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差异的实证分析

2014-03-13 11:11于明朱顺林
科技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

于明 朱顺林

摘要: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四省两市(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作为样本研究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分别选取各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作为金融规模指标和金融效率指标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分析,预期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都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规模指标显著正相关,与金融效率指标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效应差异。

关键词:金融;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经济正进人工业化后期阶段,即由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般在60%~70%,中等发达国家占比也在50%,低收入国家占30%~40%。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第三产业对吸纳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扩张,但是这种资源高消耗型增长一方面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将逐渐降低,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未来几10年的当务之急。

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其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提供了必需的资金支持。在现实中,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地区性差异较大,从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和金融机构数量来看,东部地区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12年中国金融区域运行报告》数据显示,仅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就为49.4%。另一方面,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存在显著的非均衡,东部地区第三产业非常发达,而农业、重工业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2012年第三产业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分别为57.4%、17.1%、17.6%。为探索和分析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的过程和效应,本文选取东部发达地区四省两市(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作为样本研究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其中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为我国四大经济发达省份,上海市和北京市作为我国第一、二大城市,金融业和第三产业也非常发达。

1、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金融系统能够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集聚起来形成社会投资资本。这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个体储户进行投资的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依靠融资制度安排,改变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使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产业赢得了资金资源,从而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调整。②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企业行为进而促进产业成长。金融发展不仅能够为企业技术改革与研发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为提高生产率、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利润提供必要条件,为产业成长奠定基础,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金融资源和制度支持,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③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产品极大地解决了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速知识成果的转化,鼓励高技术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在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演进的阶段;随后,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实现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国外文献多集中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Levine从金融功能的视角出发,认为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2个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Aghion 通过分析71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和产出水平的数据,得出金融体系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aresh K N等通过对65个国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

国内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较多,且多为实证研究。叶耀明等选取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做样本进行面板分析,得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第三产业产值负相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正相关。曹协和等研究表明金融规模过快或者过慢增长都会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规模扩张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具备金融配置效率提高与金融信贷公平等外界条件。马智利等以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作为指标衡量了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结论,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对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金融相关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要强于金融相关率指标。史诺平等认为由于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滞后,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不构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钱水土等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王新霞等运用面板模型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认为证券市场融资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阻碍主要来自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不存在显著影响。胡晓东。选取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产业规模、产业效率作为指标,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浙江省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促进产业增长的效果明显,融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具有优势。但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和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研究。国内学者在实证分析时多采用存款余额/国内生产总值、贷款余额/国内生产总值、存贷款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作为金融发展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同时使用会使回归方程出现多重共线性;国内文献中多采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产业升级指标,且样本为我国31个省市,本文集中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升级过程,试图得出更加精细化的结论。此外,本文认为除了金融发展指标之外,可以再增加一些非金融类的控制变量,这样可以减少扰动项方差,降低扰动项的自相关程度,提高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

2、金融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机理分析

金融发展通过高效的资本集聚机制和资本配给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整合优化等路径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战略产业的崛起。

2.1 资本形成机制

(1)政策引导机制 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外部不确定性,即“市场失灵”现象。这时候政策性资本的介入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导致的合理投资不足。例如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利用利率杠杆、信贷倾斜、产业扶持基金引导产业资本;也可以利用杠杆放大和保险原理吸引社会资本流向特定领域。

(2)储蓄积累机制 高效的金融体系可以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将资金汇集成储蓄池,进而转化成投资资本。信贷市场利用利率杠杆机制调节储蓄率;资本市场利用有价证券的价格涨跌机制调节市场资金存量;民间金融市场通过民间借贷利率调节货币存量。我国的高储蓄率决定了我国社会总投资资本主要由信贷资本构成,银行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但是资本市场在投资引导、产业重组、公司治理方面也发挥着信贷市场难以替代的作用。

(3)信用创造机制 信用创造机制是指金融机构特有的信用放大功能,适当的信用扩张可以弥补产业资本不足的缺陷,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信用扩张的能力依赖于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动荡的金融环境,存在缺陷的金融体系,风险管理水平不足的金融系统不仅限制了信用扩大的功能,而且增大了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2.2 资本配给机制

资本配给机制分直接配给和间接配给,即由政府主导的配给和由市场主导的配给。

(1)直接配给机制 主要是发挥政策性金融资本对产业调整的校正补缺功能。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手段和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等财政政策,从总量和结构上对经济进行调整,其实质就是调节了资本在不同行业间、企业间的投入结构,并引起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间接配给机制 主要是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给上的重要功能。商业性金融机构基于成本收益原则,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做出效用最大化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的盈利空间高于产业平均水平,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吸引了资本的流入。但是盈利空间和资本流向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一般资本的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盈利能力并不突出,而且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但是基于发展空间、前景预期、市场占有的考虑,依然会有大量资金流向该领域。

从配给路径来看,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风险防范管理、降低信息成本、推动产业重组、完善产业分工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作用。

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是产业升级的直接动力,但是技术进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一方面通过优化技术研发融资环境,引导资本流向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体系的风险回报机制、保险机制吸引风险投资资本进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发展新型战略产业。

风险防范管理。金融体系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实现投资者与风险的有效匹配。具有风险投资倾向的投资者通过风险投资市场进行资本投入;风险厌恶者通过储蓄、购买货币型基金等低风险金融产品实现资本投入。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通过风险甄别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管理产业升级中的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降低信息成本。金融机构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中具有一般企业不具备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快捷的信息搜集传播渠道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金融机构具备信息成本优势的根本。现代化金融人才、专业化的设备、广泛的机构布局也是信息成本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产业重组。企业兼并重组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途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在跨国大型兼并重组项目中,银团贷款、综合授信是解决收购企业短期融资困难的主要手段;证券市场在企业兼并重组中发挥了很大的杠杆作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为兼并重组融资。此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产业分工。金融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影响了产出的结构,产出结构的调整伴随着资金存量的变动,这是一个正向机制与反馈机制并存的过程。新兴部门较传统部门具有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投资会向新兴部门倾斜,同时资金引导了人力、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向,优化了产业分工。

3、实证检验

3.1 指标选取

(1)产业结构升级指标

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衡量,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马智利和王新霞等人选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由于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所需数据较为琐碎,而且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本文按照陈静选取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记为in3。

(2)金融指标金融规模描述的是金融资产总量,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资源的丰裕程度。在我国金融发展初期,金融规模不足严重制约了各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内,有限的资本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进入关系国家命脉的重工业,第二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举引进外资,金融总量开始壮大,金融资源在产业政策指导下进行分配;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金融资本变得丰富起来,资本流向开始多元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属于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2004-2011年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的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中贷款所占的比重均在百分之七十之上。就直接融资来说,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落后,并且债券融资的门槛较高。就股权融资来说,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还处于弱有效市场阶段,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异很大,股价波动也极易受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资本绝大部分流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Haris研究得出在欠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弱。另一方面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行业还不成熟,纯粹追逐资本利得的现象较为普遍。

本文选取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作为金融规模指标,记为fia,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机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邮政储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应的,本文选取各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作为金融效率指标,记为fde。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各地区的就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人力资本投入,记为hum。用各地区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程度,记为fe。

3.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4-2011年的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来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对称效应。数据来自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和《金融运行报告》,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1所示。

3.3 模型的设定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因此本文选取fia、fde、hum、fe的一阶滞后值做自变量,运用Statal2.0,首先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进行Hausman检验,得Prob>chi2=0.0103。由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由上表可知,无论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都有两个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由于扰动项存在自相关导致的,为了判断扰动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进行组内自相关检验、截面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检验,组内自相关检验得出P值为0.0031,因此可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的原假设,即扰动项存在组内自相关。

组间截面相关检验Stata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中P值为0.002 3,故强烈拒绝“无截面相关”的原假设,认为存在截面相关。

异方差检验所得P值为0.0611,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异方差。面板数据的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基于以上检验结果,构建模型为

其中:in3i,t,为第i个省(直辖市)第t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iai,t-1为第i个省(直辖市)第t-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fdei,t-1为第i个省(直辖市)第t-1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humi,t-1为第i个省(直辖市)第t-1年就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fei,t-1为第i个省(直辖市)第t-1年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pli为不随时间改变的地区固定效应,其中pl1、pl2、pl3、pl4、pl5、pl6为代表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固定效应的虚拟变量。

对数据使用“同时处理组内自相关和组件自相关的FGLS”进行回归。因为模型方程中设定有常数项,为了避免“虚拟变量陷阱”,本文选取代表北京市的虚拟变量作为基准组,只生成5个虚拟变量。Statal2.0输出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fia、fde、fe和5个代表地区固定效应的虚拟变量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hum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控制变量hum、fe的系数分别为0.079 176和0.467 373,表明人力资本投入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有促进作用,这与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效率的系数为-0.289 22,金融效率同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这一结论符合大多数学者对中国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陈立泰认为尽管当前我国金融资源已相对丰裕,但是部分处于第三产业的企业仍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长期将金融资源向那些缺乏自生能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供给,金融资源未能实现效用最大化。金融资源的流向问题一直是抑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问题。

叶耀明等认为当前调控商业银行贷款发放量是货币当局主要货币政策之一。面对复杂多面的经济形势,政府采取相机决策的政策,逆经济周期操作以熨平经济波动。当经济过热时,货币当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当经济衰退时,货币当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因此出现了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之比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负相关的结果。

本文认为金融效率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负相关的原因在于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第三产业中的自来水、天然气、通讯、电力、邮政、铁路、公路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由于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资源稀缺性、沉淀成本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这些行业往往由少数几家企业独占经营,在我国即由国有企业控制经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降低信贷风险和减少管理成本的考虑,更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供给金融资源。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但是,获取垄断利润的国有企业普遍管理机制冗杂松散,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真正支撑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来自民营企业,这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不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企业将迅速被市场淘汰。第三产业中的文化娱乐、饮食餐饮等非垄断性产业由于不具备由国家统一大规模化运营的需求,这些产业则基本上完全由民营企业主导。因此民营企业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虽然我国金融在不断的发展,近几年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加大了信贷投放量,但是金融资源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分配严重不公,作为促进产业升级主要动力的民营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出现金融效率系数为负的结果。

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十分显著,在l%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为0.0096。这说明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规模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量大说明该地区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同时也说明该地区金融资源较为充沛,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由许许多多中小企业带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各项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所以,地区的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金融规模扩大对产业结构升级虽然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系数小于0.01,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有力。单纯扩大金融规模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是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比例、降低银行业的垄断程度以及合理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可以提高融资效率,为更多有前途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规模扩张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各次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具备金融配置效率提高与金融信贷公平等外界条件。近年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势头强势,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城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外资银行的数量和业务范围也在逐渐增多和扩大。这一方面填补了中低端金融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认为,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将逐渐增大。

4、结论

本文利用2004-2011年四省两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效用差异。金融效率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规模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金融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作用源于金融资源的错配,若要挖掘金融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审慎监管、合规运营的原则下,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改善当前信贷配给失衡的现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②监管部门要疏通投资渠道,引导投资方向,金融机构不应把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等易产生泡沫的行业,要看到第三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服务需求。③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从制度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金融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字词升级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