸烟率较高,需加强控烟干预。在医学院校控烟工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干预工作以外,应将刚入校的新生纳入重点干预人群。
参考文献:
[1] 陈旭鹏,王志勇,杨华凤,等.南京市2010年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76-4178.
[2] 郑宝,周刚,王卫峰,等.河南省部分医生吸烟及控烟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23-2325,2327.
[3] 桑凤华.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2-4204.
[4] 赵连志,赵凌云,王晶,等.承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82-884.
[5] 郑保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行为调查的基本原则[J].中国健康教育,1992,8(5):1-3.
[6] 潘维平,张伟,赵贺春.儿童青少年吸烟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81-85.
[7] 黄杏.武汉大学医学院学生吸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7-688.
[8] 苏颖.安徽省医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485-486.
[9] 刘汉波.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吸烟动因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69-870.
[10] 陈静,孙亮,钱海红,等.复旦大学大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30(5):487-490.
[11] 钮式如,关源,田本淳,等.三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1995,24(1):15-18.
[12] 甄枫.女性吸烟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996,12(10):35.
[13] 陈晓惠.安徽省某大学学生吸烟原因调查与控烟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1):77-78.
[14] 王泉海.豫北地区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08-409.
[15] 周国宏,袁杰,胡富忠,等.某医学院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15-17.
[16] 郭炜,陈刚.医学男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1,8(4):347.
[17] 杨德华,韩松,李敏,等.医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5):437-438.
[18] 张鸿飞,王杨.男大学生吸烟动机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0-742.
[19] 薛茜,张顺杰,陈学玲.新疆大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76-1177.
[20] 胡利人,丁元林,孔丹莉,等.医学生吸烟与相关危险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