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
医科生是这样炼成的
●安顿
2014年2月23日,在去学校的火车上,医科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大江看到患者“辱打怀孕护士”的新闻。大江的学校在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一座省会城市,这学期开学,5年本科生涯,他走过了一半。
2013年浙江温岭袭医案发生后,一位老师给他们上课说,那些有火儿冲着医生发的人并不知道,他们要打要杀的那个人也挺命苦。老师曾经是学校附属医院的住院医生,盯急诊室,成年累月上夜班。后来,他累病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给他看病的学长劝他改行。老师说,当年他特别难过,当医生是他的理想,熬这么多年没叫过苦,离开一线是一生的遗憾。老师是性情中人,说着说着就哭了。他说,你们这些孩子,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一定要坚持,只有在生死线上跟阎王爷拉过锯,才能明白什么叫救死扶伤。
当天晚上,大江和几个男生跟这位老师一起喝酒,老师第一个喝多了。老师让他们把书包里的书掏出来叠成一摞 ,他们老老实实照办,老师晕乎乎地说:“就没有一个专业能比咱们的书厚。这些书倒了能把脚砸成骨折……”
每天早晨6点,大江的闹钟就响了,他忍着困意起来念英语,一般要40分钟。一般上午都有课,下午没课的时候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完成作业或者看书,不看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课听不懂。忙成这样,还是会挂科,四门补考后就再没有补考机会,毕业不给学位。一门功课的书,比一套《红楼梦》还厚,这样的功课,一学期好几门。
和真正的学霸相比,大江的忙只能算学渣级别。学霸是常年泡实验楼的独行侠。大江每天晚上10点准时收工,跑步半小时后洗洗睡,11点,宿舍楼熄灯。这时候,学霸才陆陆续续从实验楼“飘”回宿舍。到了准备考试的阶段,人人都是学霸。11点之后,大家亮出各自的神器,首先是白天充满电的小台灯,其次是一张铁腿能折叠、价值15元的“炕桌”,有了这两样东西,完全不受熄灯影响,照样学习。
他们系谈恋爱的人不多,对他们来说,功课紧张挤占了恋爱时间是一大问题,同时,繁重的学业也严重破坏了大家的形象,还有更重要的,能考上医科大学的女生,呵呵,“都不是班花”。
从大江考上大学开始,不止一个人说过红包的事。他爸妈单位同事说,你家孩子选了“有钱途”的职业,别管他是谁,吃五谷杂粮就会生病,生病就得找大夫救命,要多少钱都得给……他妈回家讲给他听,说:“儿子,你听见了吧,现在很多人是这么看待医生的。”大江的妈妈在医院妇产科工作了10年。10岁之前,大江几乎没有跟妈妈一起吃过年夜饭,她一过节就值班。
大江刚入学时,妈妈观摩了他的开学典礼。每一名新生都穿着干干净净的白大褂,集体宣誓。当新生背诵誓词时,她忍不住流泪了。她无法分辨哪一个声音来自儿子,但是,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青年时代的自己。回北京之前,大江的妈妈认真地将誓词抄下来,让孩子贴在床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相比于医生都知道的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红包显得猥琐而累赘。
有位老师对大江说,红包不能照亮医生的未来,医生有自己的运势。哪个医生都不愿意病人的生命结束在自己手上,但有时候这样的事情偏偏会发生。有的医生,因为这种事,一辈子有了心理阴影……
对大江来说,学医让他改变了一些过去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以前看过那种电视剧,一个人得了癌症,医生不跟他说,悄悄告诉他的家属,家属偷偷地哭被患者发现了。以前大江挺感动的,现在就觉得有点儿可笑,这不是一种理智、科学的态度。作为医生,首先应该尊重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知情权。医生需要做的是平静理性地讲解,不用危言耸听,也不用故作轻松。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就是尊重人。
新学期开始,大江去看望正在实习的学长,曾经的好兄弟坐在医院楼梯上,一脸疲惫同时眉飞色舞,他们描述了实习期间的“美好”生活,如何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术,如何参与抢救……种种美好的代价就是,上不完的夜班和刚趴下打盹儿就被叫醒的一惊一乍。这是所有医科大学学生的必经之路,在破茧成蝶之前,5年的时间,既短暂又漫长。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