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县阿达滩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浅析

2014-03-12 00:36周晓颖张轶伊永国
新媒体研究 2014年2期

周晓颖+张轶+伊永国

摘 要 新疆若羌县阿达滩铜多金属矿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元古界长城系小庙岩组(Chx),是以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体的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为浅海相沉积环境。矿区岩浆岩主要由印支期晚三叠世的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为一套钙碱性侵入岩。矿区中在主要的矿化蚀变带上显示有较好的磁异常的物理特性。该矿床为接触交代变质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浅海相沉积;磁异常;接触交代变质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69-01

本文针对新疆若羌县阿达滩铜多金属矿的区域背景及矿区地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

1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1.1 区域地质特征

阿达滩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地层区划隶属于华北地层大区、秦祈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该区地处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构造带中东段,南为库木库里新生代盆地,北邻柴达木新生代盆地。宏观上,出露地层具有时代跨度大、分布零散、并受构造破坏变形变质作用等后期改造的基本特征。

1.2 区域构造特征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之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南东侧,北西邻阿尔金山脉。历经吕梁-燕山期多旋回造山运动的作用,以至壳缘结构复杂,演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甚为复杂的构造格架。区域构造形迹与区域沉积建造延伸方向一致,均呈北西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系统对区域沉积建造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1.3 岩浆岩

本区的侵入岩主要发育于祁漫塔格构造混杂岩带中,呈岩体或岩枝产出。

区内的祁漫塔格造山带中零星分布有浅变质基性、超基性岩体,如库木俄乌拉孜辉长岩、橄辉岩残留体群。

2 控矿因素浅析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小庙岩组(Chx),该组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东部。地层由于受断裂构造挤压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的破坏,岩石较破碎,局部见有糜棱岩化。岩石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反映出该岩系变质程度较高。

2.2 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均被印支期晚三叠世侵入岩侵入,为本区控岩控矿主要断裂构造。主矿段断裂为F1。F1分布于主矿段中部的河沟中,走向呈北东40°展布,主要表现为河沟两侧岩石十分破碎,岩层产状相反,有明显的平移错位现象。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活动强烈,岩体分布面积占矿区面积95%以上,与阿达滩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岩体呈北西向的不规则形态,岩体整体为岩基状产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岩体侵入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印支期多旋回侵入活动,对本区铜多金属矿产富集起着极为重要的动力驱动—改造叠加致富作用。

2.4 变质作用

矿区由于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成分经受了改组和改造。多表现为重结晶作用,岩石变质程度中等,变质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绢云母、斜长片麻岩、眼球状斜长片麻岩等,变质作用对铜、铅锌矿化层内成矿物的后期富集成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矿体地质

3.1 矿(化)体特征

矿体集中分布于矿区南东部一带,含矿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岩组,受印支期晚三叠世侵入岩体接触控制。矿化与矽卡岩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含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及含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内,为矽卡岩型硫化物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为透辉石矽卡岩型,产出部位为矽卡岩底部与大理岩接触带部位,其形态呈透镜状、脉状产出,该接触过渡带是本区铅锌隐伏矿体的标志层。矿化体在层位空间上,铜矿化体在上,铅锌矿化体在下,具有上铜下铅锌之特征。

3.2 围岩蚀变

与矿区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石榴石矽卡岩化、透辉石矽卡岩化、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矽卡岩化、绿泥石透辉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等,它们往往重迭一起,组成一个综合蚀变矽卡岩带,在矿区东部与侵入岩体接触。

本区矽卡岩带的形成与侵入体接触有直接联系,它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热源,增强了成矿的热液活动。在矽卡岩带中有多种蚀变迭加,岩石碎裂明显,产状不清,岩层变形强烈,裂隙发育,矿化较强。当透辉石矽卡岩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四者迭加明显,则是工业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

矿区内分布最广泛的蚀变作用,主要以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为特征,在矿化地段以黄铜矿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特征。

黄铁矿化:与各类片麻岩、侵入岩、矽卡岩有关,在工作区中部尤为明显。岩石中黄铁矿主要呈自形—它形粒状,晶形主要为立方体,粒径0.03~3.5毫米不等,在矿中部存在其同质多相变体白铁矿,其具黄铁矿假像;呈粒状集合体,少量细脉状产出。

黄铜矿化:主要存在于接触交代变质带中,以矽卡岩中为主,多呈粒状、团斑状、填隙状、粒状集合体、细脉状产出,多见与黄铁矿、磁黄铁矿伴生。

闪锌矿、方铅矿化:主要出现在矿区的矽卡岩中,与黄铜矿化密切相关,闪锌矿它形不规则状,粒径0.03-0.25毫米不等,不均匀分布于岩石中;方铅矿,它形不规则粒状,粒径0.01-2×6毫米不等,在矿石中多呈粒状集合体分布。

合上述磁异常特征的分析解读,结合阿达滩全区磁测应用效果来看,认为磁测工作对圈定岩体、深部构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确定矿体位置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本矿区处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铜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长城系小庙岩组绢云母片岩夹大理岩中,与印支期晚三叠世花岗岩岩体接触,矿化富集与矽卡岩中裂隙的发育、多种变质作用的叠加和金属硫化物的出现有密切关系,说明侵入岩体接触带是控矿的前提,成矿受岩体接触带及北西向构造带所控制,各种变质作用的叠加和金属硫化物的涌现为矿化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4.2 矿床成因

由于本矿区矿体与侵入岩体接触带、构造、矽卡岩有关,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变质的矽卡岩型矿床。

4.3 找矿标志

本区大理岩经受了动力、热力及侵入体接触等多种变质作用的叠加,在主矿段东部出露的矽卡岩带,是经较强的热交代变质作用而生成,并伴随着铜多金属矿产富集。在主矿段西部的大理岩带远离侵入体接触带,地表的大理岩未形成矽卡岩,但经钻探工程验证,深部有透辉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绿帘石石榴石矽卡岩存在,并有铜多金属矿赋存于矽卡岩内。故矿区地表出露的矽卡岩带和大理岩带是本区的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1-2003年,J46C003001(库郎米其提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说明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