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 德育如水润心灵

2014-03-13 17:38杨一彪等
中国德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生命

杨一彪等

生命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做

生命教育的理念现在已逐步深入中国的教育界,生命教育的实践也悄然在全国许多大中小学开展。但生命教育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德育工作者,在一些学校甚至被当作“花瓶”高高供起,也因生命教育“无法量化”和无法“短期见成效”而被实质性地边缘化。泉州市培元中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命教育之路,真正把生命教育融入到了校园文化之中,使生命教育不但具有了实效性而且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发现生命之美”—校园生命教育模式

培元中学生命(心理)教育以“重预防、重全体、重体验”为理念,以“发现生命之美”为主题,以“体验式生命教育”为创新模式和突破口,以“生命(心理)教育中心”为工作开展平台,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生命教育网络。学校的生命教育高度关注学生的人生体验,工作重点和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发现生命的价值、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目前,我校共承接了三个国家级生命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发现生命之美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品味艺术—欣赏人生(艺术之美)、传承经典—感悟人生(文化之美)、拥抱健康—把握人生(生命之美)。这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南音生南国—体验传统艺术之美”专项研究、“书法与繁体字阅读—体验文化传承的价值”专项研究、“国学—我的人生财富”专项活动、“悦读,体验生命成长快乐”主题研究、“我与‘百年培元”校史研究、“雅言经典天下传”经典诵读实践与研究、“心育排舞—体验生命健康的快乐”心育创新性研究、“亲亲孩子、亲亲书”生命教育家长培训计划、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体验式生命教育成长营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

除此之外,我校丰富的人文资源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泉州培元中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曾亲笔为学校题词“共进大同”“为国树人”,这使得培元中学成为国内唯一一所同时拥有孙宋两位伟人题词的中学。学校精神就是爱校如家,我们把“爱”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弘扬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的“大爱”精神。例如,培元校友张文裕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他曾和爱因斯坦一起工作,有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得意门生。他一生爱国爱乡爱校,临终前将遗产的三分之二交了党费、三分之一捐给母校;2012年感动全国无数网友的姚兰老师,是我校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他一辈子省吃俭用,去世后留下遗嘱将毕生积蓄共52万元全数捐给学校,不慕任何虚名。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学校当前几乎全部的建筑都有校友捐赠的成分,校友还在母校设立了30个基金,总额2000余万元,而这种传统百年以来长盛不衰……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接受熏陶和教育,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人生成长的全过程去领悟生命的美,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父母、回馈社会。

“中心是我家”—校园生命教育中心

当前,生命教育开展情况比较好的学校几乎都是在良好心理教育平台上起步的,培元中学也不例外。历经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后,培元中学正式建立了集休闲、咨询、减压于一体的校园生命(心理)教育中心。

这个中心在校园里相当“火爆”,同学们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到中心去玩儿啦!”。为了这句话,培元中学的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我们用“家”的理念对教育中心的环境进行全面改造,陆续建立了心理减压工作室、培元时光生命悦读吧、沙盘游戏室、益智游戏台、团训中心、学术报告厅,完善了心理游戏软件和测试系统,并且实行全天候开放。大大增加了中心的访问量,彻底改变以往生命(心理)教育中心“有问题才来,没问题远离”的局面。

小林同学是中心的“常客”,看着外表秀丽的她内心却极度敏感,经常动不动就泪流满面,并流露出轻生厌世的念头。起先,她只是坐在摇椅上翻翻书或是走走看看,后来在值班老师的关注下开始喜欢聊天、带作业到中心来做,以中心为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她从一个不敢独自理发、坐公共汽车、到食堂吃饭的内向女孩慢慢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变成了中心的小志愿者,还在自己的课桌上放了个“心理咨询”的牌子。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把自己做的工艺品小心翼翼地挂在中心的每个角落并和每一个老师合影留念……小林同学后来顺利考上了一所北方的名牌大学,一年后她回校向老师汇报自己已加入了大学的心理协会并成为骨干。

像小林同学这样把生命教育中心当作“家”的同学越来越多,中心里摆满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纪念品,每一件东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中心的老师是学生们的“大朋友”和“知心姐姐”,在目前的15位专兼职教师中,有7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如此质量的师资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们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钻研和开发出了诸如网络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亲子关系辅导、生涯规划辅导、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等一系列优秀的校本课程。自2010年起,培元中学成立了泉州市首个“生命(心理)教育教研组”,以此规范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生命教育教师的业务修养、保证生命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生命(心理)教育中心坚持“可读性强、力求原创”的原则,出版月刊《一叶秋》,采用栏目主持人负责制和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稿,低成本制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被认为是福建省办得最好的校园生命教育刊物;2011年,将“发现生命之美”活动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全校师生跳排舞;成功举行了六届全校性的“师生心育排舞大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老师以年段为单位,充分展示了学生惊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以及师生快乐、热情、健康的精神风貌。其中,教师代表队一举夺得2012年全国排舞大赛的四项一等奖。

“心灵试验田”—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

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是生命(心理)教育中心的“直属”班级,自从2011年秋季成班之后,我校生命(心理)教育有了自己的“试验田”。

该班级为小班,成员30人。我们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发现生命的价值、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核心理念,力求克服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漠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弊端,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学生个体与班集体、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室布置上,充分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心理学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国学、阅读和艺术的比重,改变传统的教学生态力求灵活生动,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和体验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建立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性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在培元中学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由于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教师的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也大大提高了实效性。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适应新课改,促进教育走出瓶颈的有效之路。

例如,黄霞兰老师在课文《巴东三峡》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将桌椅摆成一条曲折的长江三峡形状,然后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长江的不同江段。教师充当游客“游览”长江,每到一处,会有学生自主介绍他们组代表的江段特点。黄老师寓教于乐,利用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在上话剧课时,黄老师会让学生先观摩经典话剧,然后排演课本剧并在班级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掀起了一股狂热的阅读剧本热。

2012年7月,培元中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成长营的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7天的北京游学之旅。离开父母的照顾,学会自理、独立、互助,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孩子们的收获已超过了一次简单的旅行。拎着重重的行李箱、乘坐近20个小时的火车,并非易事。“我不太会拖行李箱,手腕扭了两次,后来才慢慢找到诀窍。”初二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的许光妍同学说,“第一次乘那么长时间的火车,铺位窄,睡不好。不过老师、同学彼此之间距离很近,可以促膝聊天”。“在家里都是父母照顾,这次出门要自己洗衣服、安排作息、收拾行李。”初一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的辜千慧同学说出了大家的体会。一路走一路看,同学们把旅途的所见所闻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身边的元素、空中成像、仿人机器人……在中国科技馆,同学们感受奇妙科技;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启蒙的艺术……在中国博物馆,同学们触摸历史的脉络。北大、清华……同学们领略了中国最高学府;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同学们见到了古代建筑的风采。每天,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游学日记,还要完成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游学作业。初一年级的吴怡欣和初二年的许光妍都有恐高症,登长城时,她们有些犹豫,一些同学上前拉着她们的手,另外一些同学在后面“保护”,一步一步把她们“推”上了长城高处。终于,所有同学都到达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在这短短几天的游学中,像这样互相帮助的画面还有很多。班主任薛庆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7天之旅,就像一个浓缩的生命旅程,同学们拥有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的阅历,他们学会了自立,树立了自信,也学习了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是他们人生中宝贵的体验。”

自2011年成班至今,我校在初中每个年段都设立了体验式生命教育实验班,我们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成长营走进了乡村、茶厂,在南少林寺学习正宗的少林功夫,在洛阳桥、老君岩、闽台缘博物馆研究传统文化……接下来,同学们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邀请将赴巴黎演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艺术,还将于今年暑假前往法国蒙彼利埃市拜访他们国际友好班级的小伙伴们……

我们希望这些孩子在打好中华传统文化扎实基础的同时具备国际视野,通过练习中华传统武术和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通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和演出实践形成较高的审美情趣,并在多种类型的体验中学会自尊自爱进而达到“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人生境界……我们会把这种经验逐渐向全校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天空阳光灿烂!

【杨一彪,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校长】

打造心灵成长的乐园

文 _ 赖东升

目前,中学生群体存在学习压力过大、青春期异性交往过密、人际关系紧张、网络游戏“中毒”、自信心不足、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究其根源,既有学校、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力度不够,方式方法陈旧的原因,也有家长过度溺爱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等原因。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福建省泉州一中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打造“255”(“二总”“五基本”“五结合”)的心育工作模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目标指导下,坚持预防性、全体性、发展性的总原则,统筹基本原则(活动性、情绪性、主体性)、基本目标(指导适应、促进发展、激发创造)、基本功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智能、完善个性)、基本阵地(个别咨询、团体咨询、课题讲座与心理科学研究)和基本队伍(心理辅导教师、德育教师、医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行为矫正、全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测试建档重实效 学校定期应用福建省师范大学心理系叶一舵教授研发的心理测评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后,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干预之后,心理的积极变化,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咨询辅导常态化 在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心理辅导站,配备有心理测量室、音乐放松室、沙盘辅导室、心理活动室、家庭及社区辅导室、放松椅、音乐按摩椅、师生个人减压仪器等硬件设施,营造舒适宁静、温馨安全的环境。在“专兼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了一支由3名专职心理教师和7名兼职心理老师组成的专业化团队。辅导站每天都有心理教师值班,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十多年来,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心理咨询活动,辅导站直接或间接咨询、辅导人数达1万多人次。

“三级监护”成体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少数存在心理、行为等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行为矫正工作。譬如,对存在恐惧、说谎、失眠、攻击行为、强迫症等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矫正其心理障碍。学校重点建立了以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主体的初级监护网、以学校辅导站为主体的中级监护网、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体验中心、专科医院等为主体的学生心理服务机构的高级监护网的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十多年来,先后成功转介个案的有25人次,评估休学、在家调养的有110人次。

全员参与齐育人 班主任、科任老师等都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品格人格都将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学校通过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案辅导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帮助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达到师生体态语言和心灵语言的和谐交流。

文化磁场摄心灵 一是开设“心育课程”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常态化。将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引进课堂,每周在初一、高一年段开设一节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已累积辅导学生八千多人。二是挖掘隐性教育资源,通过创办校园心育刊物《心海导航》、设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宣传专栏等形式,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三是在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等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举办大型户外心理趣味活动专场、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漫画展、心理沙龙系列活动等四十多场,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组织心理教师到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工作,为社区内幼儿园、未成年人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四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后承担6个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初中部分)。五是按照“以本校专业团队教师主讲为主,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专题讲座为辅“的工作思路,先后举办150多场不同专题的心理辅导讲座(本校教师主讲),并聘请福建师范大学心理系叶一舵教授和程利国教授、华侨大学赵冰洁教授、江夏学院副院长程灵教授等10名专家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办17场次专题辅导报告,辅导学生11200人次。在良好的心育氛围熏陶下,学生心理不良率由35%下降到18%。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别差异,泉州一中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创设良好心理氛围,促使了师生健康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必将在教育的百花园里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赖东升,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校长】

“石鼓山背后的故事”

文 _ 陈燎原

晋江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52年,位于城区石鼓山。2012年12月,正值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出刊《石鼓山的故事》书系(6种6册),并以“感恩与责任”为主题,以文化故事为线索,展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经过多年来对德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摸索出一条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讲文化故事,实现了对学校文化的一次重建。

什么是校园文化故事?它是以师生创作、讲述和引用的故事,进行相互交流,以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文化活动,“土生土长”,具有鲜明的校本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学校于2009年开始开展文化故事活动,至今已经有四年时间。

文化故事是道德教育的清泉活水

德育有两个难点:一是选择有效的教育载体,二是师生活动过程的内化。校园文化故事,事件虽短小,但“滴水见太阳”,故事虽平凡,却能荡起情感的波澜,引领师生体验生活、感悟成长。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初二年级陈慧玲同学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一罐杏仁》。陈慧玲的奶奶是聋哑人,不识字,与家人交流有很大困难。奶奶很疼爱孙女,可孙女不领情。故事说道:“又有一次,学校的休假时间调整,要晚一天回家,奶奶不知道,拿着日历跟在家的妈妈比划着,嚷着,叫着。原来她从日历推算过了五天,她的孙女应当可以回家了,她拿出珍藏的一罐杏仁要给她的孙女品尝。”

讲述到这里,陈慧玲哭了,班上的同学也掉下了眼泪。学生生动讲述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从体验、构思、讲述到引发更多反思和心灵体验的过程。

自2009年学校开展讲故事活动以来,通过一年春秋两季的文化故事征集活动,借助升旗仪式、教职工例会、主题班会、学生家长会、课堂教学等活动,学校形成了写故事、讲故事的良好氛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两次到学校指导文化故事的创作与传播,他说:“晋江一中文化故事对当代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文化故事是心灵唤醒的阳光雨露

校园文化故事是生活的故事,也是生命的故事。只有生活的故事,才能走进师生的生活,只有生命的故事,才能走进师生的生命。

首先,校园文化故事要有柔软性。故事就像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而要把真实的意图隐藏起来,让学生在故事的交流去领悟。讲述文化故事不是讲空话,说套话,而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予以启发,在方法上予以指导。

其次,校园文化故事要有思维型。在一个人的成长路上,遇到问题和挫折,会感到不安,甚至产生焦虑,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它们。人有时是不理智的,依赖感觉思考问题。我们生活中所做的决定,更多的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不单纯基于理性,受观念的控制。好的故事会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认知,从而改变情绪,让心理得到一次平衡。

文化故事是师生成长的理想翅膀

教育叙事可以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文学化的教育叙事,一是科学化的教育叙事。校园文化故事属于教育叙事。文学化的文化故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重在唤醒和激励;科学化的文化故事,在故事的基础上,突现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小故事中揭示教育的普遍意义和规律。无论是撰写文学化的文化故事,还是科学化的文化故事,都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的实践过程。

教育本质往往隐含于在文化故事中。学习教育理念和理论固然重要,但科学化的教育叙事,即科学化的文化故事,或许是更适合教师的专业成长。2012年,学校立项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教育科研课题“以文化故事为载体,构建特色学校文化—中小学生德育活动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推动了文化故事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科学化的文化故事,可以使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的体验演变为文本,可以保存和交流,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创作文化故事是一种反思过程,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教育人生故事里,教师可以不断地发现自己、创造自己。

文化故事是广大校友的精神故园

学校六十周年校庆征集校庆文化故事,广大校友从他们的记忆深处,寻找褪色的生活底片,写成一个个文化故事,出版专集《鼓报春晖》,建构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成长的宝贵资源。校友郑红珠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故事中回忆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家庭变故和学校对她的倾力帮助,她动情地说道,“感谢校友蔡文雄‘嘉耀助学资金会,感谢晋江冬泳协会,是他们如太阳般指引我前行”。

校友赖永铺把自己的藏书一万册捐献给母校。学校为他建立图书专室,取名“春晖书屋”。他在《春晖序》说:“期盼春晖书屋能成为母校师生遨游知识追逐梦想的花苑。循着母爱的足迹,漫走在人世间去普及大爱,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希望。”广大校友和校董,为支持母校的发展,慷慨解囊,捐资办学。

校友、校董的文化故事和感人事迹,在校园里广泛传播,使师生感悟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汲取到奋发向上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几年来,学校获得省文明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被授予福建省知识产权试验学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文化故事是人们价值观的反映,它折射出道德的光辉、心灵的和谐;文化故事是强大的力量,它唤醒、激励、鼓动人们,开创崭新、美好的人生。

【陈燎原,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校长】

明德向善 造福桑梓

文 _ 黄警尘

在闽南文化古镇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有一所拥有12年办学历史的民办学校,在2013年的高考中,本一率达37.27%,本科率高达90.04%,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晋江市子江中学。子江中学以学校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立足点,弘扬“博文约礼、格物致知”的精神,创新民办德育模式,走慈善办学之道路,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实践、会合作、会创新”的综合型人才。

慈善办学 以人文立校

子江中学创建于2001年。时值全国上下名校实行初高中分离,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办高中。初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后,国家财政很难顾两头。这对民办中小学教育而言,是困境也是契机。此时,我在闽南名校养正中学任职校长,即将退休,却收到了福建省著名企业家、子江集团董事长柯子江先生的办学邀请。当时的情况很复杂,相比全国各地同时投建的民办中学往往都有名校作为依托,而子江中学没有,其要独立于养正中学办学。那学生在哪里?师资在哪里?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最后,董事长柯子江先生一番“慈善办学回馈社会”的肺腑之言(“能吃苦,脚踏实地,从无到有,迎难而上是我们这辈人的特点”“何况,我办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回馈社会。如果是想赚钱,那就要办企业,而不是学校。是吧!”)打动了我,于是我迅速组建学校领导班子,将一帮“精锐之师”聚集到子江中学。董事长质朴的办学理念凝聚了人气,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于是,学校一年一个台阶,蒸蒸日上。

办学以来,学校每年都有丰厚的奖学金、助学金,已先后减免学费、颁发学科竞赛奖励金、年度学生学习优秀奖等累计5000多万元。在这片慈善的沃土上,慈善的精神深入师生内心。全校师生慈善捐款数已超过200多万元。汶川地震捐款,一下午全校师生认捐51万元;安海慈善协会成立,全校师生捐出了22万元,占所有学校捐款的一半以上;老师遇到病灾,学校同事一下子就捐出7万多元;同学遇到病灾,同班同学立即把一笔笔爱心捐款送到病床前。“慈善办学、人文立校”的办学理念薪火相传,深深扎根于每位师生心中。

“六个学会” 促习惯养成

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细节,学校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为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学校提出“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德育具体化为“做人”,让一个个知书达理、阳光质朴的孩子在校园里涌现;“学会生活”,校园集体生活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使其能自立,有生活的智慧;“学会求知”,校园里学习蔚然成风,孩子求知欲望强,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实践”,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还是各式各样的论坛,都为同学们提供着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合作”,教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为孩子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会创新”,让同学们具备了新时代的素质,成长为新时代的主人。

主题教育 显办学特色

学校突出各类主题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养成教育、尊师感恩、心理健康、爱国爱乡、阳光长跑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道德讲堂、青春与理想、推优入党等各类型主题活动。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已逐步形成了以“班风综合评比”“五项常规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主题教育月”活动等为系统的子江中学德育管理特色,形成精品化德育工程。学校坚持开展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坚持诚信立校,诚信育人,教育全体师生以诚待人。同时,为了“强意志健体魄,加强学生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还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社团引领 建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平台作用,构建具有子江特色的十九个学生社团,如文学社、广播站、书画社、英语口语协会、话剧社、棋社、瑜伽社、街舞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摄影社、荷风艺术团等,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元宵灯谜竞猜、“三·八”妈妈我爱您手工制作比赛、心理健康活动、文化广场个性展示、“五四”游园活动、社团日、“六一”儿童节、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节尊师感恩、向国旗敬礼、革命传统教育等;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延伸部分;把科技节、艺术节、校运会等作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

学校坚持把教学质量的提高摆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被评为“晋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民办先进学校”“2010中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泉州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学校党支部还被评为“泉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深信手握“诚信、规范办学,服务社会”的名片,坚持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紧扣时代的脉搏,我们定能办好人民需要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体子江人将朝着“铸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建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培养特长突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办成闽南新名校”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黄警尘,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校长】

搭建家校共育彩虹桥

文 _ 黄加贤

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当今不少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的互动交往,使孩子因缺乏关爱而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和障碍。

泉州市晋光小学密切家校合作,以家长委员会为抓手,增强教育合力,搭建亲子交往平台,促进亲子共同成长。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学生家长自愿组成,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是学校的参谋和咨询机构以及学校和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精准定位 多重角色显担当

家长委员会该如何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职能,这是摆在不少学校面前的问题。为此,学校制定《泉州市晋光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品牌的全面提升。

家校沟通的联络员 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进校园;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促进家校之间联系和沟通。

学校管理的参与者 召开工作会议,推选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校管理的监督员 定期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有利促进了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学校规范办学。

学校发展的智囊团 一年多次协助学校向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收集意见和建议,便于学校归纳整理后合理采纳。

学校教育的义务兵 学校实行“家长义工制度”,家委会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可以为学生、家长、教师上课的“讲师团”、为学生提供教育基地参观实践的“联络团”以及为学生提供诸如“维护秩序、提供车辆”等后勤服务保障的“后勤团”,培养家长热心公益事业的风尚以及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精神。

家长学校的协办者 配合学校每年邀请具有丰富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家长进行诸如“让孩子学习成才”“让生命充满爱”等主题的集中培训;倡导家长在自愿的基础上订阅和学习《爱的智慧》幸福家庭教育读本,在泉州德育网在线学习家庭教育讲座视频;配合学校举行家庭组合接力赛、“小手拉大手,快乐山间走”等亲子活动;协助学校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出版《泉州市晋光小学优秀家庭教育经验文章汇编》。

学校品牌的宣传员 品牌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保证。不同于盈利性企业,学校品牌的传播往往依赖于口口相传。家委会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QQ群等形式宣传学校办学成绩,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凝心聚力 家校合作引思考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的启蒙之师。学校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办学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教育环境。基于多年以家长委员会为平台的实践探索,有如下思考:

重亲情 多陪伴 亲情无法替代,成长需要陪伴。针对不少家长因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子女,而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弥补亲情缺失的情况,学校举行了“欢乐童心·美丽家庭——我们和留守流动儿童在一起”主题关爱活动,来自泉州市各县区50名留守流动儿童和晋光小学50个爱心家庭进行抓“乌龟”、解“手链”、制作妆糕人和木偶趣味拼图比赛等亲子互动游戏。通过互动,留守流动儿童得到了爱心家庭的关爱,同时也密切了爱心家庭的亲子关系,培养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也要看到,对于留守流动儿童来说,来自爱心家庭的爱是友情之爱,无法代替父母的亲情之爱。如果亲子之间长期缺乏沟通与交流,就会造成亲子关系危机,而亲子关系危机恰是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的根源。所以,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亲子互动等活动呼吁所有的学生家长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

同体验 共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陪同孩子阅读图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半个小时。同时,要求家长撰写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并进行汇编出版,举行亲子阅读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会有利于孩子产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基础。而家长也能从中获得知识,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而完善自己。

转观念 修内功 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针对很多学校家长学校流于形式、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情况,学校定期开课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自身素质。2012年,在操场举行《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校园主题演讲活动,全校师生和家长共有3600多人参加。演讲内容包含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和爱自己四个部分,并针对如今的孩子缺乏付出爱、表达爱的状况,设计了孩子与父母的互动环节。这场演讲不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场深刻的教育。

【黄加贤,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校长】

让心有停泊的港湾

文 _ 陈绍瑜

福建省泉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关爱心灵成长,缔造幸福人生”的理念指导下,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育成长的普遍规律,以为社区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为服务内容,对未成年人学业受阻、不良行为等情况重点扶助和干预,对受侵害的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救助,以创建社区骨干团队为切入点,构建了未成年人的社区服务保障体系,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公益性、系统性、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专业化团队 保驾护航 为了创建一支优良的心理服务队伍,“中心”针对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的业务水平及自我成长情况,组织培训班,强化专业培训。同时,组织“中心”团队开展继续教育,每个月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讨论、案例分享及专家督导,并长期招募“中心”心理志愿者服务团队,不断扩充专业队伍。

辅导站点 全网点覆盖 积极走访基层,帮助各区域辅导站、辅导室建立整理规划,监督其软硬件设备质量,指导其业务技术,帮助其完善各项制度的建设。

目前,已先后帮助如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七中、晋江教师进修学院、城东中学、南安华侨中学等泉州各地市多家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帮助学校建立咨询室、测量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团体活动室、阅览室、绘画室、涂鸦墙等功能室,完善内部辅导体系。

专家督导 专业化提升 邀请专家对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督导,通过开展各类沙龙讲座、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和培训会议,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服务团队专业技术质量水平的提升。

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叶一舵教授、赵冰洁教授、林永乐教授等为心理咨询师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专业督导讲座。开展“放飞心愿,追逐梦想”高三学生减压系列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援助活动”“感恩与爱”“关爱孤儿送温暖”“促进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与犯罪”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等主题活动;指导并协助惠安一中在崇武社区举办家庭教育体验活动。

举办了三期“泉州市(中小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业务骨干培训会;与爸妈在线泉州发展中心联手举行“鲤城区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培训会”;在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开展“提升职业幸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为主题的教师培训;与石狮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合作举办了石狮市志愿者团队的培训。

多元宣传 定向化传播 通过德育手机报、自制期刊《心育》以及开展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知识,指导家长和社会学习心理知识,提升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与重视。

邀请马一友老师到社区做心理调适专题演讲;与蜜多咨询机构的张老师等合作到新华中心小学做留守儿童团体辅导;开展了特殊家庭心理辅导培训讲座,并到社区做“心理治未病”培训会;组织志愿者到社区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产生了积极效应。

【陈绍瑜,福建省泉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秦 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生命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