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王 宏,方 琪,邵际晓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定义志愿者(也称志愿人员、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 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1]。高校大学生由于其高素质和精力充沛的特点而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的先锋队,医学生志愿者拥有医学专业知识优势,他们在抗震救灾、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应急和居民健康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而目前对于医学生群体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积极因素或阻碍因素等问题的调研还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在校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现状,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区性的卫生志愿者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学二、三年级4个不同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的本科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结构式问卷进行现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和有关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情况两大部分。预调查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完成时间一般为5~8 min,重测信度良好。正式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1 980份,收回1 810份,收回率为91.4%;其中有效1 773份,有效率为98.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核查录入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基本情况 男414名(23.4%),女1 359名(76.6%);二年级867名(48.9%),三年级906名(51.1%);临床医学专业426名(24.0%),护理学专业514名(29.1%),公共卫生专业421名(23.7%),卫生管理专业412名(23.2%)。
2.2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总体情况 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总体情况见表1。此外,本次调查对象中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数最少1项,最多5项,平均(1.84±0.90)项;参与志愿者服务年限最少1年,最多7年,平均(1.62±0.88)年;参与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间最少1 h,最多800 h,中位数为15 h;对于“您认为每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最合适的时限”的回答,中位数为4 h。
表1 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总体情况[n(%)]
2.3不同专业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不同专业医学生在志愿者服务参与率和参与志愿者服务年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参与志愿者服务项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比率低于其余3个专业,护理学、公共卫生专业参与志愿者服务年限低于其余两个专业。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2.4不同年级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年级医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年限方面均优于二年级医学生(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2.5不同性别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女生在志愿者服务参与率和参与项目方面均优于男生(P<0.05);在参与志愿者服务年限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比较
2.6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2.6.1医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 (1)组织管理不规范,参与途径和机会少,相关培训不到位,目的不明确;(2)服务项目较为单一,且缺乏专业技术含量,时间较短;(3)部分志愿者带有功利性思想,组织纪律性不强,服务能力不足;(4)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如交通费。
2.6.2医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的建议 增加官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管理上更加完善有序,创造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并通过加强宣传培训,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开辟更多偏远山区的志愿服务,让服务更加落到实处,体现志愿者价值。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有关精神,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要求,卫生部2010年将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定为“医务志愿服务进千所医院万家社区”,号召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广泛组织志愿者在医院和社区提供健康检查、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5]。医学生是一支具有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和青春活力的团队,由其组建持续、长效性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无疑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3.1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行为总体态势 绝大多数(93.3%)医学生对参与志愿者服务持积极态度,实际参与率较好(75.8%),且64%的医学生能接受每年3次以上志愿者服务,这可能与调研结果中他们普遍接受过志愿者服务宣传有关。研究表明[6],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的基础,而后者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陈志宏等[7]研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参与热情。研究结果显示,志愿者服务组织形式以学校和院系为主,说明了学校不同层级管理部门对志愿者服务的重视和实际支持。同时,从医学生实际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平均年限、项目和累积时间等方面来看,均可说明在医学生中开展长期志愿者服务的可行性和积极效应。
3.2不同专业、年级及性别的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特点 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医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参与率高于护理学和卫生管理专业,这可能与相关院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开展更好,学生参与机会更多有关;女生在参与率和参与项目方面均高于男生,提示女生对于志愿者服务具有更好的认识和热情;而三年级医学生在志愿者服务参与项目和年限方面均优于二年级,说明医学生志愿者大多数是持续性参与,并随时间增长其影响面更大。由此提示,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年级和性别优势,打造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品牌团队,从而扩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整个团队的参与潜力。
3.3当前医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表1显示,志愿者接受培训率仅占参与者的40.8%,这势必影响医学生对志愿者活动意义的认识以及参与项目服务的质量。同时,学生反映组织管理不规范、参与途径和机会少、服务项目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含量和必要的经费保障等问题,与国内其他有关高校志愿者的研究报道具有共性之处[8-9]。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张翠翠[10]提出,开展专项课程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培训,使其更具有规范性、长效性。方小芳[11]建议,通过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的联动机制,以获得政府部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并鼓励企业实体、个人积极参与支持志愿者事业。熊年秀等[12]通过总结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7年的实践经验,展示了护理专业志愿者参与社区老人志愿护理服务的成效。康文萍等[13]实践表明,通过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相关规章制度、采用激励机制等管理办法能促进医院志愿者服务的有效开展。李妍斐[14]提出明确角色定位、统一专业培训、评估服务需求等方法使医务社工和志愿者能更好地融入医院服务。
总之,医学生志愿者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学校应积极加强与医院、社区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管理,共同构建较为完善的卫生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医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锻炼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医德风范,最终达到社会、学校和学生多方共赢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海秀.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达到3392万人[EB/OL].(2010-12-05)[2013-09-01].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2/05/c_122374279.htm.
[2] 艾春霞,李秋林,宋莹,等.汶川地震中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青年志愿者工作[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499-501.
[3] 刘姿,康淑琼,谭明英,等.医院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J].华西医学,2009,24(7):1802-1804.
[4] 谢波,孙子林,杨龑晓晓,等.医学生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4-4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医务志愿服务进千所医院万家社区”活动的通知[EB/OL].(2010-11-19)[2013-09-01].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6/201011/49710.shtml.
[6]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
[7] 陈志宏,杨亚伟.关于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4-15.
[8] 胡雪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四川省某高校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4):119-121.
[9] 张颂奇.医疗志愿者面临常态化难题[J].中国医院院长,2012(10):30-31.
[10] 张翠翠.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以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77):49-53.
[11] 方小芳.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以浙江W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9(6):37-38.
[12] 熊年秀,胡美英,陈淑玲.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模式与成效[J].护理学报,2008,15(10):78-79.
[13] 康文萍,孟馥,吴晓慧,等.医院志愿者服务管理模式与成效[J].现代医院管理,2009,28(1):21-22.
[14] 李妍斐.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如何融入医院系统[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