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忠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系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形势下,在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需要从三个方面认识、理解和把握。
一、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认识和把握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这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基础。
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血脉之本、力量之源,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定维护者。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人民利益根本所在。作为社会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又是这个事业及全体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离开了党的这一根本宗旨,就会导致党性的丧失。
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党性,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坚持无产阶级党性,既是新闻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党的宣传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党的理论和政策,是为经济上贫困、政治上受压迫的广大群众谋解放的,因而他们“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构成了党实行有效宣传的基础,“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毛泽东引述江西长冈乡群众的话:“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1]如果党不是从群众利益出发,不是为群众谋福利,不是事事想到人民,任何一种宣传,不论是美妙的词句还是严厉的威胁,归根到底都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是党性的主要来源和根基。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二、从意识形态本质理解、认识和把握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意识形态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社会存在的依赖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所以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始终是非常重视的,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换言之,代表一定阶级的政治集团、政党,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以利于公开地、坚定地进行阶级斗争。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时期,就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的运用问题。《新莱茵报》公然申明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始终不渝地为捍卫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斗争。《新莱茵报》只能是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才“站在已经存在的、最先进的、实际上是无产阶级的那一端去参加运动并推动运动前进”的,它“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2]列宁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反过来说,为了公开地广泛地进行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3]毛泽东指出:“报纸,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4]报纸是“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5]“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6]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全面推进、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与冲突不断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新闻传播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新媒体的迅猛突起、快速发展,人们观点和意见的表达更为方便、更为快捷、更为广泛,使媒体担负的责任更重大,使命更艰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基本职能是为党的其它各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用先进的思想凝聚人、鼓舞人、引导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和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三、从舆论的引导作用理解、认识和把握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
舆论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见形态,舆论在分散、自然状态下是无力的,一旦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对社会有巨大的引导作用,就可以造成服务于某种目的的行动。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影响社会发展并给人们以直接冲击的物质力量。如果它是正确的,就会促进社会的前进发展。如果它是错误的,就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甚至破坏性影响。要推翻一个政权,或者巩固一个政权,都需要舆论支持。从社会学来讲,公众的意见通过新闻媒介来加以传播。因此,舆论的手段主要是新闻媒介。就舆论传播途径来讲,一种是自上而下,由政府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手段来进行传播;另一种是群众当中自发传播。一般说来,我们所讲的主要是前一种舆论,这种舆论运用得当,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强调舆论这种手段的重要性。endprint
同时,舆论的内容也很重要,它和意识形态有直接的关系。能否运用好这种舆论,同样关系到一种社会制度能不能巩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不能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舆论应当传播正确的理论观点,正确的意识形态,这是必须的,也是舆论引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反映在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们的头脑中,产生出他们对这些矛盾的不同的观念、思想、心理和要求。新形势下,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变化,产生了大量涉及不同群体间的矛盾纠纷、利益磨擦、观点交锋,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客观上加大了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心态疏导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加强理论辨析,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澄清认识。从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高度,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点出发,新闻宣传引导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新闻宣传直面问题、分析问题、破解问题,工作才能富于针对性、具有建设性、产生实效性,才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激励。
毛泽东认为报纸和广播等大众传播手段是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工具和武器,要学会用现代传播手段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工具的作用。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曾指出,“《时事简报》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7]抗日战争时期,他说“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以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8]“过去我们学会了一种工作方式,就是开会。……如果你们再把办报这个工作方式采用起来,那么许多道理、典型就可以经过报纸去宣传。这也是一个工作方式。”[9]
邓小平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0]要求新闻部门都要把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贯彻始终,奋斗不懈。邓小平认为,“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11]“都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为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奋斗不懈。”[12]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新闻宣传工作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尊重人、关心人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新闻宣传工作方法上,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防止居高临下、空洞说教;要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程中增进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主张的理解与认同。
注 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5][6][7][8][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10][11][12]《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