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祝美红(1982-),女,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经济学硕士。
摘 要:在论述开放型经济内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广东外贸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转型难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外贸企业投资主体不平衡、外贸产业层次较低、出口对象过度集中是广东外贸转型的主要难点。最后,结合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广东外贸转型要突出平衡性、市场性、集约性以及打造更高更新的贸易平台等四条建议措施。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广东外贸;转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78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延边开放,以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以开放促改革。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虽然通过大力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但是却大而不强,特别是经济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成为广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如何通过开放型经济的构建实现广东对外贸易的华丽转型,不仅对广东甚至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解析与发展趋势
1.1 内涵解析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学术界早有论述,一般意义上来讲,其是对原先的以出口导向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是比外向型经济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经济形态。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国门打开后的经济全球化大潮,如何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链条之中,沿海的改革试验地区大都学习借鉴了亚洲四小龙起飞阶段的经验,通过发展以出口导向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同时,大量的吸收外资和创汇以加速自身资本积累,而相对亚洲四小龙更加广袤的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劳动力促使外向型经济发展在中国的沿海开放地区遍地开花,最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随着沿海开放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资本积累的愈加深厚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土地资源逐渐耗尽、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相比于外向型经济,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更加注重经济交往的平衡性。出口导向型经济实质上带有重商主义的影子,即更加强调产品的出口,同时对生产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以及零配件的进口有很强的依赖性;开放型经济把产品的出口和生产性要素的输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把外部产品进口和生产性要素的吸引置于一样重要的地位。
其次,更加尊重经济活动的市场性。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特别是在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资本进入方面,各地政府都不遗余力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生产性要素的流动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而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使得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违背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带来严重的后果;开放型经济更加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着重依赖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同时更加遵循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再次,更加看重经济发展的集约性。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即更加强调资源投入量的扩张、更加强调产出量的增加,而忽视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比的提升,最终遇到很强的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开放型经济注重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益,发展中把生态成本、社会成本等都计入总成本进行考量。
1.2 发展趋势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出现以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界三中会《决定》单独用一章来部署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可以说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下面笔者就从海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海外发展来看,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迹象,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受到贸易摩擦事件数量出现激增,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并会进一步深入推进;虽然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使得WTO表现出日渐式微的迹象,但是两国、多国甚或区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却方兴未艾,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IP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正在加快建立,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还有与我国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都在稳步推进。
从国内发展来看,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特别是要加快转变一般贸易中的进出口长期失衡状况,与之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也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新一届中央政府摆出了更加开放和成熟的姿态来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和国内改革难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都表明了中国在未来的改革发展中愿意用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愿意用更加自信的态度参与甚至主导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 广东外贸的发展现状与转型难点
2.1 发展现状
2012年广东进出口总额为9839.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总额5740.59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总额4098.88亿美元,同比增长7.4%。下面笔者从投资主体、产品种类、贸易形式、贸易对象四个方面对广东外贸发展现状进行具体介绍。
表1 2012年广东按投资主体分五种类型
外贸企业进出情况
投资主体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国有企业 518.66 415.77 9.03% 10.14%
集体企业 151.02 47.70 2.63% 1.16%
私营企业 1660.75 1008.18 28.93% 24.60%
外商投资企业 3405.23 2306.43 59.32% 56.27%
其他企业 4.93 320.80 0.09% 7.83%
注:表1.2.3.4数据源自《广东统计年鉴2013》,出口、进口额单位为亿美元。
首先,投资主体方面。一般上我们将外贸企业的类型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外商、其他五大类型。2012年,各类贸易企业进出口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是五种类型企业的主力军,其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均超过了50%,私营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在25%左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占比都相对较小。
其次,产品种类方面。根据统计口径,广东外贸企业产品种类分为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三大类。2012年,出口方面,广东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453.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67.84%,是出口三大类产品的绝对主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较高,达到38.56%,农产品出口占比最小不足2%;进口方面的情况与出口类似,机电产品的进口占比接近60%,高新技术产品次之,农产品最后,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2年广东三大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产品种类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农产品 75.04 138.21 1.31% 3.37%
机电产品 3894.54 2453.31 67.84% 59.85%
高新技术产品 2213.70 1860.68 38.56% 45.39%
再次,贸易形式方面。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广东贸易形式中最主要的4种形式。2012年,四种贸易形式中,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是主体,来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补充,其中进料加工的块头最大,出口额为2831.59亿美元,占比达到79.33,进口额为1787.05亿美元,占比达到43.06%,都远高于其他三种贸易形式,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 2012年广东主要贸易形式的进出口情况
贸易形式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一般贸易 1903.30 1388.64 33.16% 33.88%
来料加工 417.19 263.30 7.27% 6.42%
进料加工 2831.59 1787.05 49.33% 43.60%
保税仓库 584.67 613.38 10.18% 14.96%
最后,贸易对象方面。作为沿海省份,广东的外贸对象目前遍布世界各地,据2012年的数据来看,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出口占比近六成,进口达到七成以上,北美和欧洲次之,出口占比分别达到17%和13%,拉丁美洲为4.7%,非洲最少为2.5%。这里给出了2012年广东贸易对象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详见表4。
表4 2012年广东排名前5的贸易对象
出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进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1 港澳 2216.08 38.6% 1 东盟 526.59 12.8%
2 美国 910.96 15.9% 2 中国台湾 513.71 12.5%
3 欧盟 685.69 11.9% 3 日本 451.84 11%
4 东盟 397.06 6.9% 4 欧盟 262.31 6.4%
5 日本 268.37 4.7% 5 美国 182.34 4.4%
2.2 转型难点
根据广东外贸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广东外贸转型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难点。
首先,主要依赖外企使得投资主体结构不平衡。广东的外贸企业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广东外贸企业的半壁江山,而私营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过低,这种不平衡的投资主体结构,源于多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中对引进外资的依赖和积累,使得广东的外贸发展自主性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
其次,外贸产业层次较低致使贸易产品水平不高、贸易形式固化。广东外贸的基础是省内的外贸产业,但是从进出口产品和贸易形式来看,广东外贸产业仍以水平较低的第二产业为主,并且处在产业链条中的加工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仍是广东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经营方式。
最后,出口对象集中度较高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广东外贸的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出口过度依赖港澳地区,这与邻近港澳的区位因素密切相关,也与香港是国际贸易主要转口地的作用有关。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港澳地区和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广东外贸对港澳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而这种高以来必然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
3 开放型经济下推进广东外贸转型的建议
广东外贸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也是中国外贸转型的一个缩影,其不是单个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所必然带来的体制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广东外贸的转型,就应该切实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来进行统筹安排。
3.1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互惠经济交往突出平衡性
对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改变发展对国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不能只强调引进来,还应该能够走出去,而这种走出去,不是仅限于向外的劳务输出,也要包括资金和技术的输出,不是仅限于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也要向国内进行转移,特别是广东省内珠三角外的粤东、粤西、粤北的转移和广东临近省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互惠性的经济交往,最终实现内外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
3.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营造良好经商环境突出市场性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其中,市场重在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引导,政府重在对市场环境的维护和保障。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影响很大,政府错位、失位的现象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性政府的构建尚任重道远。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当以“三打两建”工作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3.3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转型来突出集约性
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外贸转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动力。广东外贸要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实现转型,其产业发展必须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更加集约型的产业来提升广东外贸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转变广东外贸的粗放型特征。
3.4 发挥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外贸新平台
区位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身处华南沿海的广东省,区位优势特别明显,既毗邻港澳又接近台湾还与东南亚各国相伴,某种程度上讲,广东之所以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之所以能够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实现快速发展,区位优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当下,广东应该继续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全新的外贸平台,可以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广东外贸转型搭建更新、更高的平台。
表1 2012年广东按投资主体分五种类型
外贸企业进出情况
投资主体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国有企业 518.66 415.77 9.03% 10.14%
集体企业 151.02 47.70 2.63% 1.16%
私营企业 1660.75 1008.18 28.93% 24.60%
外商投资企业 3405.23 2306.43 59.32% 56.27%
其他企业 4.93 320.80 0.09% 7.83%
注:表1.2.3.4数据源自《广东统计年鉴2013》,出口、进口额单位为亿美元。
首先,投资主体方面。一般上我们将外贸企业的类型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外商、其他五大类型。2012年,各类贸易企业进出口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是五种类型企业的主力军,其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均超过了50%,私营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在25%左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占比都相对较小。
其次,产品种类方面。根据统计口径,广东外贸企业产品种类分为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三大类。2012年,出口方面,广东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453.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67.84%,是出口三大类产品的绝对主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较高,达到38.56%,农产品出口占比最小不足2%;进口方面的情况与出口类似,机电产品的进口占比接近60%,高新技术产品次之,农产品最后,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2年广东三大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产品种类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农产品 75.04 138.21 1.31% 3.37%
机电产品 3894.54 2453.31 67.84% 59.85%
高新技术产品 2213.70 1860.68 38.56% 45.39%
再次,贸易形式方面。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广东贸易形式中最主要的4种形式。2012年,四种贸易形式中,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是主体,来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补充,其中进料加工的块头最大,出口额为2831.59亿美元,占比达到79.33,进口额为1787.05亿美元,占比达到43.06%,都远高于其他三种贸易形式,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 2012年广东主要贸易形式的进出口情况
贸易形式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一般贸易 1903.30 1388.64 33.16% 33.88%
来料加工 417.19 263.30 7.27% 6.42%
进料加工 2831.59 1787.05 49.33% 43.60%
保税仓库 584.67 613.38 10.18% 14.96%
最后,贸易对象方面。作为沿海省份,广东的外贸对象目前遍布世界各地,据2012年的数据来看,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出口占比近六成,进口达到七成以上,北美和欧洲次之,出口占比分别达到17%和13%,拉丁美洲为4.7%,非洲最少为2.5%。这里给出了2012年广东贸易对象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详见表4。
表4 2012年广东排名前5的贸易对象
出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进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1 港澳 2216.08 38.6% 1 东盟 526.59 12.8%
2 美国 910.96 15.9% 2 中国台湾 513.71 12.5%
3 欧盟 685.69 11.9% 3 日本 451.84 11%
4 东盟 397.06 6.9% 4 欧盟 262.31 6.4%
5 日本 268.37 4.7% 5 美国 182.34 4.4%
2.2 转型难点
根据广东外贸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广东外贸转型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难点。
首先,主要依赖外企使得投资主体结构不平衡。广东的外贸企业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广东外贸企业的半壁江山,而私营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过低,这种不平衡的投资主体结构,源于多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中对引进外资的依赖和积累,使得广东的外贸发展自主性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
其次,外贸产业层次较低致使贸易产品水平不高、贸易形式固化。广东外贸的基础是省内的外贸产业,但是从进出口产品和贸易形式来看,广东外贸产业仍以水平较低的第二产业为主,并且处在产业链条中的加工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仍是广东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经营方式。
最后,出口对象集中度较高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广东外贸的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出口过度依赖港澳地区,这与邻近港澳的区位因素密切相关,也与香港是国际贸易主要转口地的作用有关。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港澳地区和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广东外贸对港澳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而这种高以来必然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
3 开放型经济下推进广东外贸转型的建议
广东外贸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也是中国外贸转型的一个缩影,其不是单个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所必然带来的体制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广东外贸的转型,就应该切实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来进行统筹安排。
3.1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互惠经济交往突出平衡性
对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改变发展对国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不能只强调引进来,还应该能够走出去,而这种走出去,不是仅限于向外的劳务输出,也要包括资金和技术的输出,不是仅限于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也要向国内进行转移,特别是广东省内珠三角外的粤东、粤西、粤北的转移和广东临近省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互惠性的经济交往,最终实现内外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
3.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营造良好经商环境突出市场性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其中,市场重在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引导,政府重在对市场环境的维护和保障。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影响很大,政府错位、失位的现象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性政府的构建尚任重道远。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当以“三打两建”工作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3.3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转型来突出集约性
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外贸转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动力。广东外贸要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实现转型,其产业发展必须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更加集约型的产业来提升广东外贸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转变广东外贸的粗放型特征。
3.4 发挥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外贸新平台
区位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身处华南沿海的广东省,区位优势特别明显,既毗邻港澳又接近台湾还与东南亚各国相伴,某种程度上讲,广东之所以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之所以能够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实现快速发展,区位优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当下,广东应该继续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全新的外贸平台,可以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广东外贸转型搭建更新、更高的平台。
表1 2012年广东按投资主体分五种类型
外贸企业进出情况
投资主体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国有企业 518.66 415.77 9.03% 10.14%
集体企业 151.02 47.70 2.63% 1.16%
私营企业 1660.75 1008.18 28.93% 24.60%
外商投资企业 3405.23 2306.43 59.32% 56.27%
其他企业 4.93 320.80 0.09% 7.83%
注:表1.2.3.4数据源自《广东统计年鉴2013》,出口、进口额单位为亿美元。
首先,投资主体方面。一般上我们将外贸企业的类型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外商、其他五大类型。2012年,各类贸易企业进出口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是五种类型企业的主力军,其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均超过了50%,私营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在25%左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占比都相对较小。
其次,产品种类方面。根据统计口径,广东外贸企业产品种类分为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三大类。2012年,出口方面,广东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453.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67.84%,是出口三大类产品的绝对主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较高,达到38.56%,农产品出口占比最小不足2%;进口方面的情况与出口类似,机电产品的进口占比接近60%,高新技术产品次之,农产品最后,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2年广东三大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产品种类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农产品 75.04 138.21 1.31% 3.37%
机电产品 3894.54 2453.31 67.84% 59.85%
高新技术产品 2213.70 1860.68 38.56% 45.39%
再次,贸易形式方面。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广东贸易形式中最主要的4种形式。2012年,四种贸易形式中,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是主体,来料加工和保税仓库是补充,其中进料加工的块头最大,出口额为2831.59亿美元,占比达到79.33,进口额为1787.05亿美元,占比达到43.06%,都远高于其他三种贸易形式,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 2012年广东主要贸易形式的进出口情况
贸易形式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占比 进口占比
一般贸易 1903.30 1388.64 33.16% 33.88%
来料加工 417.19 263.30 7.27% 6.42%
进料加工 2831.59 1787.05 49.33% 43.60%
保税仓库 584.67 613.38 10.18% 14.96%
最后,贸易对象方面。作为沿海省份,广东的外贸对象目前遍布世界各地,据2012年的数据来看,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出口占比近六成,进口达到七成以上,北美和欧洲次之,出口占比分别达到17%和13%,拉丁美洲为4.7%,非洲最少为2.5%。这里给出了2012年广东贸易对象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详见表4。
表4 2012年广东排名前5的贸易对象
出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进口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金额 占比
1 港澳 2216.08 38.6% 1 东盟 526.59 12.8%
2 美国 910.96 15.9% 2 中国台湾 513.71 12.5%
3 欧盟 685.69 11.9% 3 日本 451.84 11%
4 东盟 397.06 6.9% 4 欧盟 262.31 6.4%
5 日本 268.37 4.7% 5 美国 182.34 4.4%
2.2 转型难点
根据广东外贸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广东外贸转型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难点。
首先,主要依赖外企使得投资主体结构不平衡。广东的外贸企业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广东外贸企业的半壁江山,而私营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过低,这种不平衡的投资主体结构,源于多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中对引进外资的依赖和积累,使得广东的外贸发展自主性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
其次,外贸产业层次较低致使贸易产品水平不高、贸易形式固化。广东外贸的基础是省内的外贸产业,但是从进出口产品和贸易形式来看,广东外贸产业仍以水平较低的第二产业为主,并且处在产业链条中的加工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仍是广东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经营方式。
最后,出口对象集中度较高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广东外贸的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出口过度依赖港澳地区,这与邻近港澳的区位因素密切相关,也与香港是国际贸易主要转口地的作用有关。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港澳地区和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广东外贸对港澳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而这种高以来必然带来较大的贸易风险。
3 开放型经济下推进广东外贸转型的建议
广东外贸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也是中国外贸转型的一个缩影,其不是单个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所必然带来的体制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广东外贸的转型,就应该切实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来进行统筹安排。
3.1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互惠经济交往突出平衡性
对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改变发展对国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不能只强调引进来,还应该能够走出去,而这种走出去,不是仅限于向外的劳务输出,也要包括资金和技术的输出,不是仅限于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也要向国内进行转移,特别是广东省内珠三角外的粤东、粤西、粤北的转移和广东临近省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互惠性的经济交往,最终实现内外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
3.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营造良好经商环境突出市场性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其中,市场重在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引导,政府重在对市场环境的维护和保障。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影响很大,政府错位、失位的现象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性政府的构建尚任重道远。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当以“三打两建”工作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3.3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转型来突出集约性
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外贸转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动力。广东外贸要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实现转型,其产业发展必须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更加集约型的产业来提升广东外贸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转变广东外贸的粗放型特征。
3.4 发挥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外贸新平台
区位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身处华南沿海的广东省,区位优势特别明显,既毗邻港澳又接近台湾还与东南亚各国相伴,某种程度上讲,广东之所以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之所以能够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实现快速发展,区位优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当下,广东应该继续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搭建全新的外贸平台,可以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广东外贸转型搭建更新、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