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作为中国西南部唯一以歌剧表演艺术为终身事业的专业文艺院团,重庆市歌剧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也走过了它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回首过往,剧院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艺术荟萃而成的人文精神——艺术无限,用无数创作见证了国家从百废待兴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历史征程,记录了一代代重庆歌剧人无私奉献和坚守于高雅艺术事业发展与普及的艰苦岁月,使剧院成为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歌剧事业的见证者、建立者和引领者。
六十年
1953年,第一代重庆歌剧人怀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梦想聚集在重庆市渝中保安路的一家剧院里,他们以西南人民艺术剧院实验歌剧团为前身,在中国的西南部,合并创立了中国歌剧新的策源地。60年来,剧院始终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创作、改编、演出了歌剧作品近80部,其中原创作品40余部,观众超过1500万人次,为重庆文化、中国歌剧的发展举起了一面旗帜。
中国歌剧历史有90年,重庆歌剧有70年,重庆市歌剧院60年,剧院的第一部原创歌剧《红云崖》至今也有55年。这部作品不仅开启了重庆市歌剧院的原创道路,更一改中国歌剧的面貌,让歌剧艺术呈现出政治变化和时代境迁的应有态度。该剧还与中央歌剧院在重庆、北京两地同时上演,又移植为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播久远。
进入80年代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变革期。歌剧作为一种外来经典艺术形式,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演变,这个令人振奋的过程在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探索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创作于1983年的歌剧《火把节》正是当时剧院在探索“民族化”过程中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作品第一次借鉴了外国音乐剧样式,赋予了中国歌剧载歌载舞的新面貌,获得了一系列大奖和殊荣,被制作成独立花车,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35周年游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光耀华表。
中国音乐剧萌芽和发展的90年代,也出现了《冰山情》、《神女峰》等多部音乐剧作品。“全球化”打开了隔绝各种文化的屏障,歌剧艺术作为中国尽快融入并参与国际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文化手段和桥梁,实现了对外接轨并走向世界。在此背景下于1997年首演、2007年再版的歌剧《巫山神女》将民族音乐与大歌剧形式结合,更突破了地域的界限,集合了重庆和全国的创作力量,打造了重庆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西洋大歌剧作品。获得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以及“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等奖项。
作为中国交响乐的摇篮,重庆于2007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剧院增挂成立了重庆第一个职业交响乐团——重庆交响乐团。它的成立放大了剧院作为重庆高雅艺术中坚力量的文化空间。几年来,仅为重庆文化艺术实现“零”突破就有20余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以整团建制由文化部派访北非、创办首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设立重庆周,独立制作新创剧(曲)目就达9部(套),包括《长江》、《故乡风情画》、《太阳之子》等大型作品,让重庆有了自己的总谱、主题和灵魂。
歌剧、交响乐互为经纬的事业线,此举展示出剧院在剧目生产、队伍建设上的规模化、活跃性,成为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一极。
2010年,剧院出品、制作、首演的音乐剧《城市丛林》,是首部当代都市题材的现实主义音乐剧作品。在形式上,让二胡成为该剧的主角,大胆地进行着“二胡戏剧化,戏剧二胡化”的努力,是音乐剧中国化,民族器乐推陈出新的有益尝试。
2011年,大型歌剧《钓鱼城》首演。这部歌剧表达了对人的尊严、平等以及幸福生活的追问,更是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现实守护。该剧在两年间,完成演出近70场,连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奖,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剧作奖、作曲奖”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员奖”,中国戏剧节优秀作曲奖、优秀演员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及所有单项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大奖”等17项国家荣誉,形成全国影响。
第六十年
2013年,是重庆市歌剧院建院第六十个年头。纪念,是为了再铭记、再集结、再出发,弄清我们“从哪里来,再到哪里去”。剧院用“走南闯北、由东到西”,“以演代庆”的方式,坚持着创新发展的战略,以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追求着艺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北上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歌剧《钓鱼城》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2013歌剧节。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董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并观看了演出。演出还以“向关爱和拯救生命的人致敬!”为主题,携手国家大剧院共同将当晚演出的全部票房悉数捐赠给雅安地震灾区,此举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
南下深圳大剧院文博会
音乐剧《城市丛林》作为文化部、商贸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压轴大戏在深圳上演,是34台高水准中外舞台艺术精品参演剧目中唯一的音乐剧。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光宇作为剧中主演,将其精湛的二胡技艺进行了戏剧性展示,观众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后发出赞叹:“这样的形式太有新意。”
东赴山东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苏州中国戏剧节
歌剧《钓鱼城》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后,又转战苏州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的演出。全体演职人员为了剧目整体呈现得精益求精,不顾舟车劳顿毅然坚持合成排练到凌晨2点。最终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剧作奖、音乐创作(作曲)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作曲奖和优秀演员奖。
西至宁夏第二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
作为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的创立者之一,重庆交响乐团也受邀第二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宁夏人民会堂演出,70余名艺术家在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执棒下,演绎了《被出卖的新嫁娘》、《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外经典名曲,特别是乐团与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光宇演奏的具有重庆元素的《红梅随想》、充满陕北风情的《兰花花叙事曲》更让观众欲罢不能。
“十个一”重庆收官
六十年的咏叹、六十年的发展,还是得益于养育这份崇高事业的巴山渝水。在建院六十年之际,剧院推出了“十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即一系列全年145场统一冠名演出、一场青年艺术骨干《车璐个人独唱音乐会》、一套《艺术无限》院刊的主题连载、一次“贡献歌剧事业60年”建院进院的老同志荣誉颁发、一场四代艺术家座谈会、一本《重庆市歌剧院60年文论选集》的隆重出版、一场60年的著作巡礼展、一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主题活动、一系列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一场《咏叹春秋——GO年艺术巡礼》音乐会。
特别是2013年12月6日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的“咏叹春秋——60年艺术巡礼”音乐会。特邀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剧院音乐总监张国勇先生担任指挥。整场音乐会以时间为线索,分为“追根溯源”、“应势而生”、“薪火相传”三个篇章集中呈现了剧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汇集剧院独奏家、独唱演员和近200名演职人员的倾情演出,达到历史之盛。
下一个六十年
重庆市歌剧院的梦想就是要让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高雅艺术在新时期“中国梦”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这一部部随历史脉搏而动、为时代而歌的作品,无不蕴藏着六十年不变的信仰。
艺术无限——人的精神就能无限,创作就能无限。剧院将以“重庆特征、中国气派、国际水准”为目标,以“出人、出戏、出精彩”为任务,以“关注人的深度精神活动”为创作原则,为歌剧这一世界先进文化形态在巴渝文化的土壤中培植出新的绿洲而奋斗,为期待和创造重庆市歌剧院新一轮的甲子迸发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