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轩
儿童孤独症多见于男孩,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2/3的患儿出生后即有孤独症表现,1/3的患儿在1~2岁时基本正常,以后才有异常。
儿童孤独症的特点
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与人交往时不会望着他人的双眼,不舒服时不会寻求安慰,不能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缺乏面部表情,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对亲人的呼唤不理不睬,对亲人离去或返回持无所谓态度。
语言发育障碍 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不会以提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更不会主动与人交谈;缺乏正常孩子应有的想象力;常重复别人讲过的话。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喜欢圆的会旋转的物品,如瓶盖、陀螺等,可连续玩很长时间;要求环境固定不变,如要求吃同样的菜、穿同样的衣服、坐同一个位置、走同一条路;常常双手上举左右摇摆、旋转,敲打桌子,拍打墙壁,撞头自伤。
感知异常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有的患儿对声、光刺激过敏,有的患儿对疼痛、寒冷刺激迟钝,也有的患儿有特殊感觉,喜欢触摸或闻嗅一些日常用品,如光滑的墙面等。
智力障碍 25%的患儿智能正常,25%的患儿轻度智能障碍(IQ50~70),50%的患儿中重度智能障碍(IQ低于50)。
体格发育异常 较同龄少年矮小,伴有发育畸形。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
病因迄今未明,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 41%的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弟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说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器质性因素 患儿有围产期损伤史,包括早产、难产、窒息等;出生后患过脑膜炎、脑炎、脑外伤者本病发生率较高。
环境因素 早年生活环境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家长没有教以社会行为,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积极正确的防治措施
儿童孤独症是终生疾病。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治疗以特殊教育和行为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特殊教育 重点是教会患儿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和使用公共设施的能力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行为治疗 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家长可以把玩具娃娃抱在怀里,亲亲拍拍,对娃娃说话。由于患儿有模仿能力,先使他们对玩具娃娃发生兴趣,然后,再引导他们把感情从玩具转移到父母的身上来。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种症状。例如,氟哌啶醇可改善刻板动作,哌甲酯可改善语言障碍,奋乃静可改善攻击行为,吡拉西坦(脑复康)、脑活素可改善脑功能。
儿童孤独症的自测
1.对声、光、疼痛或寒冷等刺激表现异常;
2.与同龄人交往困难,不介入同龄人的活动;
3.厌恶学习,尤其是学习新事物;
4.对各种危险行为,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等缺乏应有的认识;
5.已养成的习惯坚决不改,如衣物穿戴顺序、物体摆放位置;
6.不爱说话,或经常自言自语;
7.常常莫名其妙地笑;
8.睡觉时不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而是僵直地伸直脚腿;
9.精力有时异常充沛,若半夜醒来会一直玩到清晨都不疲倦;
10.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11.对某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如一只杯子、一块砖等,喜欢重复旋转的圆形物体。
以上症状超过6个,说明有孤独症的倾向,应带孩子到医院或少年保健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