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盛衰传奇

2014-03-15 09:11汇编郝丽霞
科学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洪江会馆木材

汇编|郝丽霞

一座古城的盛衰传奇

汇编|郝丽霞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蜡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5省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古庙、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100 000 m2。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兴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且用于防火的太平缸有20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水生“运”起 活版《清明上河图》

在洪江市文化馆,有两块“镇馆之宝”。一块据说是元代的雕版,描绘了洪江古城的繁华:河面上拥挤着密密麻麻的楼船,颇有“东去巨舻摇橹下,西来小艇扬帆过”的景象;岸边则是修饰精美的码头和栈桥,城内的店铺屋舍,无不雕梁画栋,精美至极;城内人群更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倒也有几份《清明上河图》的气度。而另一块则是光绪15年的《洪江街市全境图》的木刻雕版,除却“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古城布局清楚了然,特别标注的水码头竟有28个之多(民国时期洪江码头更多达48个)。

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看,这座随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它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水利优势。

当浩浩荡荡的清水江,从黔东南崇山峻岭间奔涌而出,一路欢腾,直奔湘境,与舞水、渠水、巫水汇聚沅江后,至此一敛喧啸,收起汹涌澎湃的性格,依着山势,绕了个太极型的大S弧型,与巫江交汇,犹如阴阳调和,突然“温柔”起来。若沿江而下,又可抵常德,入洞庭,下长江,达汉沪,可谓上扼滇、黔、蜀颈口,下开洞庭、长江航道的西南重镇。因周边多是崇山峻岭之地,陆路极不发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大概是最经济、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于是,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也便浩然称作“五省通衢”,成为大西南鄂、湘、滇、黔、桂边区的物资吞吐枢纽和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乾隆初期《洪江育婴小识》就曾这样描述洪江的繁华景象:“……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史料表明,洪江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是木材、桐油和鸦片,而木材生意是洪江立市建城的最早产业。这片传统上的“南蛮荒夷”之地,大自然给予了特别的恩宠。在沅水周边的湘西、黔东东南、桂西北等地,群山葱郁、气候温润,尤多松杉。所产木材,挺拔坚实,头尾丰满,是中国传统建筑里梁柱椽檩的优质材料。明清以来,随着江海文明沿长江浸进,苏、杭、沪、汉等各大城市相继兴起,木材量求巨增,而地处两江交汇的洪江,有许多避风防洪的天然良坞,最适于排筏编停泊。于是,各地木商纷纷将采自深山幽谷的西南木材,由清水江诸水流放小筏,沿山涧溪流顺水而下,最后汇聚到洪江的港坞。日久天长,明初设立的洪江驿站,也就“遂成西南木市,烟火日盛,街肆始有城廓风范”。据《中国实业志》载:“古城木材年输出达六十余万两码,(合九十余万立方),价七百万银元之巨,鲜现当年木业之兴旺。”

洪江商人对于生意的野心,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木材的简单交易,他们更善于利用大自然的恩赐,以朴素的商业意识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因地制宜,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创造性地积累财富。洪油产业的兴起和壮大,便是最好的例子。洪油是以桐油为原料,在仿效“秀油”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加工工艺成为独具特色的洪江土特产品。洪油防腐、防蛀,是木房、船舶、农器具的优良涂料。自明清以来,江、浙及闽、粤沿海,桐油之需剧增,洪江桐油假道沅江,凭借油质上乘、资金雄厚的优势,遂走俏东南沿海市场,甚至转销到海外市场,逐渐成为洪江三大支柱产业之首。

豪门霸气 窨子屋传奇

查验一座城市的富有程度,房屋建设也许是最好的采样标本。洪江密麻麻的窨子屋,便是洪江商人最好的财富证明。那里头蕴藏着金钱,蕴藏着骄傲,蕴藏着贸易吞吐的海量和商场运筹的气度。徜徉在古商城幽深小巷的人们,每走进一座窨子屋,总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大开大合的开阔胸怀、一种天高地阔的豪迈气概。

那些粉墙黛瓦、高大简明,呈井状布局的窨子屋,多是三进三层或两进两层,整体建筑飞檐翘角,面阔门敞,兼具徽派建筑风格和沅湘本土特色,同时还配有高大的天井和晒楼,因此显得格外高大秀气。站在院子中间,仰望那藏风聚气、吸阳滋阴的高大天井,总会叹然觉得这样挺拔的巨宅,必须要有同样挺拔气度的主人才能相配,也自然会遥想当年这一座座宅院里曾经上演过怎样动人的财富传奇。

洪江是一座地道的商城,这在建筑形式上有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这里大部分窨子屋都是设计上不拘一格,功能上商住两用。洪江的窨子屋很少有中规中矩的设计,门窗设计、墙基走向,多是因地就势,从考虑实用的角度出发,非常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譬如做商行用的窨子屋大多是高大的三层封闭式建筑。一层是店面,高大宽敞;二楼梁密板厚,多是通达的仓库式结构;三楼则是居家休息的地方,真不失为安居乐业的好办法。

也许正是经济富足带来的自信气度,或是缘于商业竞争或富商攀比的心理,窨子屋的修饰,往往极尽雕饰之能事,又各有各的不同。飞檐脊饰造型精巧,窗棂栏扇雕梁画栋,即便是廊阶,也要一律用平整的青石板铺成,精美异常。而最有特色的就是消防用的太平缸。太平缸多是青石板镶嵌而成,上面无不精雕细琢着精美的图饰。譬如高家书院里有一个六角形的太平缸,每一面都精心雕刻着漂亮的诗词和生动的花鸟,加上缸里养鱼植萍,倒也为书院平添了几份风雅。据说这个造型奇特的太平缸,造价不菲,当时就花了两百块大洋。

在古城,最恢宏、最豪华的建筑还要数会馆。譬如太平宫(宝庆会馆)虽只剩下门楼还算完整,可单是这块由整块巨石镂刻的牌楼,气势便足以撼人。早在明末清初之际,外籍商人为联络族谊之情、维护同乡利益各成一帮,便相继在洪江设立会馆,当时号称“十大会馆”。到民国最为鼎盛时期,洪江共接纳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县的商贾游客,会馆也发展到近130家。这些会馆几经翻修,馆舍更是巍峨堂皇、气势恢宏。

建国后,或是商行,或是巨宅,或是会馆的窨子屋,都统统收归国有,每一栋里头都住进十来户人家。经过上百年风雨的剥蚀,房屋已呈斑驳的气象,虽有几份落寞,可也透出许多古意和神秘,让人对它曾有的荣光和传奇充满无限的遐想。

逝者如斯 现实与未来的博弈

如今的古商城只剩下一片乌油油、密麻麻的残缺和凄凉。昔日巍巍灿烂的华屋,多呈破败之相。甚至许多窨子屋已经塌陷,只剩下荒废的墙基、裸露的屋梁和门前长满青苔的石阶,在寂寞里无言地感伤。虽然大多民居还住有人家,可斑驳的墙壁,杂乱的家什,空旷的大堂,无不黯淡无色。持续几个世纪的繁华,突然中了咒似的迅速而彻底地衰落。

然而,凝滞中也孕育着希望,正是经济上的低迷和发展上的低调,才使得洪江没有和别的城市一样,被“现代化建设”彻底破坏和颠覆。380多栋“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包括18家报馆、23家钱庄、34所学校、48个半戏台、100余家店铺的历史古迹终被保存下来,洪江也因此有了叫板未来的底气和希望。

猜你喜欢
洪江会馆木材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镇党委书记充当恶势力“保护伞”获刑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