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区域差异的计量模型分析

2014-03-14 23:31米冰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7期

内容摘要:流通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省域流通业为研究对象,以1985-2011年为年限,建立计量模型,分析我国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东部对国际分工依赖较大,区域差异与城市化、市场分割有一定关系。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流通业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问题的提出

伴随中国经济买方市场的逐渐发展与形成,受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出口贸易市场受到阻碍,只有从国内市场找到突破口,扩大内需,才能刺激和拉动经济,因而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引导消费,进一步扩大生产,就显得日益重要。由于历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流通业也出现了差异性,2012年我国三大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数量占全国比为78%、12%、10%左右,相应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比分别为64%、19%、17%。进而,从流通产业的规模来看,三大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为61%、22%、17%。因而,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处于非均衡状态,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商业网点、就业人数的布局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流通交换等相关理论,在地区之间的流通产业资源分布不合理,产业配置不合理,不利于区域间商品经济的发展。要使各地区间形成良好的分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就必须实行合理的措施推动商品流通的均衡发展。因而,在中国地区差距已经较为明显的背景下,如不改变流通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将无法实现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要发挥流通业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区域专业化,市场一体化目标,有必要对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为其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关文献综述

有关流通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内理论界对流通业的认识差异表现范围相异,广义的角度看,主要指与商品流通直接相关的产业,包括商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业(贺爱忠,2004;刘子峰,2005)。狭义的角度看,指从事商品流通的批发、零售业、专门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宋则、张弘,2003等)。为使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参考相关文献,本文认为流通业范畴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及为其服务的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从国外学者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学者此研究主要侧重于国际贸易问题,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方面,从理论上说明了流通或贸易的产生及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这些理论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具有积极作用,也适用于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从国内学者文献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上。较有代表性的有:晏维龙等(2002)分析了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等因素对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影响;王德章、宋德军(2007)以1990-2005年为年限,建立协整回归模型,验证了全国典型城市的流通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流通业增长对城市GDP、消费和就业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城市扩张推动了商品流通的高度化、复杂化,造成流通业发展水平差异,因而,需要进一步实行“流通先导”战略,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王春宇等(2009)利用各省会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在长期中,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异,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在不同城市间,调整力度存在差异。

从现有文献可知,对有关流通业的区域差异研究,有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基于省际、城市层面分析流通业发展较少,各省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大,省际的专业化分工是各省比较优势的结果;各区域间经济规模、消费水平及运输成本等因素存在差异会导致区域间商品流通发展水平相异,阻碍了区域间合理分工。总之,区域内部分工、区域间分工和国际分工会影响区域的流通业发展水平。因而,以相关文献为基础,探讨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省级层面流通业发展差异的因素,科学健康发展区域之间商品流通,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具有现实意义。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文献分析,借鉴了季模模(2009)、马强文(2012)等文献,为验证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对商品流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笔者选择了批发、零售业及为其服务的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GDP代表各省的流通规模,构建计量模型形式如下:y=α0+α1urbanit+α2marketit+α3mfiit+α4odit+βCobtrolit+ri+rt+εit,而Cobtrolit集合为:Cobtrolit=β1infrait+β2sizeit+β3rgdpit+β4strucit+β5saveit+β6consit,其中i、Z表示省份与年份,ri、rt表示与省份、年份相关的非观测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选取的数据为《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本文的时间年限是1985-2011年,省域为全国28个省份,因为数据收集的困难,剔除西藏、海南和重庆。根据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检验了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基于数据差异性,采用IPS单位根检验分析各解释变量的平稳性特征。根据本文检验特征,采用修正的Wald法检验异方差性,使用Wooldridge法检验自相关性,显示误差项存在较为明显的异方差与序列相关性,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得出更为有效的验证结果,为解决变量联立内生性,把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纳入计量模型中进行回归,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计量结果可知,就流通业的发展而言,基于我国各个地区不同层次的分工,对区域间的影响具有巨大差异,从城市化对流通业的影响带动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影响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弱;从市场化对流通业的影响看,中部和东部地区较为明显,西部地区不太显著;区域间的分工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相异,市场分割度对东、中部较为明显,表明这两部分商品流通更多依赖区域内分工,区域间联系较少,而西部则相反;从市场分割度看,西部省份受外部经济影响较大,市场分割程度较高,阻碍了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外开放程度对流通业的正向影响表现在中部、西部地区较为明显。总之,分工对流通业影响较为明显,东部流通业依赖于区域内部分工,西部对区域间分工依赖明显,在国内区际分工中,西部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东部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最大。endprint

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东部流通业发展大多依赖区域内部分工,西部大多依赖区域间分工,说明在国内区际分工中,西部处于相对比较劣势地位。从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看,东部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最大,西部较小。

本文对流通业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可知,流通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紧密,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居民消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构建良好的流通业流通体系,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大力推进城镇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当前,我国商品流通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结构不甚合理,市场集中度较低,较大的企业过多,出现严重竞争现象,小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小,在利益的驱动下,流通企业发展增长呈一定失控态势,如一些商品流通业盲目的上规模、上档次、一度追求大,造成成本增大,伴随城镇化发展,购买力分散,造成人员、投资等浪费,影响了市场份额,而一些小规模的流通企业规模小,也没有大的特色,缺乏相关规范,市场竞争无序,规模不足难以进行跨省区的商品流通,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较弱;与此同时,各省流通业缺乏相关统筹,造成市场空壳。二是跨地区、跨部门的一些行政性进入壁垒严重,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严重的条款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地区不统筹现象,各个地区的行政主体没有从大局出发,以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为主,对流通业的态度是以是否对本地区有利为主要取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导致市场发展受到不利影响,阻碍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根据上述问题,导致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形成的垄断格局难以短时间打破,在整个流通领域没有形成有效的活力。三是国家的一些政策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形成有效的调控,相关政策滞后,形成管理重叠。四是政府职能需要转变,我国政府的条块管理急需要转型,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态势下,需要政府职能转变。

因此,今后我国流通业应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积极改善和发展流通环境,为流通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东部地区资源较少,可进一步合适扩大开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进而深化流通业的发展。中西部大力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影响流通业竞争能力;根据流通业需求和发展具有聚集的特征,只有相关要素和人口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对生产、生活等服务的需求强烈,可加大对流通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对于中西部地区,要积极促进市场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深化对外开放,活跃经济,发挥流通业在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合适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流通主体多元化,提高效率,促进流通业的顺畅发展。发挥流通业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先导作用,刺激居民消费。加强流通生产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分工,促进我国生产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Rustj. and g.hall.middlemen versus market makers:a theory of competitiveex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21)

2.Sun,g-z,x.yang and zhou.gerneral equilibria in large economies with endogenous structure of division of labor[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4,55(2)

3.Johri.,a and j.leach.middlemen and the allocation of heterogeneousgood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2)

4.庄尚文,王永培.商贸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6.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2)

7.邵军,徐康宁.转型时期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8.马强文.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米冰(1977-),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心理学、教育等。endprint

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东部流通业发展大多依赖区域内部分工,西部大多依赖区域间分工,说明在国内区际分工中,西部处于相对比较劣势地位。从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看,东部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最大,西部较小。

本文对流通业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可知,流通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紧密,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居民消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构建良好的流通业流通体系,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大力推进城镇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当前,我国商品流通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结构不甚合理,市场集中度较低,较大的企业过多,出现严重竞争现象,小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小,在利益的驱动下,流通企业发展增长呈一定失控态势,如一些商品流通业盲目的上规模、上档次、一度追求大,造成成本增大,伴随城镇化发展,购买力分散,造成人员、投资等浪费,影响了市场份额,而一些小规模的流通企业规模小,也没有大的特色,缺乏相关规范,市场竞争无序,规模不足难以进行跨省区的商品流通,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较弱;与此同时,各省流通业缺乏相关统筹,造成市场空壳。二是跨地区、跨部门的一些行政性进入壁垒严重,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严重的条款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地区不统筹现象,各个地区的行政主体没有从大局出发,以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为主,对流通业的态度是以是否对本地区有利为主要取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导致市场发展受到不利影响,阻碍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根据上述问题,导致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形成的垄断格局难以短时间打破,在整个流通领域没有形成有效的活力。三是国家的一些政策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形成有效的调控,相关政策滞后,形成管理重叠。四是政府职能需要转变,我国政府的条块管理急需要转型,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态势下,需要政府职能转变。

因此,今后我国流通业应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积极改善和发展流通环境,为流通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东部地区资源较少,可进一步合适扩大开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进而深化流通业的发展。中西部大力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影响流通业竞争能力;根据流通业需求和发展具有聚集的特征,只有相关要素和人口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对生产、生活等服务的需求强烈,可加大对流通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对于中西部地区,要积极促进市场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深化对外开放,活跃经济,发挥流通业在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合适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流通主体多元化,提高效率,促进流通业的顺畅发展。发挥流通业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先导作用,刺激居民消费。加强流通生产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分工,促进我国生产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Rustj. and g.hall.middlemen versus market makers:a theory of competitiveex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21)

2.Sun,g-z,x.yang and zhou.gerneral equilibria in large economies with endogenous structure of division of labor[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4,55(2)

3.Johri.,a and j.leach.middlemen and the allocation of heterogeneousgood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2)

4.庄尚文,王永培.商贸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6.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2)

7.邵军,徐康宁.转型时期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8.马强文.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米冰(1977-),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心理学、教育等。endprint

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东部流通业发展大多依赖区域内部分工,西部大多依赖区域间分工,说明在国内区际分工中,西部处于相对比较劣势地位。从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看,东部流通业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最大,西部较小。

本文对流通业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可知,流通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紧密,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居民消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构建良好的流通业流通体系,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大力推进城镇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当前,我国商品流通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结构不甚合理,市场集中度较低,较大的企业过多,出现严重竞争现象,小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小,在利益的驱动下,流通企业发展增长呈一定失控态势,如一些商品流通业盲目的上规模、上档次、一度追求大,造成成本增大,伴随城镇化发展,购买力分散,造成人员、投资等浪费,影响了市场份额,而一些小规模的流通企业规模小,也没有大的特色,缺乏相关规范,市场竞争无序,规模不足难以进行跨省区的商品流通,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较弱;与此同时,各省流通业缺乏相关统筹,造成市场空壳。二是跨地区、跨部门的一些行政性进入壁垒严重,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严重的条款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地区不统筹现象,各个地区的行政主体没有从大局出发,以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为主,对流通业的态度是以是否对本地区有利为主要取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导致市场发展受到不利影响,阻碍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根据上述问题,导致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形成的垄断格局难以短时间打破,在整个流通领域没有形成有效的活力。三是国家的一些政策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形成有效的调控,相关政策滞后,形成管理重叠。四是政府职能需要转变,我国政府的条块管理急需要转型,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态势下,需要政府职能转变。

因此,今后我国流通业应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积极改善和发展流通环境,为流通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东部地区资源较少,可进一步合适扩大开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进而深化流通业的发展。中西部大力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影响流通业竞争能力;根据流通业需求和发展具有聚集的特征,只有相关要素和人口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对生产、生活等服务的需求强烈,可加大对流通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对于中西部地区,要积极促进市场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深化对外开放,活跃经济,发挥流通业在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合适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流通主体多元化,提高效率,促进流通业的顺畅发展。发挥流通业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先导作用,刺激居民消费。加强流通生产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分工,促进我国生产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Rustj. and g.hall.middlemen versus market makers:a theory of competitiveex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21)

2.Sun,g-z,x.yang and zhou.gerneral equilibria in large economies with endogenous structure of division of labor[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4,55(2)

3.Johri.,a and j.leach.middlemen and the allocation of heterogeneousgood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2)

4.庄尚文,王永培.商贸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6.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2)

7.邵军,徐康宁.转型时期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8.马强文.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米冰(1977-),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心理学、教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