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网络评论坚守传播底线的思考

2014-03-13 17:12姬学涛罗莎
新闻前哨 2014年2期
关键词:底线

姬学涛 罗莎

一、微时代的传播底线

1.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微时代”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进阅读进入“微时代”。人们在身体力行地写微博、读微博之后,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

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微博不微,“微时代”已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改造力,成为网络最快速的发声者。网络大“V”也由此产生,受到多人评论、转发,微博留言中并有粉丝互动,属于有传播力的微博。

2.“七条底线”即传播底线

“微时代”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简单化、浅表化、平面化的特点。这一方面决定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问题的论述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导致了具有煽动性的极端言论更易吸引眼球,从而使大量极端言论的产生和传播获得可能。而与此同时,匿名表达与匿名传播又进一步助推了这种偏激情绪蔓延的可能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的“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不必承担责任”,在“微时代”得到了有力的印证。这也恰恰说明了“微时代”的网络空间其实难以避免地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

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网意”固然重要,但决不能简单地与“民意”画上等号,尤其是在当前舆论网络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对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集体焦虑是放任自流还是积极引导,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鉴于此,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就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守“七条底线”达成共识。“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在微时代下,“七条底线”是广大网民必须遵守的互联网游戏规则,也是网络评论界要自觉坚守并主动弘扬的传播底线。

3.微时代传播对网络评论的负面影响

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一句话概括了当下无比混乱的传播现实。判断真假,是评论者第一步要做的。在事实的基础上去判断是非和辨析利害才有价值。否则洋洋洒洒评了半天,最后发现评的是一条假新闻,依据的事实根本不存在,这会让评论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比如200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外香水女生事件:一个北外的女孩,在网上发贴,说自己因为在博客中写文章批评教育制度而遭到学校报复,被学校强制退学。这个帖子出来后引发轩然大波,许多人立即站出来批评北外,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竟然容不得一个女孩子的批评。可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炒作,退学根本与所谓的批评教育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是这个女孩子想进娱乐圈,公关公司帮她想出了这个炒作由头。那些批评教育制度的评论随即成为舆论笑柄。

近年来,网络评论因时效快,篇幅不受限制,遇到热点事件都以速度和数量取胜,大有压倒报纸评论的趋势。在求快求多的同时,评论必须将理性摆在文体价值次序的首要位置,因为评论是在公共领域相互交流理性的意见,唯有理性的表达形式,才能建立理性公共舆论空间。

网络热点引导舆论走向。在笔者工作的网络媒体,每月排行前十的评论,所评事件皆是“钱权色”,甚至同一事件多篇评论上榜,论点并不新鲜,写作也没多高明,只是因为所评事件为热点事件,评论员们就人云亦云。

虽然在职业分工上评论写手是根据媒体的报道进行评论,但我坚持认为,评论是一种独立于新闻的文体,而不是新闻的跟屁虫和信息附庸,不只是“配”的角色。评论家并非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完全跟新闻走,应该对新闻有自己独到的判断。虽然接触不了第一现场第一事实,却能够根据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对信息的真伪作出自己的判断,使自己的评论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而不是毫无主见地被新闻牵着鼻子走,陷入新闻所设的陷阱,被臆造的冲突所引诱。

迎合受众的观赏心理。很多假新闻,就是迎合人们对故事性、冲突性的观赏消费而编造出来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应该警惕的就是符合你愿望的谎言,符合你想象的假消息。作为以理性为分析工具的评论人,一定要有“一事当前,先问真假”的理性,不能让自己偏爱消费冲突的弱点轻易被别人操纵和利用。

评论者的优势在于理性,如果你这种理性都不能帮助自己区分出真假,那你的评论不仅没有说服力,还会“躺着中枪”。对那些看起来非常刺激却不符合常理的新闻,评论者如果足够警惕,如果能稍微理性一点儿,节制一下亢奋的道德热情,节制急于评论、匆忙下结论、第二天就能见报的批评欲与发表欲,还是能根据常识判断出真伪的。

二、微时代网络评论底线失守的具体表现

1.“三观不正”导致评论价值失范

“三观不正”本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三观”具体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者属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网络评论范畴内,三观不正具体表现为言论触犯法律法规、挑战道德规范,猎奇心理泛滥和媒介人文关怀缺失。

触犯法律法规、挑战道德规范。在网络评论方面,触犯法律法规、挑战道德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最为公众所熟知的就是媒介审判。在一个热点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媒介的倾向性报道极有可能左右舆论的走势,甚至影响司法审判结果。远至“邓玉娇案”,近到“洗衣机绞死女童案”,借助汹涌的网络民意,处处都闪烁着媒介审判的影子。

这正如沃尔特·李普曼所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不少案件在案发之初,媒体和公众就已经给真相套上了自己的答案,任何与此答案相左的结论都有可能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弹。但是,恶意揣测很有可能造成误伤,旁观者们选择性的结论倾向值得商榷,媒介审判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挑战尤须深思。endprint

猎奇心理泛滥。“钱权色”是网络评论中最受欢迎的三类话题。这些话题由于迎合了公众的猎奇心理,点击量相对较高,往往受到评论写手的追捧,评论编辑也乐意发布此类评论稿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猎奇评论风潮。

任何有话题意义的新闻事件,都会形成一到几个关键词,而评论作者和评论编辑在写作和编辑稿件时都会下意识地将关键词嵌入标题,形成关于此话题的特色标签,比如“房叔”、“房姐”、“表哥”、“铺叔”、“躲猫猫”、“天下无三”等。不管是出于人气考虑,还是出于工作考核压力,评论作者和评论编辑似乎乐此不疲。显而易见,猎奇心理泛滥,“标签化”风潮盛行是网络评论底线失守又一重要表现。

人文关怀缺失。人文关怀是网络评论不可或缺的媒体责任体现,但近年来,网络评论出现了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煽情烂俗,二是残忍定性。

煽情烂俗的主要问题是高大全,在遭遇重特大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在树立典型人物形象时,过于高大全,给事件或人物冠以过多的光环,将其过度美化,甚至神话。与煽情烂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残忍定性,公众所熟知的,如富士康跳楼事件,媒体残忍冠以“n连跳”的称谓,网络评论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纷纷以“n连跳”入题进行评论,这种将生命的消逝当喜剧围观的无耻行径必须检讨。

2.“标题党”泛滥凸显媒体责任失守

标题党,本意是指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各种目的的网站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简而言之,其主要行为即发布的标题严重夸张,但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在网络评论方面,同样存在标题党的行为。

近年来,评论频道尤其是商业网站的评论频道在转载评论文章时篡改标题的恶俗之风愈演愈烈,最为公众所熟知的当属腾讯篡改《环球时报》社评而引起的“适度体”的走红。

去年5月29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腾讯网当天在转载此文时,将文章标题更改为“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事实上,该社评中并未提到“适度腐败”一词,腾讯网做的这个标题,在社评原文中没有出处。腾讯网编辑乱改标题,对阅读的误导十分明显,更是对传播职业道德的轻慢和罔顾。

不可否认,对网络评论来说,标题适度夸张有助于提高点击率,提升传播效果,是各大评论频道惯用的编辑手法之一。但严重夸张,甚至文不对题,不但无助于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更是媒介责任失守的重要表现。

3.技术处理规避“规范稿源”

由于国家不允许门户网站做原创采访稿件,而且,目前几大门户网站首页和新闻首页转载新闻对稿件来源也有严格规定,即所谓的“规范稿源”。因此,走稿,就成为商业门户网站的必然选择。

具体操作来讲,就是门户网站的记者采写完稿件后,通过媒体关系让有新闻发布权的网络媒体去发布,然后再以转载的名义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在网络评论方面,走稿也极为常见。由于商业评论频道没有原创评论稿件发布权,一般通过中央和省市重点新闻网站进行发布。但这些稿件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么观点偏激失实,要么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甚至有不少稿件触犯法律法规,挑战社会道德,总之,问题重重,亟待规范。

三、微时代网络评论如何弘扬传播底线

1.自律

(1)广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

随着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年轻编辑记者的构成比重明显加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人新闻党性原则动摇,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工作作风漂浮,违纪违规行为时常出现。这些情况都对加强新闻采编人员培训提出了迫切要求。新闻战线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摆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智慧和力量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巩固党的舆论阵地的长远之计。要紧密结合当前新闻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新闻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采编人员思想状况,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纠正新闻实践中存在的不正之风。

(2)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做好网络评论工作,除了需要一支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编辑队伍外,更不离开广大网络评论员的大力支持,这是做好互联网宣传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批忠实的高水平的评论员队伍就是底线传播意识的实践者和自觉传播者,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高校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高校网络评论员是网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做好高校舆情分析及引导的内在要求。

(3)狠抓原创评论,掌握舆论主动权。

原创内容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关键。对于网络评论频道来说,原创评论同样极其重要。原创评论有助于打造网站的品牌影响力,这对评论网站来说是一种资源和力量的融合,也是提升媒体品牌形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原创评论有助于吸引和稳定网友,持续不断的原创评论能够促使用户访问网站,培养忠诚的用户群体,使评论网站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原创评论有助于网站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2.他律

(1)打击网络谣言,杜绝假新闻。

评论因时而作、因事而评。一般来说,有新闻才有评论。所以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评论生死存亡。但现下,媒体喜欢根据微博、网帖等内容撰写新闻报道,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潮。因为网上的消息经常是一日千面,往往是前一个小时还言之凿凿,转眼就官方辟谣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假新闻横行,媒体公信力下滑。endprint

新闻真假难辨,评论也就难免要中枪。因为网络评论相对于报纸等传统媒体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多条快发,往往在新闻出来一到两个小时左右网评就可以迅速跟进。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碰上假消息假新闻,网评极有可能跟着新闻一起中枪。更何况,任由微博、网帖上的假消息泛滥,本身就是对互联网正常运行的极大挑战,这是不能被允许的。所以,不管是出于净化互联网的管理需要,还是为了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网评的生命力,都有必要大力打击网络谣言,堵住假新闻。

(2)规范移动新闻资讯内容服务。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评论员所评述的新闻来自移动客户端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广大网友愈发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并且习惯性地信以为真,评论员作为网友群体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移动新闻客户端亟待整治,这已是共识,并且相关部门已有所行动。例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出通报,对“抽屉新热榜”、“鲜果联播”、“ZAKER新闻阅读”、“3G门户新闻”、“一五一十部落”、“蜜蜂新闻”等一批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移动客户端,依法要求限期整改。

整治违规移动新闻客户端,规范新闻资讯内容服务,体现了依法治网的原则,切实维护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秩序,应该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

(3)增强总把关意识,定期开展业务检查。

近年来,各大网站评论频道为减少差错,增强评论编辑的责任意识,大多采用两审甚至三审制。也就是,一线评论编辑检查评论员稿件的差错后,再由部门领导和网站分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发布。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评论稿件的差错率。但是,网络评论担负网上舆论引导的重任,政治性把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同时,目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网络评论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然任务繁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评论网站编辑普遍呈年轻化趋势,少数评论编辑存在政治理念单薄、新闻业务不熟、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编辑身上,但其危害极大,必须加以重视。总之,主管部门必须增强总把关意识,加强全面把关。

具体来说,主管部门应对一线评论编辑的工作做出具体指导,增强评论编辑把好政治导向关、维护稳定关、热点引导关、舆论监督关和新闻价值关等关口。同时,定期开展业务检查和评比,将新闻把关意识落到实处,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流程化。

参考文献:

[1]曹林:《时评写作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8

[2]陈力丹:《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9期

[3]华羽:《恶意篡改标题践踏了职业道德》,《光明日报》2013.06.01

[4]新华社:《广泛深入开展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新华网2013.08.26

[5]梅子:《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总把关”意识》,《中外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6]陈华:《走向文化自觉——中国网络媒体行业自律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03

[7]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2

(荆楚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女人啊,美是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底线
公立医院改制要守住六条底线
底线决定你的拥有
守住风险底线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