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绘愿景 躬身行动图创新

2014-03-14 19:21马宪平李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长学院培训

马宪平++李方

金风送爽的美丽秋天,北京教育学院迎来了建院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北京教育学院始终以首都基础教育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为己任,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干部、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为首都基础教育干部与教师队伍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8年以来的五年间,学院认真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主动适应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积极回应广大干部、教师接受更高质量培训的期盼,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引领”的培训理念,坚守“服务教育、引领发展”的办院理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与培训规律,力图创新发展,卓越前行。五年来脚踏实地的努力,为学院的内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科学定位,描绘共同愿景

北京教育学院是一所主要承担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与管理干部在职培训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面对新时期干部教师培训的新任务与新挑战,2011年,学院第二届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学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全面服务于首都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发展的需要,着力建设校长、教师培训的人才高地、研究中心、资源平台、业务枢纽,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将北京教育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国内示范引领、国际开放合作的校长、教师研修高地和首都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

在这一高瞻远瞩的科学定位的引领下,“将北京教育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国内示范引领、国际开放合作的校长、教师研修高地和首都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成为全体教育学院人心中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它已内化到教职工心中,转化为理性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全院上下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培训服务的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

立足专业培训,提供特色服务

北京教育学院的核心职能是培训,宗旨是服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进而促进首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干部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支援西部,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市培”“国培”“援培”“委培”四种培训并存发展的格局。其中,市级培训是体现奠基性的主业服务;援助培训是体现帮扶性的公益服务;国家级培训是体现高端性的示范服务;委托培训是体现辐射性的共赢服务。“四训”并举,教育学院为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充分利用首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了其在全国干部教师培训领域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培训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教育实践,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近五年来,学院培训事业发展的历程正是潜心探索培训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专业化”已成为学院上下无止境的追求,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在做培训的同时认真研究培训,依据成人学习规律,努力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专业品质。作为一所以培训为核心职能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学院对培训项目及其研究进行了精心的顶层设计。自2009年开始,我们陆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南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测试研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必修课程标准研究、中小学校长培训效果追踪研究等。从建立标准、建构课程到科学评估,学院的培训研究有条不紊地展开。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根据校长、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分岗培训的局面,在满足干部教师个性化需求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诸如送培到基层的“绿色耕耘”农村教师培训模式、以跟岗学习为基础的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模式、基于教学技能标准与成人技能学习规律的全日制带薪脱产培训模式、主题驱动合作研究的骨干教师工作室模式、主题式校长高级研修模式、借鉴企业培训经验的培训者行动学习模式等,都是学院近年来创造并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其二,学院视培训质量为生命线,制定严格的培训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学院以本院督导室为主体、聘请外单位各领域专家,根据需要,组成以专业评估人员为主、多元评估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训质量评估团队,对整个培训过程各关键环节包括项目申报方案、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课堂教学质量、培训师资资格、培训效果进行质量监测与绩效评估。为强化培训质量,学院还实施了“培训质量提高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学院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其三,学院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机构,以保障各级各类培训顺利实施。2008年,学院成立了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校长研修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信息与远程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七个二级学院。2012年,又设立了北京市教育督导研修中心。2013年,拟积极筹建北京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各二级学院和中心明确自己的定位,努力按照培训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专业队伍,提高培训品质。此外,为做好培训管理工作,学院完善项目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建立了以培训申报、标准、服务、实施、评估“五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服务项目、统筹资源、提高效率为宗旨,将管理专业化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绩效评估的全过程,立体化地推进培训专业化。

聚焦培训专业化而展开的一系列建设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干部教师培训的质量,实现了为干部教师提供特色服务的目标,也使得学院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得以落实,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潜心内涵发展,追求卓越品质

产能的积蓄是事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没有这种积蓄,学院不可能走远。这五年,内涵发展、积蓄实力,成为学院全体教职工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借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培养等策略,学院不断积淀持续发展力,追求卓越品质。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这五年,在以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开始了系统的、有规划的重点学科建设新历程。2009年,学院正式出台了《北京教育学院2009-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及相关配套文件,确立了20个重点学科,先后分两批聘任了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建立了17个学科建设团队,以校长培训学、教师培训学、学科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为重点,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重点学科群。学院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完善的校长、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了一批在全国校长、教师培训领域富有特色的优质培训课程和教材。

建立严谨缜密的培训科研体系。学院2009年召开了科研工作会议,制定了《2009-2015年科研发展规划》及七个配套科研管理文件;建立、完善八个专业研究所,组织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学院科研力量的整合力度,建立学院、二级学院和教学系、专业研究所三级科研管理体制。学院在2009—2012年还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在教师专业标准、发展阶段、国际动态等研究,微格教室、视频资源、教师测试室等建设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连续召开校长培训专业化、教师培训专业化等学术会议,在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此外,学院还特别注意以科研促进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先后组织出版了“绿色耕耘”丛书、“校长研修”丛书和“学校诊断”丛书等,在全国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院高度重视培训者队伍建设。2013年,学院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和实施学院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下大力气打造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和工勤人员队伍。学院强化“欲为人师先拜师,欲强培训先下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倡导“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实施教师深入中小学实践的制度,打造既有专深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师资队伍。五年来,学院一方面注意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激励青年教职工岗位成才的良好环境,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还注意建设高水平的兼职专家队伍,聘请了108位院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当然,潜心内涵发展,绝不能是闭门造车。五年来,学院在开放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开放更自觉、合作更深入,既利用外部资源,又输出学院资源。学院在开放合作上采取了八项较大的举措,包括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支持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探索国际教育服务、开展面向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术媒体的作用、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建立与各区县干部教师培训机构更加顺畅的业务关系等。

建院六十周年,意味着学院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秉承“立德树人、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院训,努力实现“梦系中华腾飞,践行教育兴国大计;心系首都教育,造就教育专家名师;情系学院发展,营造教师发展摇篮”全体教育学院人共同的学院梦。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和学院梦而努力奋斗!

(注:马宪平系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方系北京教育学院院长)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校长学院培训
初等教育学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学院掠影
论校长的修养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