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稳定器”

2014-03-12 05:57张慎峰
财经 2014年6期
关键词:卖空稳定器股指

张慎峰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促进投资者避险保值等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有人怀疑股指期货是境内外机构操纵、做空中国股市的工具。

事实上,双向交易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是最普遍的风险管理工具,全世界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与股票市场相匹配的股指期货市场。

中国建设股指期货市场,目的在于完善股市内在稳定机制,夯实股市平稳运行基础,为投资者提供管理风险的工具。从全球经验和中国期指期货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看,股指期货绝非做空中国的工具。

完善双向交易

股指期货与“裸卖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在运行机制上具有明显区别,不可混淆。

一方面,“裸卖空”主要是指股票单向卖空,而股指期货实行双向交易机制,多空对立统一,天然均衡,不可被片面地视为做空工具。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中,很多国家采取了限制股票“裸卖空”措施,但从未限制股指期货运行。

另一方面,“裸卖空”存在明显缺陷,容易沦为市场操纵工具。传统的卖空是指交易者预期股价将下跌时,从经纪人手中借券卖出,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买入股票归还的行为。而“裸卖空”是指卖空者在借入股票之前就已向买方出售了手中根本没有的股票,且只须在规定的T+3结算日前买入股票交付,从而为卖空者提供了可以延后交付股票的三天空档机制。这种“先行卖空”机制在中国被完全禁止,但在美国起初并不违法。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此前也很少对这类交易施以严格监管,甚至一些“裸卖空”者在超出T+3结算日未能借入股票交付买者,也仍能继续交易一段时间。滥用“裸卖空”并对股价进行操纵的行为容易造成股市价格剧烈波动,极易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

与之相比,股指期货是标准化的避险工具,市场参与者既可以买多,也可以卖空,从而建立起期货头寸,在交易机制上并没有类似“先向买方出售手中没有的合约”的问题,也不存在延后交付的空檔机制,因而与“裸卖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恶化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裸卖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和措施,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股指期货并未施加任何限制。

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对完善股市内在稳定机制、奠定股市健康发展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股指期货交易量和持仓量显著增加,不但为市场提供了充分流动性,且有效减缓了金融危机冲击力度,获得全球市场的一致肯定。台湾期货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样评价股指期货:“在金融危机当中,股指期货成为股市下跌期间的‘疏洪道,减轻了持股机构卖出股票对股市的抛压,有利于股市稳定,股指期货是股市的‘稳定器。”

操纵并不容易

实践表明,做空机制本身不是各国监管机构打击的目标,操纵行为才是监管共同的敌人。从境外案例看,市场操纵有其具体原因和特点,需具备一定发生条件。

首先,做空操纵多发于过度开放和自由化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提高市场效率功不可没,但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配套,才能保证对外开放平稳推进。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则占据资金、信息等要素优势的机构或者个人,完全可以调配资源,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市场发动攻击。

国际投机资本于1992年狙击英镑、于1994年击溃墨西哥比索,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袭击亚洲各国货币,均是跨境打压市场的经典案例。

上世纪90年代初,墨西哥大力推进经济金融自由化,大量热钱囤积、投机资本横行,墨西哥比索被严重高估,1994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一路追杀,导致墨西哥比索几周之内就贬值70%,外汇储备耗尽,从而造成墨西哥比索和股市崩盘,经济危机爆发。

1997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由于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投机热钱大量流入,泰铢仍然维持与美元挂钩,且高于正常水平,量子基金随即大量卖空泰铢,最终使得泰铢兑美元一路狂跌18%,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开放和自由化不是市场操纵的原因,但盲目的全面自由化和开放政策,客观上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和机会。

其次,通过信息引导结合融券交易实现获利,是最典型的打压市场方式。美国浑水公司(Muddy Water)和香橼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是前几年打压中国概念股的代表,其惯用手法是: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负面信息,进而锁定目标,找到具体证据。第二步通过融券卖空上市公司股票。第三步联合其他机构,公开发布负面消息,最大限度制造投资者恐慌,当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时,再去买券还券,以此盈利。

上述案例中,打压市场的关键在于打压方凭借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或者“话语权”,改变市场对股票估值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常见的打压市场方式是“欺诈市场”,即散布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预测或者估值,误导投资者,但浑水等机构与此不同,它们有意避开了违法红线,并未发布虚假信息,而是通过放大负面信息的方式达到打压的目的。

第三,操纵多利用监管漏洞与产品自身缺陷达到操纵获利目的。历史上,韩国KOSPI2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产品都曾因产品设计问题和监管不到位被外资操纵。

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恒生指数期货为例,当时恒指成份股共33只,且前四大成分股市值占总市值的45%以上,只要对这4只股票做空(或只针对汇丰控股做空,汇丰控股市值当时占总市值的25%以上),就可以基本上达到做空大盘的目的。从风险控制角度看,香港联交所尽管有股票T+2交收规则,但中央结算所并未严格执行,使得国际资本有机会利用这个漏洞成功平掉期指空头头寸,从容买入股票现货。香港期交所对大户定义和持仓限制也较宽松。

由于上述产品缺陷和宽松的风控规定,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四,操纵多是利用特定宏观经济金融背景交互使用多种工具打压市场。由于基本面因素,外资顺势做空是有可能的,可用的手段也丰富多样,境外机构1998年对香港市场的狙击可谓打压市场手段的大汇总。

当时正处于亚洲金融风暴肆虐的时刻,特别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遇到空前信任危机。国际资本利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期货市场多方联动,自1998年6月-7月开始利用外汇远期、股票现货、股指期货等多种工具,抓住恒生指数的设计缺陷,攻击港币和恒生指数。

最终还是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入市干预下,经过1998年8月27日和28日的多番鏖战,才让外资机构未能得逞,无功而返。

可见,操縱之所以得逞,真正原因是宏观经济恶化、监管体制漏洞、产品自身缺陷,以及操纵者在信息、资金、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因素。要抑制操纵现象,必须从制度、监管、产品设计等方面入手,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防范恶意操纵

由上可知,资金操纵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在中国都不具备,并且中国的监管部门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与防范。

第一,中国金融监管总体审慎严格。外资意图做空中国、冲击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就无法回避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缺少这两个重要条件,做空中国就存在巨大障碍。当前,尽管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改革也在稳步有序推进过程中,但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热钱流入及外资机构在境内的业务活动受到严格监管。而且,裸卖空在中国是被严格禁止的。外资要试图实现各种卖空工具的串联组合、打压股市的目的难以实现。

第二,外资参与规模有限,利用股指期货打压股市不现实。目前外资只能通过QFII渠道参与股指期货,且仅限于套期保值,市场规模也极小。没有市场影响力,对国内股市的定价权影响微乎其微。外资机构 “唱空”、“看空”境内市场容易,真正“做空”却很困难。

第三,中国股指期货的设计广泛汲取了全球市场经验,并把防范市场操纵作为重要目标。沪深300指数期货标的指数选择科学合理,结构分散、市值较大,到期交割结算价计算采用了较长采样时间,具有很强的抗操纵性。

自推出至今,合约面值一直维持在6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大的合约之一;成分股集中度不高,前10大成分股权重从上市至今一般维持在22%左右,与KOSPI200指数和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权重高度集中形成了鲜明对比;到期交割结算价采用最后两小时现货标的指数价格的平均值,有效增加了操纵的难度。

第四,实行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中金所实行了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全面覆盖市场操纵的主要风险点。股指期货保证金比例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有效压缩杠杆。严格限制单个投机客户在单个合约上单边持仓水平,严格管理大机构套保套利额度,有效提高了抗操纵能力。

股指期货在境外市场已成功运行多年,中国股指期货推出至今,持续健康成长,功能逐步发挥,对股市只帮忙、不添乱,当然也绝不会成为做空中国的工具。

中国监管机构应对境内外“做空中国”声音保持高度重视和警觉,不能被动地任其发展,而应及时填补漏洞、固本强基。只要市场的制度健全、规则完善、监管有力,中国就能避免被恶意“做空”。

作者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

猜你喜欢
卖空稳定器股指
鸡头稳定器
上市公司卖空交易后财务状况会改善吗?
平安千亿回购 股指触底回升
股指再度回落 机构逢高减仓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股指震荡走高筑底之日可期
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低频振荡的原理与应用
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及试验探讨
PSS4B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