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与创新关系文献综述

2014-03-14 23:39李激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新

李激

内容摘要:随着尚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新贸易理论的演进,经济学家对于开放经济、贸易自由化和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以具有异质性且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作为出口决策和创新决策的主体,是目前诸多相关文献研究的出发点。除了拓展理论模型之外,相关领域也有了许多以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提供现阶段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 创新 企业异质性

引言

随着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有了较大的发展,而贸易自由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学术界对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问题也日趋重视,从不同的视角对贸易自由化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其中贸易与创新、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从宏观的国家、产业视角转向微观的企业视角,以企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新新贸易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在早期的文献中,经济学家观察到行业内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生产率是体现企业异质性最重要的特征,在假定外生的生产率服从一定分布的条件下,研究的重点放在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上。内生增长理论将企业生产率与企业的创新投资决策联系起来,近年来,出口和创新行为之间的联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学家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贸易自由化、出口行为与企业特性的关系研究中,创新是否是缺失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出口与企业创新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文献开始涌现。本文将从视角转换、模型演变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对贸易自由化与创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宏观到微观视角的变迁

早期国际贸易理论对于创新的认识主要基于宏观视角。贸易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即创新会促进国家之间贸易的开展,贸易活动也会对创新产生影响。Venon(1966)将技术先进的创新国和产品的最先出口国联系起来,当产品经历了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之后,技术先进的创新国将成为产品的进口国,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继续获得比较优势。Krugman(1979)提供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来描述这一贸易模式,即南北贸易模式。发达国家即北方国家是新产品的发明国,在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长期中北方国家的工资水平和产品的创新率正相关,和技术扩散率负相关。Klepper(1996)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产品创新占主导地位,而后面的阶段,当产量开始增加,生产效率变得更为重要时,过程创新起了作用。Krugman(1986)构建了早先Posner(1961)提出的技术差距模型,用技术滞后指数来解释技术先进的国家通常生产和出口技术上更为复杂的、知识密集型的创新产品。而关于贸易对创新的影响,Grossman and Helpman(1991)详细分析贸易对创新的影响渠道。在开放经济中,尤其对小国而言,贸易自由化意味着进入更大的市场,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创新研发活动的投资回报。同时开放经济中的竞争效应将促使技术领先者加快创新,以避免受到技术跟随者的威胁。此外,贸易对国内要素价格的改变,影响了研发的成本,从而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资产生影响。贸易也去除了研发活动中的冗余,进一步推动了创新。Coe and Helpman(1995),Keller(2004),Eaton and Kortum(2001)都认为进口在创新、国际技术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Coe and Helpman(1995)不仅提出相关模型,而且建立了实证检验的方法,即通过将各国的贸易量占该国贸易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权平均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研发资本存量,这一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研发在国际间扩散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国际贸易理论逐渐把企业的决策活动纳入视野范围,但企业被认为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代表性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在考虑范围。Romer(1990)指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有意识的进行投资活动,这将促进技术进步。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核心。Helpman and Grossman(1991b)认为,技术进步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有意识的研发投资,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是企业投资研发的基本动机。无论是要素生产率的进步,还是新产品种类的增加,抑或是新产品质量的提高,都得益于研发的努力。Aghion和Howitt(1992)认为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将创新引入到经济中的是自利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预期获得创新成功后的垄断租金。

在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企业被视作具有相同特质的群体,因此贸易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自然更多立足于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但事实上,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Bernard et al.(1995)开启了企业异质性研究的先河,通过对美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分析,考察了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美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更高、在人力上,白领工人的比例更高,工资水平更高,更有可能成为多工厂的大型企业。而且这种差异在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之前就已经存在。此外,Bernerd & Wagner(1997)对德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Clerides et al.(1998)对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摩洛哥出口导向产业的企业层面数据的考察,以及Aw et al.(2000),Delgado et al.(2002),Pavcnik(2002),Chin Hee Hahn(2004)等人的研究都支持企业的异质性特征。

基于异质性的企业创新模型拓展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贸易模型,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并不关注企业,企业的同质性是其基本假设。Melitz贸易模型引入现实世界中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分析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企业行为和均衡条件,讨论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和出口活动之间的关系。建立在Krugman(1980)的垄断竞争模型和Hopenhayn(1992)的一般均衡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基础之上的 Melitz模型,和以往的贸易理论关注宏观层面以及假定所有的企业同质等方面,有了本质的不同,众多经济学家纷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贸易模型进行了拓展。endprint

Melitz模型中,企业的异质性体现在生产率上,对于企业来说,外生的生产率服从一定的分布。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生产率之外,在资本集中度、规模、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异质性,生产率和出口行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不仅存在着自选择效应,而且出口行为对生产率有影响,即出口中学,出口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差异性、内生性的思考促使经济学家将出口决策和创新决策联系起来,在贸易模型中引入创新。自然,贸易自由化和研发投入、技术的选择、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增长等联系起来。在早期的文献中,贸易自由和研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联系起来或是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增长联系起来。在近期文献中出现了不少将贸易与技术的采用联系起来的新研究。

Yeaple(2005)采用内生技术选择模型分析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异质性差异的原因,指出企业的异质性源于不同技术的选择和企业劳动者技能的差异。贸易成本、技术特征和劳动者技能导致了企业的异质性。Yeaple模型证明贸易自由化会使部门中采用高技术的企业扩张,采用低技术的企业缩减,从而使得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同时低技能劳动者流向劳动者平均技能更低的其它部门,导致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异质性因为技术选择的不同和劳动者技能的差异而内生。Josh Ederington and Phillip McCalman(2008)研究贸易自由化对技术渗透的影响,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对技术采用的时间上的差异。其基本结论是贸易倾向于增加技术扩散的速度,贸易壁垒的双向减少会使技术采用的过程更早开始和结束。在一个更自由化的贸易环境中,出口商和非出口商都会更快地采用先进技术。行业和企业是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意识到这种演进的过程对于理解贸易自由化的影响非常重要。这种演进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对于新技术的采纳和扩散。新技术只会被企业逐步采用,这是行业中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在其开发的模型中,企业异质性是均衡的结果,是内生的异质性。在Yeaple模型的基础上,Bustos(2011)模型中企业对技术的采用进行权衡,是否进行技术升级取决于技术升级的投入成本和生产率得以提高后增加的收益。该模型同样关注技术而非生产率,分析了双边贸易自由化对技术选择的影响,而非出口对技术选择的影响。结论表明增加出口收益能导致企业提升技术。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将使新出口企业增加投入采用新技术,同时,原有的出口企业也会在技术方面增加投资。

Atkenson and Burstein(2007)对企业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出了一个一般动态均衡模型,但是并没有内生增长的研究。过程创新是随机的,而产品创新等同于企业的进入。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边际贸易成本的变化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而对行业生产率并无影响。Impullitti and Licandro(2009)构建的寡头框架下动态模型,对过程创新的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使得行业内企业的数量更多,而利润更低。这导致了动态选择效应。Rodrguez A.C.(2012)提出的贸易模型中引入创新选择,和大部分文献不同的是,过程创新是作为一种连续的变量,创新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开放经济和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结果,创新和出口选择的相互关系是理解不同均衡的关键。在分布的上端,企业即出口又创新,而下端,企业既不出口又不创新。而处于中端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取决于低贸易成本还是低创新成本。

除了考虑生产率的异质性之外,企业在其它方面的差异也纳入研究的范围。Cristiana Benedetti Fasil(2009)开发了一个两维度异质性企业内生增长模型,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此研究贸易是如何影响企业在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上的投资决策以及投资如何导致企业和行业总体的增长。创新效应和选择效应引致增长,而模仿成功在位者的新进入者维持增长。Lileeva & Trefler(2010)同样在模型中引入两维度的异质性,企业初始生产率和企业研发回报的不同。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使得企业能够在创新投资上获得更高的回报。Andrey Stoyanov(2011)表明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资本劳动比,原因是它们的生产技术具有更高的资本密集度。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更有可能存活或偿还贷款。由此可以以较低的利率来获取资本,从而减少了采用高资本密集度技术的边际成本。因此,国际贸易成本的减少刺激了出口企业采用高资本密集度的技术,而非出口企业则采用低资本密集度的技术。出口商更高的资本密集度,不仅源于要素的价格,还源于出口商采用的高资本密集度的生产技术。该模型中,生产技术的不同选择是内生的,源于企业生产率水平的不同。

企业层面实证研究

由于微观大规模企业数据可获得性的提高,在实证研究方面,贸易自由化与创新有了更多的佐证和更丰富的内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意味国家之间贸易壁垒的减少和消除,贸易的关税下调、非关税壁垒减少和消除都会促进出口扩张和进口竞争。因此在衡量贸易自由化的指标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是重要和常用的方法,例如出口依存度和进口渗透率。此外,构建指标体系或建立模型估计也是衡量贸易自由化的方法。而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前期体现为研发投入,技术的选择,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可区别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往往指新产品的出现或现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进,而过程创新更多将体现为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对于贸易伙伴关税削减影响,使用企业层面数据进行研究的较早文献是Trefler's (2004)对于美加贸易协议的分析。Lileeva & Trefler(2010)研究了面对美国关税的削减和取消,加拿大制造企业所作出的反应。美加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一部分企业开始进入出口市场,原有的出口企业也增加了出口。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而且更多地进行了产品创新活动以及有更高的比例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Wagner (1996),Wakelin(1997),Aw et al.(2005),Becker and Egger(2007),Girma et al.(2007)等实证研究观察到创新对出口的影响。Cassiman and Golovko(2007)以及 Cassiman and Martinez-Ros(2007)通过西班牙的实证研究发现数据支持产品创新-生产率-出口之间的联系。但是对于反向的因果关系(出口-过程创新-生产率增长)方向的调查却未获成功。但作者相信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决策与创新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产品创新在企业决定开始出口的阶段也许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而成功的出口可能会驱动过程创新。这一现象表明创新和出口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endprint

John R. Baldwin and Wulong Gu(2004)研究了加拿大的企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进入出口市场,多大程度提高了创新能力。作者使用微观经济数据追踪企业的绩效和创新活动。对于原来仅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来说,进入出口市场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关联。而且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出口商往往是更具有创新性的企业,不管是在出口之前,还是进入出口市场之后。成为出口商使得创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创新和最大程度利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过程创新的强度联系起来。

Bustos(2011)研究了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议对于阿根廷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关注的是技术而非生产率,即双边贸易自由化对技术选择的影响。文献认为大幅度削减关税所导致的可变贸易成本的下降,增加了出口收益,从而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阿根廷企业面对巴西进口关税的大幅度削减,不仅是新出口企业,原有的出口企业在技术上也加快了投资。在同一行业中,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技术升级更快。实证表明扩张的出口机会有正面影响。

Nguyen Phuong Mai et al.(2011)使用越南中小企业2007年和2009年的调查数据,研究在越南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出口和创新活动之间的联系。文中衡量创新活动的指标包括产品创新、产品升级以及过程创新。研究发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

Rodrguez A.C.(2012)用西班牙的数据来检测模型和不同贸易政策的后果,研究表明固定贸易成本自由化对创新更有效,而变动的贸易成本自由化对平均的生产率提高更有效。

结论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贸易自由化与创新,随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变迁,以企业的异质性为特征的企业出口决策、创新决策模型不断拓展,贸易自由化与研发投资、技术选择、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效应,以及对生产增长的影响。创新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出口商,同时,当他们能通过贸易增加市场份额时,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创新。大量的企业微观数据支持了更多的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贸易自由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这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表明贸易政策和创新政策并非是完全独立的政策,在制定和出台政策时,应将两者综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

1.Atkeson A, Burstein A. 2007. Innovation,Firm Dynamic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NBER Working Paper. No.13326

2.Aw BY,Roberts MJ, Xu DY. 2011. R&D Investment,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

3.Baldwin J, Gu W. 2004. Trade Liberalization: Export-Market Participatio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nnovation.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20(3)

4.Bernard AB. Jensen JB.1995 Exporters Jobs and Wages in U.S. Manufacturing:1976-1987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67-112

5.Bustos P. 2011. 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 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ean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1)

6.Cassiman B, Martinez-Ros E. 2007.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xports:Evidence from Spanish Manufacturing.IESE mimeo

7.Cristiana Benedetti Fasil. 2009.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in a Growth Model of Firm Selection. Working Paper

8.Cristiana Benedetti Fasil. 2009.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in a Growth Model of Firm Selection. Working Paper

9.Coe DT, Helpman E. 1995.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39

10.Ederington J, McCalman P. 2008. Endogenous Firm Heterogeneity and the Dynamic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74

11.Giammario Impullitti and Omar Licandro. 2009. Trade, firm selection, and innovation: the competition channel. Working Paper

12.Grossman GM,Helpman E. 1991a.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3.Grossman GM, Helpman E. 1991b. Quality Ladders and Product Cycl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4.Lileeva A, Trefler D. 2010. Does Improved Market Access Raise Plant-level Productivit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5(3)

15.Nguyen N A, Nguyen P M, Nguyen D N and Nguyen DC. 2011.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Linkages Micro-evidence from Vietnam SME Surveys. Glob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n East Asia. ERIA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2010-04

16.Rodrlguez AC. 2012. Trade,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J]

17.Stoyanov AA. 2008. Model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

18.Yeaple SR. 2005. 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Wa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6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