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辉,史 津,陈培奇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陈子辉,史 津,陈培奇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从培养方案、教学质量、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四项基本原则,设计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并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监控指标、监控手段和激励机制五方面详细论述了体系的实施要点,建立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质量监控
本科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为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2010年立项完成了我校“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发设计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经过3年的运行,实现了对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在有效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同时,一些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包括教学任务的分解落实、教学内容的执行、实验队伍的组成、实验项目的安排等方面.如有的实验课程没有按照规定的学时执行,实际运行学时比规定学时少;实验项目没有按照计划开设,私下调整为理论学时或停开;学生分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验教学现状,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1.1 有利于培养方案的完善
教学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实验教学信息,可以对实验教学进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导各学院完善培养方案,合理修订教学大纲.
1.2 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可以充分激发实验教师、学生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对学生的预期培养目标.
1.3 有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
实验队伍是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质量监控能够为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职称评审等提供依据,引导学校的实验队伍建设向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教学严谨的方向发展[1].
1.4 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
质量监控能够促进实验室设置的优化调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分配、使用和投资的效益,更好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引导实验室向可持续道路发展[2-3].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保障教学运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结构合理、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培养出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4].因此,体系的构建要注意四个原则.
2.1 大纲要求与实验条件并重的原则
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及课程要求制订的,大纲主要由各学院任课教师撰写,但存在对实验室的实际仪器设备情况、今后实验室建设方向了解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在没有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更易出现大纲要求与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人员条件、容纳条件等不符的情况,造成了实验项目无法开出或项目开设与要求不符的现象.监控中要考虑到实验室的实际条件,不能一刀切,要注意监控的重心是保障与推动实验教学.
2.2 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并重的原则
过程监控是通过教学检查等方式,从任务落实、课程安排、实验授课等环节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监控,目的在于推动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结果评价是对实验教学的开出率、与大纲符合情况、学生实验教学效果、教师指导水平、仪器设备使用、实验经费投入、教学档案保存等多方面的监控,目的在于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倾向科研的情况下,保证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的开出率与开设效果,以促进实验教学条件的不断提升.
2.3 平台监控与教学检查并重的原则
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涉及的范围广、对象多,开设要求不尽相同,加之要依托理论教学,故具有教学安排复杂与教学监控难的特点,仅通过人员检查难以实现全面的监控.因此,要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对实验室的各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准确采集实验室人员、设备、经费、教学安排等各项工作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监控的效率,但必须与教学检查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使教学检查与平台监控相辅相成.
2.4 队伍建设与政策扶持并重的原则
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实验教师仅能评聘到副高级的高级实验师,管理队伍的职称评聘更加困难,这就造成了实验队伍的人才引进难、工作积极性差和流动性大的现象.随着硕、博士毕业生队伍日益扩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如何稳定这支队伍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是对实验教师或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质疑,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引导学校科学引进人才,借助政策倾斜,激发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保障队伍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5-6].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四个并重”的原则,从实验教学目标出发,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活动、实验教学保障进行监管,对实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反馈与调控,形成完整的监控机制,优化实验教学相关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系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开展好质量监控的基础是涵盖各级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监控手段与科学合理的监控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实验教学过程监控与实验教学结果评价.体系是一个闭环结构,通过监控保障实验教学的开展,由监控、评价引导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经费投入、制度保障和队伍建设等的优化,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作用,努力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和实验项目开出率,加强实验室共享与开放,健全教学资源的运行与更新机制,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1 自上而下的机构保障
实验教学的监控是涉及人、财、物的全面监控,应树立“一把手”工程,成立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实验室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相关主要职能处室的负责人和督导专家组成.领导小组既是监控工作的指导机构,也是反馈问题的解决机构.
监控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由教务处或实验室与设备处等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聘请的学生信息员共同开展,其监控的重点各有不同.实验教学管理部门主要监控实验任务的落实情况、实验项目的开出情况、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情况、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管理工作;教学督导专家主要监控实验教学的规范执行情况、教学质量水平、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等教学工作;学生信息员主要对教师教学水平、实验室设备与场地准备、教学效果等信息做出反馈;各学院是实验室的依托部门,要做好日常教学的监管和经费的分配使用,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2 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长期、有效、可持续开展,必须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体系的运行保驾护航.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能够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管理制度是监控实施的依据,也是监控开展的保障.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章程、实验室工作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要明确实验室人员岗位评聘政策,建立长期的实验室建设与调整方案,并根据监控体系的反馈信息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适应学校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形成长效的动态监控机制.
4.3 科学合理的监控指标
监控指标是质量监控的实施标准,是发现问题和评价结果的有效依据.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定位与学科设置制定监控指标.监控指标根据实施机构对象和监控对象的不同划分一级指标,根据具体的监控内容划分二级指标,并给予相应的量化标准.监控指标的制定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要体现对教学质量的要求,监控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具有可行性,指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我校特点构建的监控体系分为六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实验教学方案、实验教学组织、实验项目、实验队伍、实验条件和教学结果,根据一级指标制定详细的二级评价指标23项,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监控的重点是推动实验教学内容的制定与落实,完成好实验教学的开展与评定.
4.4 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
开展实验教学的内容比较繁杂,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质量监控.
4.4.1 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基于开发的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实验室基本运行信息、实验队伍人员信息、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成果、任务落实、实验排课、统计分析、教学监控、教育部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等多项功能,平台的实验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对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构建,是实现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降低监控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实时监控水平和监控效果的有效手段.
4.4.2 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专家组由学校聘请,主要成员为校内外退休的老教授,他们很多人曾担任校、院、系领导,教学经验与管理经验丰富,校内专家了解校内的运行模式与规章制度,校外专家能够将其他高校有益的经验带入学校,形成优势互补.学校聘请的专家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发现问题的同时能提出有益的解决方案意见,深受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尊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纳入教学督导工作中,成为监控开展的重要方式.
4.4.3 学生信息员制度[7-8]
学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教学中最直接接触教师、实验设备的人员,他们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感受也最为深刻,因此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信息员实行聘请制度,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公开招聘,经过选拔成为学生信息员.这些学生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要求,定期反馈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征求班级同学意见后,作为代表反映到学校.学生信息员制度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开展监控面临的人员不足问题,同时也搭建了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对及时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4.4.4 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主要由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开展.通过实验室专项检查、实验授课检查、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院反馈会等方式,对实验教学的各环节开展检查与听取反馈意见,加强与各学院、教师、学生的沟通,收集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撰写、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教学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控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4.5 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开展不仅要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教师为本.监控工作要得到实验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的认可与配合,需要根据质量监控体系的评价反馈信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针对实验人员关心的职称评聘问题的.过去由于实验队伍人员层次水平相对较低[9-10],所以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实验系列的最高职称为副高级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近年来,随着实验队伍人员层次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实验教师转向了理论教师岗位,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实验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和办法也是以教学、科研工作量来考核,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不在考评范围之内,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对实验教师开展评价,达到评价标准的教师允许参评教授职称,并在评审中根据实验教学贡献给予相应的加分.对积极、主动参与开放创新实验教学,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监控的重要补充.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内容繁杂,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教师的工作,也需要学校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质量监控的目的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更要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学校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合理配置教育经费,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仪器设备购置、更新、维护和场地建设等诸多问题,保障正常教学的开展;通过政策的倾斜鼓励实验室开放,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有的作用.
[1] 王 武. 实验教学队伍内涵建设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22-124.
[2] 陆经英,王建鑫. 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2):74-76.
[3] 王世荣,赵 伟,刘 坤,等. 以搞好实验教学为根本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4-6.
[4] 张 莹,陈艾华,阳璞琼.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1,14(4):38-40.
[5] 陈阿梅,秦军伟,呼汉卫,等.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51-252.
[6] 彭志平,李绍平,柯文德.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征及监测点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26-328.
[7] 袁 斓,张庆文,李 勇,等. 建立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17-18.
[8] 李 瑛. 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2):85-87.
[9] 林海旦,吴立群,樊 冰.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73-174.
[10] 江贵波,黄丹莹,郑燕丹,等. 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与管理措施[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2):41-43.
The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HEN Zi-hui,SHI Jin,CHEN Pei-qi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discussed in four aspects,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project,teaching quality,tea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the 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is designed,and the main contents are formulated in detail from five aspects,such as,the institution design,management system,target of monitoring,means of monitoring and mechanism of stimulating. As a result,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is established.
experiment teaching;system construction;quality monitoring
G642.4
A
2095-719X(2014)04-0297-05
2014-05-05;
2014-06-20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B01-0401);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231)
陈子辉(1980—),男,四川射洪人,天津城建大学副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