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扬州御档》成书侧记

2014-03-12 12:12董潇潇
档案与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史馆奏折清宫

董潇潇

(扬州市档案局,江苏扬州,225002)

2009年,笔者初到扬州市档案局馆工作,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到清宫扬州御档项目中并担任编辑工作。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文史项目,对一名入行新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殊荣。

经过一年的努力,线装一函六册《清宫扬州御档选编》顺利付梓。次年秋天,《清宫扬州御档》一套十八册正式发行。之后,接踵而至的奖项和社会广泛赞誉,证明了这一项目的巨大成功。外界的鲜花与掌声固然令人欣喜,然而尘封于百年前的盛世繁华得以悉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扬州的重要载体,这才是档案工作者引以为豪的理由所在。在此,笔者撷取这两套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些琐事细节,整理以记之。

序幕:大浪淘沙。百年烟云去,寻梦今朝始

如今,当我们重新翻看《清宫扬州御档》成书时的记录和报道,可以发现,这一历时八年的项目,用于第一阶段征集和初选的时间就花了六年。记录中写道:“2003年开始为调研阶段。此间,我们多次与一史馆了解商榷……完成了征集工作初步方案的制定以及报市政府批准等工作;2005年,完成了《扬州行宫全图》等20多幅清代扬州舆图的复制征集工作;2007年,正式启动清宫扬州御档征集工作。……一史馆‘扬州档案项目组’人员从‘朱批奏折’、‘户科题本’、‘上谕档’、‘清实录’等十八类档案中查找到了九千多件有关清代扬州的历史档案,并全部制作成数字影像……”

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背景:第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藏量为1000余万件(册),为纂修清史,十年中需要整理和数字化的档案有400万—500万件,可谓浩如烟海;第二,虽然当时一史馆已经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但仍然有60%多的档案只有案卷目录,因此采取先根据机构选择重点档案类别,然后在其中逐件翻阅原件并挑选有关扬州的奏折这一方案;第三,通过反复查找和遴选,最终提供给扬州市档案馆的数字化档案共计近9000件、87000余页。原始文件均为Tiff图片格式,经过我们合并、压缩,转换为以件为单位的Pdf格式文件后,总容量仍有近60GB。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数字的背后,蕴含多名工作人员两千多个工作日的辛勤工作。

开场:抽丝剥茧。美玉藏山中,寻宝需挖掘

中国一史馆提供的近万份清代扬州御档,为真实还原清代扬州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条件,但要方便读者查阅利用,还需要对大量原始史料进行有序整理,形成检索体系。

2009年初,扬州市档案局组织了数名扬州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对这批清宫御档进行详细的解读,添加属类、行文日期、责任者及其官职爵位、批阅者等关键信息,并为每一件奏折撰写内容提要。其中,光属类这一项就被分为财税、漕运、城建、军事、内务、农业、水利、文教、刑律、盐务、赈济、政务等十二个大类,而财税和政务由于包含内容广泛,又被次分为关税、盐课、其他和吏治、人事、谢恩、其他。为了日后查找方便,每一件奏折的行文日期都按照帝制年号和公元日期分别标记。

撰写内容提要是整个解读过程中最基础、也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解读者需要将整份奏折通读后进行大意概括。例如《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中第133件,内容提要概括为:“根据考试的成绩将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分成四等,并对四个等级各自的具体情况予以了介绍。其中,阮元升任少詹事侍读。”(参见表1)既交代了上奏事件的前因后果,又将阮元这一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人物的情况作了概述,可谓言简意赅。统计显示,对这9000件奏折所作的内容提要总字量达到53万余字,平均每件内容提要为60字,每一个字都凝结着解读者的心血和汗水。

经过分类整理和详细解读之后,每一件奏折由原本的几张图像转化为具备丰富内涵的信息,可以进行精确地分类、筛选、统计和检索。至此,一个从多角度还原清代扬州社会情况的“御档全息数据库”已经初步建成。

行进:厚积薄发。七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大量默默无闻的前期工作,都是在为这批珍贵档案史料编辑成书作铺垫。2009年夏,扬州大学副校长周新国率领多名教授,集中对清宫扬州御档逐件解读遴选,从中选出240多件清代各朝具有代表性的奏折,汇编成《清宫扬州御档选编》。

为了准确符合“精致”这一定位,这套书从内容挑选、画面处理到排版装帧,都力图在还原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精雕细琢。首先是内容颇具地方文化特色,书中收录的多为清代扬州的知名人物和重要事件,内容生动,引人入胜;其次是画面处理精细,采用影印件加红黑双色套印,读者可以观赏到原汁原味的奏折题本,了解其行文规范,欣赏工整娟秀的小楷毛笔书法以及多位皇帝的“朱批”真迹;再次是排版装帧简洁大气,宣纸线装在内、黄色团龙绫面在外,锦函包装,在各朝代之首用皇帝的玉玺作为引页,每篇御档的首页右上方设置了书眉,便于阅读时查找定位。

在此书出版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当属画面处理。这9000件奏折御档从画面质量上大致可分为拍照数字化件和影印数字化件。前者为高清彩色画面,能够较好地还原奏折原貌;后者为缩微胶片转存而来,为黑白二色,画面质量不稳定,且字迹易与奏折本身的污渍、折痕、印章等混为一体。

为使画面完整再现历史,在选件时首先尽量挑选画面清楚、幅面完整的拍照数字化件,经过裁切、二值化、去污、套色等多道程序,最终得到清晰、干净、具备有用色彩的画面效果。

1、裁切:即按照奏折原本的幅面范围,将画面中多余的部分裁去(图1);

2、二值化:即设定一个最佳阈值,用该阈值将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数据分为大于和小于该值的两部分,使整个图像呈现出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图2);

3、去污:图像呈黑白二色后,去除非字迹而又呈黑色的污点(图3);

4、套色:将皇帝朱批的字迹选中并重新着色为朱批红墨的朱砂色(图4)。

其中,二值化处理是较难掌握的一步。每件奏折自身纸质情况不同,导致二值化的最佳阈值无法批量设定,阈值过大则字迹厚重好似“墨猪”且容易保留纸面不相干的污点痕迹,过小又丢失字迹原本细节(图5)。因此每件奏折都需要个别设定,以保证最佳的呈现效果。

影印数字化件的处理相对于拍照件处理过程,虽然省略了二值化的步骤,但本身质量的不稳定导致去污、修复字迹等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大大上升,且每件奏折的污点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手工逐张逐字精修的时间远远高于拍照件(图6)。此外,由于部分影印件奏折存于一史馆资料库中,为保证印刷质量,还要增加去水印的环节(图7)。

表1 完善后的数据库基本格式

图1 裁切

图2 二值化

图3 去污

图4 套色

经过近一年的编辑,2009年末,一函六册线装书《清宫扬州御档选编》由广陵书社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清宫扬州御档》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高潮:铁杵成针。首战初告捷,攻坚创新绩

《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一书的付梓,并没有让我们停下脚步。2010年初,《清宫扬州御档》的编辑工作便紧锣密鼓地拉开序幕。与《选编》一书不同的是,《清宫扬州御档》把重心放在了“求全”上,力求从历史跨度、内容、人物等各方面,全方位展示清代扬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其定位也相应地由精致向厚重、由特色向全面转变。

图6 影印数字化件的去污往往耗费较多的时间

体量的增长带来了编辑工作量的急剧上升。为了保证成书质量,扬州市档案局组织专人攻坚克难,对拟入选的奏折展开了细致严密的核校。精工出细活,核校工作的重点除了数据库关键信息(如文题、行文日期)的准确性,还需要在通读每一件拟入选奏折全文的基础上,确认该件奏折是否确实具备入选资格,全文是否有遗漏、颠倒、重复或文不对题等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图片的校对、精修和排版工作以册为单位紧跟其后,环环相扣。为了控制最终书册数量,排版之初就确定采用一页双栏、单色印刷的格式,风格简洁大方,既保证成品字样大小不影响阅读,又有效控制了规模及成本。

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使得图片处理再次成为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拦路虎”。由于图片精修必须依靠手工逐张进行,即便在图片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按照平均每张图片5分钟的工作量,全书1.3万页(即2.6万栏)也要花费2000多个小时进行修复。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在第一次校对结束后,将污点密集、字迹不清、内容缺漏的奏折进行了统计,并逐一描述“症状”。在与一史馆沟通后,一史馆即安排专人分四批将效果欠佳的奏折逐一调出其缩微胶片,重新转制,并将内容有缺漏的奏折进行了补齐。这次“换血”过程缩短了图片编辑的工期,确保了成书的质量和进度。

时隔一年,2010年秋,《清宫扬州御档》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计18册、5763件、12967页,外壳统一采用“国标”清史工程《档案丛刊》的样式,朱红漆布封面,刷金书脊,硬壳精装,极具历史厚重感。同时,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我们还特别制作了配套光盘,光盘外壳、封面及程序界面采用清新淡雅的古典风格设计,其中收录了全套18册书的检索目录和加密、加水印的PDF版原文,其中PDF文件还根据每一件奏折的文题制作了电子书签,实现快速查找和定位,可以说是一份“便携式”的《清宫扬州御档》。

图7 去水印

尾声:星火燎原。曲尽人未散,交响会有时

《清宫扬州御档》出版已经过去了四年,如今,曾经一起付出汗水和努力的同仁们也早已踏上了新的征程。尽管项目已经结束,令人欣慰的是,昔日由“御档”二书出版带来的地方清史研究的“星星之火”,燃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后续效应”,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2年,仪征市档案馆组织力量对《清宫扬州御档》进行了分解,辑集与仪征有关的171份御档,汇编成《清宫仪征御档》,为更好地解读《清宫扬州御档》、全面悉知清代的仪征做了铺垫。今年5月,宝应县档案馆也利用《清宫扬州御档》中112件有关宝应的内容汇编了《清宫宝应御档》。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扬州市境内,由于这两套书中收录的御档奏折涉及到许多两淮盐运、运河等地域性较广的题材,近年来,常有周边地市的研究者来到我馆借阅,希望从书中挖掘更多的奥秘。

好酒也怕巷子深,佳曲还盼知音人。历史档案只有经过一番精心整理与解读,其珍贵意义才能展现出来。为了让《清宫扬州御档》变“死档案”为“活资源”,我局组织了如火如荼的专题解读活动,鼓励广大读者对御档进行挖掘解读,《扬州史志》还开设专栏刊载。截止目前,各类报刊已发表由扬州文史界专家学者、档案人乃至普通读者撰写的解读文章近百篇,社会反响良好。一些兼具历史性和趣味性的解读文章还被转载到互联网平台上,为提升扬州的知名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史馆奏折清宫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清宫饽饽桌
庭院吉气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门位相度奏折的图解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清宫端午仪典戏略论
“奏折是最靠不住的东西”