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最终放弃智能手环,又为何开发智能水杯

2014-03-13 16:31李晓亮
时间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杯手环黏性

李晓亮

和大多数硬件创业者一样,我们也曾想过开发智能手环。

我们曾买来Jawbone UP、Fuelband等各种手环,研究它们的材料、电池、屏幕、工艺等等。

事实上,2013年5月,我们真的做出来了一款产品,并且基本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所有目标。如果继续开发,下一步工作就是开模。

但随后,我们暂停了这个项目。

这并不是因为模具费或者对未来生产加工风险的担忧—彼时,我们现金流已经比较充裕,至少完成手环的开发是没问题的;另外我们在早期产品设计的时候,采用了生产加工最简单、最安全的结构方案。

7月,我们参加了PingWest的X周末活动时,公开了这款手环产品。它有点像Nike Fuelband SE,但事实是,那时Nike SE还没出现—还好我们暂停了这个产品,否则年底它上市时,别人一定说我们抄袭Fuelband。

手环的风险

我们为什么要暂停智能手环项目?

我发现,Jawbone UP的用户黏性有很大的问题。在我看来,UP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无论是硬件本身还是配套APP,都算是一个标杆。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比如不少UP在用了两三个月后就坏了,而APP的体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但这都不是UP用户黏性的最本质问题。运动手环总是尝试帮助用户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不管是不是所谓碎片化的时间运动。这就意味着,运动手环瞄准的目标消费群,主要是那些本身并没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人群。

然而,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这显然不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Jawbone UP用户黏性比较差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只是买来当个玩具而已,新鲜劲过了,也就丢一边,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如果我们不卖给上面提到的那些人,卖给本身就有跑步习惯的人呢?

但如此,在这样一个专业而又细分的市场, 我们拿什么去和耐克那些品牌竞争?那么多团队在做,每家又能分到多少份额?

我觉得在智能手环领域,未来肯定是会做大的,不管是手环的销量还是配套APP层面的用户黏性,都必然持续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持续的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的过程,也需要整个生态圈的不断完善。这都需要时间和成本,我觉得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团队,至少风险投资没有进来之前是不合适的。

创业公司选择手环,整个公司商业模式比较有限,容易陷入“没有融资就做不了”的局面。麦开在做运动追踪器的一年多来发现,这类产品的用户粘性和社区繁荣与否息息相关。

团体购买的追踪器基本没有用户流失,因为内部活动丰富,彼此分享运动数据很频繁。但零售的用户流失率很高。即便Jawbone也面临类似问题。所以我觉得手环对这种基于线下强关系的线上社区,依赖度很高。

但这个社区恐怕不是小公司在短时间内能做起来的。因为它要求自己的硬件产品在市场上有比较高的覆盖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必须融资才能继续做,而如此,又会让公司和资本绑定得太紧。

我始终认为,手腕上的东西对于佩带者而言,它标识了自己的身份、品位、个性、爱好等诸多能言及不能言的东西。

我可以想象,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戴着一个UP,而我戴着一个“山寨U”会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

最近半年,出现了那么多的手环,很少有让我眼前一亮的。

这也是一个困局,要么被说成山寨,要么不讨人喜欢。在这中间想要精准地做出产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与技术及开发无关,更多是产品定位和市场方面的问题。

我承认,以我们团队现有的能力,很难做出让自己完全满意、同时又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手环—一个独特的手环。因为,如果你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的设计,那开发上就要走很多弯路,研发成本、风险都会增加。

如果任何一款手环,都很难在短期内培育起用户黏性、并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绝对优势,那么这就不应该是一个创业团队最好的市场切入点—对了,用户对手环款式的多样化需求,也决定了这个行业即使在未来也很难成为一个品牌集中度很高的行业。

诸如99元“免费”手环的传闻,都为这个行业增添了不少不确定因素;各大巨头针对此类设备的平台之争,现在都看得不太清楚。所以,盲目地把公司路线押在这样一个产品上,风险有点大。

所以,虽然已经完成了方案的设计,也积累了此类产品的开发经验,但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就够了,等机会合适再做可能更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当下需求

5月暂停了手环项目后,我们很快启动了另外几个项目,一款非常简单的进行体重管理的智能体重计Lemon,一款智能水杯Cuptime,还有一款正在开发中,处于保密阶段的产品。

智能水杯Cuptime已登陆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这是一个国内外没有任何人做过的智能硬件,对于其结构、设计,我们做过五六个方案,也推翻过很多次,走过很多弯路。

但我认为,水杯和智能秤都是容易比手环获得用户黏性的产品。

从产品属性上说,手环不联网基本没作用,但水杯和秤不同,即使我不连APP,这个产品本身还是有功能意义。

如果把产品分为硬件黏性和功能社区黏性,我觉得手环是硬件和社区黏性都要求很高的产品,而水杯和秤即使社区黏性不足,硬件粘性还是很强的,依然能留住用户,让他们持续使用。

此外,我们在做秤和水杯的时候也尽可能不去影响用户任何使用习惯,不会像做手环那样去鼓励、改变用户的运动习惯。

Cuptime要解决的就是中国人饮水健康的问题,帮用户制定健康的喝水计划并进行监控。

杯子里内置测量喝水量的传感器,我们还做了一个饮水计划的算法,根据个人体质(身高、体重、性别、是否流汗体质)、运动量、周围环境和喝水习惯等各方面数据,综合算出特定的时刻,提醒你及时补充水分。

Cuptime的两节纽扣电池可以续航4至6个月,水杯能智能判断你是否在它身边,如果你离开,它会切换到耗电量较低的状态。

智能水杯和智能秤这几个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基于当下用户的实际需求,而非需要持久市场培育的未来需求。

而传统健康秤和传统水杯本身的市场容量,相信是非常巨大的,这甚至不需要市场调研。

我们的这个思路可能比较保守,也不知道是否正确,但过程有趣就足够了。

当巨头进入智能硬件市场时,其动向不会以我们创业者的意志为转移,但他们进入后会迅速培养市场,创业者则需要顺势而为。

所以,那时,我们的“护城河”或许就在于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用户群。

我认为,包括手环在内,很多智能硬件未来都不会是品牌集中度很高的产品,设计、功能很多元。

我们抓住特定市场,定位自己的产品,就有机会。创业者相对于大公司的优势,就在于细分市场。

猜你喜欢
水杯手环黏性
爱心手环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移水杯
移水杯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习监测手环
麦开:放弃智能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