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2013年12月13日,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管乐团的学生们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经历了第一次重大演出。演出现场,乐曲本身的巨大震撼力、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以及撩起人们满怀情愫的演奏,让所有的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有人甚至悄悄地掏出纸巾,擦拭着那并不遥远的记忆里久违的泪水。
“十八缸水”的故事
2010年,为提高我校素质教育质量,为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和喜欢音乐的学生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我校成立了管乐团。
学习管乐是一门技巧性十分强的艺术活动,它不仅开发锻炼学生的大脑、乐感、节奏、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忍耐力以及忍受孤独、枯燥的意志力。
现任小号声部首席在当时积极报名参加。开始,他练习小号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吹长音,很乏味,累得口干舌燥,实在不好受。后来老师告诉他成功的秘诀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练出来的,只有功夫练到了家,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大家。一次,他在给号管上号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专业老师给他讲的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不禁感慨道:“古有王献之,苦学练字写干了十八缸水,才找到了写字的秘诀,成就了一代大师。”由此,他决心效仿先人,用光十八管号油!
我不是一个人
管乐训练是合作性较强的艺术学习过程。通过乐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在合作的氛围里学习,其乐无穷,不感觉枯燥无味,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益处。它能赋予学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能给他们无限的幸福与喜悦。
负责演奏马琳巴的学生是打击乐声部年龄最小的一个,在《火之谷》一曲中,他有两段独奏,任务十分艰巨。当有同学问他是不是因此感到骄傲,他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我不是一个人,乐团里强调团队协调配合,即使是独奏,也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乐团中把自己的角色表演到位才是真的好。”这也是他在乐团合练中的体会。低调是不以自己为中心,不张扬,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恩。这是一种有深度的内涵,也是他向往的修养。来到管乐团以前,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现在他变得开朗、大方,这都归功于管乐团给他的影响。
我听懂了
乐团的学生们除了平时苦练号外,还在乐团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外音乐作品,老师根据平时所学不定时地介绍一些相关的西方音乐史并进行简略作品分析,并时常组织乐团学生到音乐厅欣赏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感度。
一次,在老师介绍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时,一位平时极为开朗的小姑娘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当老师问及为何如此时,她只轻轻的说了一句,“我听懂了!”
通过管乐社团的活动,学生了解和学习了西洋乐器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一般知识,各种西洋管乐器的特性,演奏技法,代表曲目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乐种历史源流、曲目、风格特征等。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管乐团的设立,发挥了学生个人潜能,共同分享了音乐的乐趣。系统性音乐训练,发展了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公开表演,使学生获取了成就感。个别演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集体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履行个人在乐团中所担当的角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