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写字教育为重点,从识字写字教学研究到构建艺术校本课程体系,从把书写能力和书写水平作为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到用书法文化实现育人办学目标,我们正在逐步把校本课程做活、做深,把和书法艺术相关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入课程建设,通过造纸、拓印、篆刻、装裱等活动,引导学生对书法文化全面、深入了解,使书法文化育人效果最大化。
学校在书法艺术教育的不断研究中,逐步形成了“翰墨修身、书道育人”的办学理念,在这个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实现“修能(动手操作之能)、修识(擅长学习之识)、修心(高尚情操之心)”的发展;并在书法艺术教育实践中学会“做有知识懂文化之人,做有特长能创新之人,做会审美有修养之人”。
建设书法艺术教育大课堂
如何把书法艺术教育思想融入学校课程建设架构,形成以书法艺术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文化育人体系。我们在两大课程系统中,即“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分别通过与书法艺术教育相关的生活化学习内容、生态式学习方式、生长性发展目标,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艺术教育中,形成学校课程文化育人的整体思路。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形成互补联动
书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是显性课程,教师通过课时授课,完成相关内容教学,保证了学生受到内涵丰富的书法艺术教育;同时学校在书法文化教育手段上,通过静态与动态两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深层次书法艺术文化教育。这种隐性课程主要是,“静态课程”——通过装潢书法专业教室,教室内各班学生自主设置的书法教育角,楼层“笔墨纸砚、笔墨文化大家介绍”,书法文化校园“晤言廊”等形式;“动态课程”——是学校课间每日播放的不同传统名曲、诗词歌赋,各个楼层大屏幕定时播放的关于书法文化短片。
2.不同形式的辅助课程形成全方位教育模式
学校不仅确保书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质量,而且作为构建书法艺术教育大课程体系,设置了各种辅助课程。如每日午间15分钟的“精彩书香时刻”,全校师生人人挥毫泼墨,陶情养性,练习书法;每周四课余,全校师生参与书法艺术文化实践活动“人人成才”课程,学生动手研书法、习绘画、学造纸、精篆刻、巧装裱、学拓印;另外,还有“学期课程、年课程”,如每学期全校按年段进行书法艺术教育学习内容,走进社区实践、学校书香艺术节、走进书法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走进故宫博物院的实践课程。每年新生入学,在学校书法文化大厅,进行的书法艺术教育的第一课“领略书法大家王羲之”。各种不同课程形式体现了学校书法艺术教育的大课程观,成为全方位实现课程文化育人的有效课程体系。
实践书法艺术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
如何把书法艺术教育内容与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是我们不断研究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学科结合书法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中,我们探索了学科教学校本化实施“三步走”战略,即在语文学科渗透书法艺术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中,采取“识字写字—书法文化—非遗文化”三步走的教育战略,体现“能力层面—文化层面—发展层面”的课程实施思路。各个年级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体现逐步培养学生把汉字“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的发展过程。
我校分别在语文、艺术、外语、品社、体育、科学、信息等学科中融合书法艺术课程,如品社:从书法家故事中了解“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人品即书品”之说,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体育:学习毛笔操,利用“六艺”中“御”和“射”的武艺,来体现体育与书法文化的关联,体会书法艺术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快乐精神、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美术:通过历代“书画一家”的历史知识,体验绘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带给自己丰富感受;劳技综合实践:在书写、拓印、装裱、造纸、篆刻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关劳动技能。
书法艺术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锻炼学生养成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严谨的态度和坚毅、耐心的优良品质。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三级联动的教育模式,学生们把自己获得的书法艺术知识与技能带入生活与社会实践,通过书写宣传语、对联等形式,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等形式,增强了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自主发展的能力。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